作文中心散文

往事如烟散散文

本文已影响 1.34W人 

多希望这世界上能有一把神奇的手术刀,把过去的不开心割掉,把幸福种在心上。可过去的事情,就像夏天疯长的藤蔓紧紧缠绕在你记忆的窗棂上。它会叫你的忧伤弥漫心头,一遍一遍的去回想……题记

往事如烟散散文

正是深秋的季节,满目荒凉!微风拂过,枯黄的树叶打着旋飞舞着,然后一头扎到土地上。满山遍野的草,不停地颤抖着身躯。东方才露出鱼肚白。忙碌了大半年的村里人,好不容易熬到最清闲的时候,还都沉浸在睡梦中。

五星村此时此刻是幽静的。

村外宽敞蜿蜒的马路上,一辆警车风驰电掣得驶来,在村口停下,几个潇洒威武的警察悄悄的向村里飞跑而去……

九十年代,内蒙古的一部分农村,开始流行远嫁。而且远嫁的姑娘,都是远近闻名的俊俏姑娘。五星村一共六个组(六个小自然村)四百多户。就嫁到外省九个姑娘。春香就是其中的一个……

春香是小村组长的女儿。模样虽然不能说是闭月羞花,但也是俊俏可人。高挑的身段,白晰的皮肤。大大的眼睛,一头乌黑的长发,穿着落落大方。她虽然只是小学毕业。可她爱唱爱跳爱做针线,绣花做鞋样样精通。性格温婉雅静,说话慢声慢语,很讨村里人的喜欢。这样的女子,父母也是视如珍宝。组长对这个女儿充满了希望,他总觉得女儿能改变家里的命运。在婚姻上,没有像一般农村姑娘那样随便,总是期望女儿有个与众不同的未来。那样也会给自己的儿子一个美好的前途。可是那个年代,不是现在,城乡混杂,恋爱婚姻自由自在。那时候的人们很注重户口工作。人再好没有城市户口和工作,也是个难题。有很多人看好春香的容貌,可看她没有工作户口就忍痛割爱了。可一般农家的小伙子她还看不上,所以春香高不成低不就,转眼到了23岁。

23岁的姑娘,在农村就属于大龄姑娘了。其他姐妹们的小孩子都会打酱油了。春香的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得知村里李家的女儿玲玲也要出嫁了,日子就定在二月初六。更是忧心忡忡。李家的女儿才21岁。婆家是临近的河北省的。

最近几年,村里的几位漂亮姑娘都嫁到了外省。从未离开家门的人们,都做了火车,去看了北京天安门,留了影。每个从河北回来的人,都坐在村口的老榆树下,眉飞色舞的讲着北京城的所见所闻。听的人们忘记了睡觉,心里痒痒的,恨不得插上翅膀也飞到北京去。李大爷说,他进了北京城就晕了!在饭店吃饭的时候,他看到了外国人,人家的头发金黄色,眼睛是蓝色的。他说他光忙着看外国人,怎么也走不出饭店的门。事实上是他跟着门走,那种转门,你只要不出来,你可以一直跟着它转下去。李大爷说,北京都是门,有西直门,大红门,还有天安门,全是门。他说,我放了一辈子羊,没想到北京的人比羊群还多……他说的神采飞扬,听的人都笑得流出了眼泪。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春香的妈妈在晚上,和正在看电视剧的男人说:“你和老李头处的那么好,你去和他说,叫他女儿给咱姑娘找个婆家。”春香爸爸点了点头,他看到女儿最近情绪低落,身体明显消瘦了。这孩子太老实,心里话从不说。可她是有心事的,姑娘大了不中留,他心里 明白。

第二天,他就去了李家……

春香订婚了,这个村里唯一的大龄姑娘也有了婆家。小伙子是个当了五年武警的退伍军人。春香一个人跑到村里的小河旁,悄悄地哭了一场。她从小到大,没有离开过村子,耳濡目染家乡的风土人情,受陈年陋习的潜移默化,她对于爱情,和村里姑娘没有啥差别,没有过高的期望。以前就想着能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如今能走出小村,去外面的世界也挺好的。就是心里舍不得这生活了二十几年的故乡!

俗话说,远方的和尚会念经。小伙子很机灵,能说会道。他对岳父说,如果全家搬过去最好,那样省得春香想家,还说,去看看地方,中意就搬,不喜欢就不用去。就这样,一家人跟着未来的女婿,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这是个离北京不到二百公里的村子。河北和内蒙古最大的区别就是,人口稠密,土地稀少。这个村有三千多户。而且是清一色的北京平房。街道宽敞整洁。饭店,商店,理发铺,菜市场一应俱全。春香一家人走在宽敞的柏油路上,心里都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憧憬。如果能住上这样的房子,生活在这样热闹的地方,时不时的还能进北京城逛逛。这可真是比神仙还逍遥的日子。

从河北回来,一家人就准备搬家。村里面的人听说组长要搬家,都感觉有点不可思议。虽然是个芝麻官,但也是个官呀!俗话说:当官一世,为民三载。这事情欠妥。首先是本家人出面劝阻。再后来是村里相处不错的老少爷们上门商量。可春香的父亲一想到那高端大气的北京城就横下心来,必须改变一家人的命运!搬!

