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有关清明的散文:清明随想

本文已影响 9.94K人 

春春清明,今又清明,年年缅怀,今又缅怀,清明不变,缅怀愈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有关清明的散文:清明随想,希望大家会喜欢!

有关清明的散文:清明随想

  【有关清明的散文:清明随想1】

  清明随想

今天清明,当写几句文字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昨夜捧着父母的照片,看了许久。父母的照片一直放在书架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总是觉得很熟悉父母的面容,仔细看照片,突然发现父母的照片跟自己脑海里的形象有些不同。不同在哪里呢?照片怎么就有点陌生了呢?闭上眼睛,使劲想象父母的形象,发觉脑海里有一个很深刻的形象,是鲜活的,是动着的,但却是模糊的。无论怎么使劲想,都不清晰,可是父母在世时走路的步伐、做事情的形态却是那么清晰。怎么回事呢?自己解释不了这种情况。

我保存着两张照片,一张是在我十多岁的时候和二姐与母亲的合影,母亲的衣服上绣着白边,穿着白裤子和白鞋,当时正在给逝去不久的姥姥戴孝。这是我记忆中母亲唯一的一张照片。另一张是我读大学的时候,老父亲去济南看我,我们父子俩的一张合影。这也是我印象中多少年来父亲仅有的一张照片。这两张照片是我到北京工作后拿着底片专门到照相馆里去冲洗放大的。底片时间久了,照片洗出来背景有些杂质。还记得当时照相馆里的人说,这是老照片,很珍贵啊。我把照片从书架上取下来,用纸巾擦去相框玻璃上的灰尘,仔仔细细地端详着。

父母的音像一直就保存在脑海里的固定位置,随时可以播放。想起母亲在老家南屋里与姐姐一起擀饼、摊煎饼。想起母亲在父亲咳嗽严重时半夜起来为父亲煎鸡蛋,为起早赶集的父亲做饭,在我病了的时候专门给我做鸡蛋面条。想起老母亲在乡医院里昏迷的那些日子,和出院后我们照顾她的那些日子。想起老父亲在家威严的样子,想起父亲做生产队保管员时我每天早上帮他记账的事情,想起父亲在田野里扶耧播种小麦、在生产队扬场的形象,想起父亲在生产队打夜班抽空回家把睡梦中的我叫醒,在我的手里塞上一根梢瓜或烤烟炉里烤的玉米棒子,也想起我坐在父亲推着装满干青草的小推车上去二十里地远的县城,卖掉青草后我们爷俩喝羊肉老汤的情形,还有夏天里我们父子俩一起在村西的河里洗澡的事情。自然还有母亲病后,父亲细心照料母亲的日子。更难忘母亲过世后,每次春节回家老父亲跟我彻夜长谈的情景。还有那年冬天父亲去赶集,兜里装着全家的积蓄,四十多元钱,被小偷割破口袋偷了。那是一段痛苦的日子,很长时间父亲陷在懊恼中,我们全家每次吃饭都小心翼翼地望着一句话都不说的父亲。终于,一天吃早饭,父亲手里拿着煎饼,默默不语,不仅又老泪纵横,气愤得把饭桌掀翻了… …

两位老人走了多年了。母亲走得早,61岁。父亲自己孤独忍受了6年,在58岁的时候抛下我去天国与母亲作伴去了。还在读研究生的我,回家送走父亲后,我就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也回去看过我在那里长大的老房子,父母不在了,老房子里保存着所有的记忆,走进院子里,跟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就都回来了。后来,日晒雨淋,房子没有维修,塌了。我那唯一能够记忆的标记物也消失了。能够让我怀念的就是村西墓地里两位老人的墓了。前几年回去上坟的时候,看到墓碑已经有些模糊了。姐姐们说,更换新墓碑老家有讲究。

父母是养育我们的人,是给我们生命的人。他们理应在子女长大成人后享受美好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快乐的生活。理应享受到子女的反哺,最后微笑着走向另一个世界。这是做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很遗憾,我没有做到。我的双亲都是带着遗憾走了。

我在父亲这个职位上也二十多年了,知道了做父母的不易。对孩子的担心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孩子一有什么事情,不管大事小事,总是揪心和不安。知道担心也没有用,但就是担心。做一个好父亲不容易。这么难的事情,我的父亲做到了。

有时候我在想,我能理解我的父母吗?看似很简单,他们当年的要求和希望也简单,但我自己还是没有把握。当与孩子在某些事情上意见不一而产生争执的时候,就会想理解父母不是那么容易。他们那一代对家庭的负责,对子女的负责,对家庭重担的义无反顾,都深深印在了脑海里。

翻阅《亲疼》,读着还是感同身受。“感悟亲疼,或许你就不会忘却自己从何处来。你会感悟,父母在,家便安好。

亲情无华,孝顺并无来世。我们从母亲孕育生命的疼痛中来到世界,但总有一天,我们会拉不住老人的手,无助地看着至亲离开这个世界。

亲疼,是至亲一生对我们的心疼,而我们总是未能更好地心疼我们的至亲。”

父母在,家便安好。

  【有关清明的散文:清明随想2】

  清明随想

  一

听说清明节我要回去,远在四川打工的弟弟提前了两天回家,默默的准备着上坟需要的一切,静静的等我回去。

清明节这天,天气晴好,路上行人懒懒的,散散的,并没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味。随处可见行人手持祭品,一脸漠然的奔向一座座坟头。

记得在老家的日子里,清明很少上坟,父亲总是在春节里带领我们漫山遍野的寻找已故亲人坟墓,逐个介绍,逐个的祭奠,逐个的吩咐我们记牢了。那时,年幼的我们只图好玩,并没领会父亲的良苦用心,现在想来,但凡老人们的心思,是害怕晚辈们的忘记。离开老家后,每逢清明节,朋友们纷纷的赶去上坟,回来后问我回去上坟没有,我无所谓的表现让他们着实的吃惊。当时我错误的以为:有父亲在,一切都有依靠。

前年,父亲因病离开了我们,猛然间,情感上的失落和对人生无常的体悟让我真切的体会了“子欲养亲不在”的人生滋味。哎!现在想来,一切也都晚了。

到老家的乡街上,弟弟带着侄子来接我们。以前每次回去,都是父亲来接我们,估计弟弟是担心我们带着东西,离家久了已经不习惯走山路了,也许是照顾一下我的感受,或许都不是——单纯的弟弟,我估计他并不会考虑那么多。其实也没有必要考虑那么多,做人做事,顾及别人的感受是基本的要求,但过分的在乎别人的脸色和眼神就过了,按照自己内心的价值判断,做该做的、喜欢的、符合正常情感的事就行,迁就别人却勉强自己会痛苦,人生短暂,何必勉为其难的自寻烦恼。

回到曾经居住十余年的家里,一切如常,绿了百树,红了樱桃,老屋在树木环绕中显得那么的安宁,像是默默的等待游子的归来,无奈却也物是人非!天色已晚,弟弟建议第二天才去上坟。小孩们兴高采烈的玩起简单的游戏,快乐着他们的快乐,恍然间感觉我们成人离那种简单的快乐越来越远,社会的大舞台让我复杂不起来,却也简单不了,复杂和简单之间,我缺少的就是这种化复杂为简单的超脱。

  二

一夜无眠,寂静的村夜多么的安详和淡定,如此的熟悉,心境因此就变得澄澈,生命的真实在于抱朴,在于喧闹中的安静。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