搬家会有很多麻烦事情。因为地跨两省,虽然是临省,可也有两千多里地。春香的父亲想把家里的东西都卖了,拿上钱走。有了钱,到了河北,想买啥房子那还不是自己说了算。可任何事情都是想着容易做着难。首先本家人就不同意他走,其次人们都想捡便宜,本来值十元的东西,五元都不想拿。 折腾了近半个月,家里的东西也没找到合适的买主。春香的爸妈坐在自己的院里,看着自己经营了这二十几年的家,心里也象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这个家虽然是土房,但去年也花了笔巨款,把房顶上了崭新的红瓦,在下雨的时候,再也不用躲在一边,看着漏雨掉在大大小小的盆里,发出叮咚的声音,叫人烦躁不已。

这个小村,虽然包产到户好多年,但因为土地不好,靠天吃饭,日子仍旧是清贫的。每年过春节,家里人才见见新。所谓的见新,就是一儿一女,换身廉价的衣服。倆大人买双红袜子,就算过年了。去年,有个城里的亲友买了彩电,把那台黑白电视拿来,牵走了家里的一只羊,说去送礼。家里才算有了台电视。每天一家人都围在电视旁,看着外面的世界。心里感叹着,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好地方,还有那么丰富多彩的生活可以享受,心里充满了羡慕和幻想。总想着有一天,走出这个深山小村,过上另一种不一样的日子……

儿子学习不好,没有考上高中,未来的女婿答应送他去念职高,那样儿子就可以上班,成了有工作的人。为了儿子不用再在这个小山村继续种地,也一定要搬家!

最后,春香的父亲决定去城里雇车搬家,能拉的都拉走。经过商量,他把房子卖给了大哥家,自己的侄子还和大哥挤在一个屋檐下。地也一同卖给了大哥。大哥说、啥也不要卖了,先叫你侄子给看着,你们住惯了,不回来,我们就凑钱给你。如果水土不服还回来,家和地还在……

在一切都准备就绪时,雇好的汽车开进了村子。家里的东西足足拉了一大汽车。走的那天,几乎所有的人都来送行。 有的拉着春香娘的手,托付她过去给自己姑娘找个好人家。有的冷眼旁观。大部分人都是用一种羡慕的眼神看着这一家人。

春香父亲和很多人拥抱告别。春香和弟弟躲在车厢里,偷偷的擦着眼泪。

在汽车拐过山湾,小村和送行的人都渐渐变成小黑点,忽然在眼前消失的一瞬间,两行泪从春香娘的眼角滑落。春香爸瞅瞅老伴,想说啥,终究也没说出来,难言的苦涩叫他低垂下头,闭起了双眼,汽车就像背负着一座大山,吃力的爬行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

春香一家人,终于如愿以偿的走出山里小村。来到这样一个热闹非凡的,就像小镇一样的村子,开始了新的生活。

一家人的心情就像夏日里的暖阳,是快乐的,温暖的!新家的院落,宽敞整洁。是三间北京平房。窗明几净,漂亮舒适。春香娘,把屋里屋外,打理的干干净净。春香爸倒背着手,满村里的溜达。两个孩子也是每天出去走走,把自己打扮的漂亮光鲜,满脸笑容。春香的婆家人,每天都过来看看,问寒问暖,春香的对象也是送米送面,关心的无微不至。每次来,还给春香爸拿几瓶好酒。一家人相处的很好,两家人定下:今年冬天,十月初六给俩个孩子办喜事。

有一天,一大早,春香爸又来到村里宽敞的街道上。虽然是天刚蒙蒙亮,街上的人已经很多了。上班的,上学的,逛菜市场的。人来人往,分外热闹。春香爸也溜达到菜市场,老伴说,她想吃家乡的三鲜陷饺子了,叫他买点韭菜。他拿起两把还闪着露珠的韭菜,想要过称给钱。当卖菜的人问:“买韭菜包饺子?”春香听到的是熟悉的家乡话。他一楞,在这异乡的土地上,听到家乡话,还真是不容易。

当他抬头看到面前站着的人时,一下高兴地大声喊起来:“老王大哥,你怎么也在这?,我早就听说你搬到河北省来了,就是不知道住在哪?,没想到今天在这遇上了!”

王大哥笑笑:“我就和你住在一个村子,在最后几排。”

“你不知道我们在这吗?”

“知道……”

“那咋不去看看我们?”

“我……”老王大哥欲言又止,“我忙,哪顾的上!”

“大哥,你有空去我家串门。”

“嗯。”

自从春香爸知道老家邻村的王大哥也和他住在一个村子。去菜市场去的勤了。他的心情已经不像刚来时,那么好了。他感觉到了孤独,一种隐藏在热闹里边的落寞。这里的人很难沟通。每次他都热情的给遇见的路人打招呼,可人家很冷漠,只是答应一声就没了下文,有的干脆就像没有听到一样就过去了。他有点想家了,想家乡人的热情厚道。村里人,哪一个人见了他,都是远接近迎的。那时候的他多开心呀!可奇怪的是,老王大哥却不见了,那个摊位换了一对年轻的夫妇。他问过几次,人家都说没看见,不知道。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本来以为家乡嫁到这很多姑娘,都认识。会有人来看他们一家人,他们不会孤单的。可就连给女儿当介绍人的李家姑娘玲玲都很少见面。每次见面都有她那个讨厌的婆婆跟着。想说几句贴心话,都抓不住机会。春香爸想起老王说他家住在村里的最后几排,就每天去那转悠。他决定把他找到,问他为啥不来他家看看,他真是想不明白……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天下午,他终于在一个很破旧的院落里看到了老王,他正和老伴在院里,用马莲捆扎韭菜。看到春香爸站在他们面前时,老两口着实吓了一跳。春香爸仔细打量着这两间北京平房。很破旧,有的地方都有了小小的缝隙。屋里的家具也很简陋。特别是老王嫂子,面容憔悴,目光呆滞,话语很少。春香爸记得她长的很漂亮,说话泼辣,她是村里的一组妇女队长,每次开会都在一起说笑,属她嗓门大。对于这个悬殊的转变,春香爸感到很诧异。

春香爸感觉他变成无赖了。因为他一直没走,一直耗到晚饭时也没有走。在他赖到的饭桌上,他对那个老实的老王提出喝几杯酒。内蒙古的男人,不管你生性如何,每个人都喜欢喝酒。而且都是大酒量。他们会面对着几个菜喝上几个小时,串门的赶上也喝。只到喝醉为止。虽然老王老伴一再的阻拦。两个人渐渐的忘记了,他们是在河北省的一个村子。他们真实的感觉他们是坐在家乡的家里热炕头上喝酒。他们的话越来越多,任凭老王老伴说啥也没用了。

老王说:“老弟,你还是当干部的人,怎么也走上了我的路?”

“啥路?”

“绝路!”

"是啥意思?”

"你受骗了,你还不知道呢,哈哈……”

春香爸是在凌晨三点,被醒酒的老王和春香妈搀扶回的家,老王说,天一亮,女儿女婿会来车拉韭菜。难怪看着房子那么破落,原来是塑料大棚的门房。老王的女儿是种菜的。

老王老伴说,女婿不喜欢她们和家乡人来往,看到他们就会和他们生气……

当春香爸睁开眼睛时,娘三个都可怜巴巴的看着他。老伴的眼睛哭的红红的 。当他吃完早饭,他才明白了所有的事情。原来昨天晚上,老王老伴把啥都给春香妈说了。老王老伴看他喝多了,怕家里人惦记,就去春香家告诉一声。两个女人见了面,紧紧的相拥在一起。

就在这个破落的家,在浓浓黑夜里,两个女人泪眼婆娑。春香娘五彩斑斓的美梦,在老王老伴的叙述中,瞬间被残酷的现实击的`粉碎……

九十年代的农村,改革开放也好多年了,因为黑白电视的普及。人们的视野开阔了。每个人的思想都处在新旧交替的时刻。那个时候的河北,因为人多地少,好多人都进城务工。她们每人才一亩地。而内蒙古却是地多人少,每一个人就八亩地。而且都是以半农半牧为主。算上草场,春香家就有八十多亩地。而河北省的农村人喜欢“外面”。也就是说家家都有所好房子。穿着时髦,是因为离城市近。而内蒙古的村子都很偏远。房子都是土房,穿衣服也是随便。这和地域有很大的关系。

河北省的人们娶媳妇,讲究三金一拽。三金是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一拽就是盖个塑料大棚。可以养鸡养鸭或者种蔬菜。这种风俗是随着时代变迁而特定的,而且还有很贵的彩礼。有钱的人家还好。孩子多的人家都被娶媳妇,愁的焦头烂额。内蒙古娶媳妇没有这么多讲究,有一千到两千元就可以娶房媳妇。而河北省却要五千元到一万元。这给一些头脑好使的人造成可乘之机。她们就像做生意挣“对缝”钱似的,用一张巧嘴来回牵线搭桥。用金钱诱惑。叫不明真相的人,受骗上当。每保成一个媒,她他们就会得到一份丰厚的奖赏,男方会给她他们一笔钱。

嫁过来的姑娘,都没有人身自由,因为怕她们聚到一起逃跑,去哪都有人看着。而为了保留面子,好多人都是打碎牙往肚子里咽,一句真话不说。很多人家为了娶媳妇,借房借款借家具。等到媳妇怀孕了,或者生孩子了,所有的家具都被人要回去。那个时候你能怎么样?这里的人心很齐。互相保守秘密。你儿子娶媳妇了我帮你,我儿子娶媳妇时你帮我。所以一个一个的全被骗到了这个表面繁华,但却很清贫的异乡……

春香的婆家有六个儿子,一个挨一个的娶媳妇,把两个老人累弯了腰。等到最小的儿子长大,就没有能力再交付彩礼了。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嘘短叹。做母亲的在半夜走进了专做媒人的王家,也就是李家女儿的叔公公。正好春香爸托付她们给找婆家,就牵了这个线。把一个一天没穿过军装的人说成参军好多年的人。那个年代的人喜欢军人,谁家姑娘嫁个当兵的,那是荣耀!春香的叔公公因为春香人好,得了三千元。比平时多出一千。当然这些事内蒙古的李家人是不会知道的。玲玲就更不知道了。都是在暗处进行的交易。

春香一家人住的房子也是租的,一年120元。屋里面的东西都是大家凑的。一切都如出一辙。老王大哥是第二个把姑娘嫁过来的,他们就那一个女儿,当年就随着过来了,对于这些事情,他早就知道了。女儿怕她说,所以再也没叫他去卖菜。那小两口就是老王的女儿女婿,因为不是一个村子住,再加上六七年,老王的姑娘口音也变了,所以春香爸才以为是本地人……

当一家人知道真相后,都没了往日的快乐,春香娘一个劲的问他:“咋办?就这么认了?”

“认?没那么容易”春香爸咬牙切齿的说。

半个月后……

内蒙古五星村。天已近黄昏,从赤峰始发某县城的客车缓缓停在车站。有几个人走下车来。村里人有人发现是组长一家四口人。只是这一家人看着很狼狈,都是灰头土脸的。而且下了车也不进村子。有人跑去告诉了组长的大哥。大哥一家都向车站跑来。春香娘一头扑在弟媳的怀里,大声哭起来,两个孩子也不停的掉眼泪。组长阴沉着脸,一言不发。

大哥焦急的看看这个,望望那个:“这是怎么了?咋才走一个多月就回来了?

”大嫂子”弟媳一边给嫂子攃眼泪一边说:“先进家,回家再说”……

原来,春香爸自从知道事情的真相后,他就开始琢磨怎样摆脱这样的悲惨局面。他在包产到户之前,就当了十几年队长。大会小会开的无数。他是和普通的农村人不一样的。他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也明白怎么处理一些事情。他嘱咐家人和平时一样和春香的婆家人相处。他暗地里去联系好了出租车。用高好几倍的价钱谈好了出行的时间,地点。在一天夜里,十二点,一家人偷偷地跑了出来。快速的钻进村口的出租车内,车没有打灯,慢慢的行驶着,走出几里地后,打开车灯,飞快的向北京方向驶去……

大哥一家人听完此事的经过,都惊呆了。沉默片刻,大哥问:“你想怎么办?”“

”告他”

“告谁?”“

”告那个保媒的坏人……”

春香娘说:“他们发现咱们跑了,肯定会来咱家找。不会出啥事吧?”

“敢来,我就报案,他来了一起抓,老帐新帐一起算”

那个时候有九家姑娘嫁到外省。而依靠法律解决的就春香一家。就在他们回来的第三天,那个姑爷还真来了,拿着把匕首大喊大叫:“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春香爸报了警,把他带走了。靠保媒挣钱的人,也进了监狱。春香一家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一个月的时间,就像做了一场恶梦。走时一大汽车东西,回来两手空空。可令人感动的是,家乡的人,没有嫌弃她们一家人。都伸出援助只手,帮助了他们,送吃的,送穿的,村委会还给补助了钱。最叫人欣慰的是,这股流行的远嫁风,彻底停止了。村里再也没有人嫁出去。都在家乡寻找爱情,过着平淡而又幸福的生活。

往事如烟,历历在目。过去的是一段历史,一个心酸的故事。如今的五星村 清一色的大瓦房。村里人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

春香和弟弟都有了儿女。春香爸老了,背坨了,头发变白了。他还是喜欢倒背着手,在村里溜达,在村外散步。当他走过一个领着孩子去上学的小媳妇身边时,他听到那个媳妇对孩子说“:快点长大,做那个爷爷那样的人,做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春香爸感觉他的腰一下就挺起来了。他抬起头迎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快步向村外走去……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