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光芒的散文

本文已影响 1.02W人 

  【一】

光芒的散文

有些文字,读过就读过了,如一些风、一些雨般被岁月带走;而一些文字,读过不仅仅是读过,虽历时弥久,却依然如昨。我始终相信,好的文字、好的书是带着温度、发着光芒的,这种指向性和明灯式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给人以力量和鼓舞的。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便是这样的一些文字,便是这样的一本书。

苦难是岁月留给时代的伤疤。生活的伤疤,覆盖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人,尤其是农村人。双水村——西北黄土高原上一个闭塞的山村,张着如山脊一般突兀的嘴巴,饥饿像瘟疫一样在这个村庄的上空流动蔓延,更像流动的空气一样把村民的胃口清洗得骨碌碌响,隔着文字或者屏幕,我听到了饥饿的声音,看到了饥饿的样子,感受到了饥饿折磨下村民的疼痛......

破旧的窑洞、干瘪的肚子、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在这清汤寡水的生活里,一月吃不到一斤油,半年见不到一点肉星子。这样的黑黢黢的日子,似乎比双水村的夜色更深远、更凉薄。

“什么时候才能吃上一顿饱饭?”这是双水村十八岁就当上队长的孙少安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个实实在在简简单单的要求,一个支撑躯体和生命必需的最基本的要求,却被一股股病态的暗流,被一场场扭曲的运动半路拦截,本触手可及的简单却变得山重水复、曲里拐弯。但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孙长安认准一个死理:只要让农民吃饱肚子,土地包干到组或者到户就没错!凭着头破血流也不放弃的韧劲,像一束光芒透过黑暗,向着饥饿刺去。

梦在,希望就在!梦想,是孙长安对付贫瘠生活的武器!

海明威说过:“人,你可以消灭他,但不能打败他。”这句话,同样应验于孙长安身上。这是一个没有被苦难打败的人。失学、失恋、贫穷,像石头一样硌着他的生活,他没有躲避,没有推卸,没有妥协。他告诫自己:“在双水村做一个出众的庄稼人。”一个平凡的人,一个不浮夸的愿望,注定会有一颗不平凡的灵魂,这种不平凡来自于他的担当和责任和同情、信念和价值。

对亲情,他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弟妹,他孝顺痴呆的奶奶,他帮父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如果说这样的无怨无悔是血缘使然,那么对于乡情呢?在他还不够富裕时,面对相邻的伸手,他慷慨解囊;他扩建砖厂,是为了让众乡亲有钱赚;砖厂由于受骗将要倒闭时,他借钱付清村人工资。正如冰心所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径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却不凄凉。”孙少安就是那个让你“有泪可流,却不凄凉”的人!

这些人性的光芒一点点地从他的言谈举止、从他的为人处事上散发出来,这种熠熠生辉下含着多少辛酸、有着多少感动啊!只是,我不知道当今社会下,那些千方百计克扣、拖欠、压榨农民工血汗的人看到这部电视剧,看到这一瞬时,心里是否会微微一颤?是否内心会有不安和自责呢?但愿这束光能照到他们黑暗的角落,照到他们的灵魂深处。

在爱情方面,他表现出来的无奈和放弃也许会让润叶伤心,会让众人不解,但如果站到他的角度,他的条件,那个环境或者社会里,你就不难理解。正如他自己所说:“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也正如路遥在书中所说:“在这世界里,自有另一种复杂,另一种智慧,另一种哲学的深奥,另一种行为的伟大!”在对待感情方面,孙少安在痛苦中纠结,在疼痛中徘徊,这样的选择,对他何尝不是折磨?他爱,没有勇气;他爱,很自卑。矛盾、世俗、压力,让他退缩。但他不懦弱,懦弱不是他的性格,放弃,是迫不得已的无奈,也是爱的另外一种表现。

孙少安的成长里有时代的局限,有个人的一些缺陷,但更多的是光芒,来自一个男人的血性、担当、责任和无私。它们从苦难里长出来,照在双水村这个贫瘠的山村,照在那个一穷二白的时代里,或者更多,或者以后。

无论是我几年前读《平凡的世界》,还是看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我都感觉有光芒在闪耀,在双水村的上空,它跨越时空,突然于我心了。而且总是会在没有阳光的日子里,在我的眼前或者心里闪动......

这种闪动的意义和作用,我是明白的。

  【二】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一个瘫痪了的民族,同样也是一个病态的民族!书本,给我们是远比生活更生动的展开,可是,如今,我们与物质的欲望、金钱的占有一起合谋,却冷冷地忽略了它。

路遥笔下的孙少平,同样给了当下浮躁社会一剂清凉剂,给了信仰偏向一个正确的指引,尽管也许没有多少人能感觉到,或者仅仅只停留在感觉上,但,只要有,即便是少数,就意味着存在,就意味着有光芒在!孙少平这个人物的意义就在,就没有违背作家路遥的意图。

孙少平是一个不放弃读书的人!是一个从未放弃读书的人!

一盏油灯挂在树上,他坐在柴草堆里,手里拿着一本书。他把自己的眼睛连同心一起锁进了书本的世界,他靠着这些精神的食粮补充着来自物质上的缺失。天空是黑幽幽的,但他的心里是亮堂堂的;四周是静悄悄的,但他的心里是起伏不平的。生活把他抛在了荒凉之境,但他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春暖花开。

在潮湿、汗水、臭气弥漫的简易工棚里,他拿起书本,在如豆的油灯下,如饥似渴地去读书,同伴的呼噜、蚊虫的叮咬、夜晚的寒冷,这一切都被他挡在了书外,他把自己陷在故事里,那一刻,书成了他的全部,成了他的世界。环境的恶劣,不是不读书的理由,孙少平用他的执着告诉了我们这样一条真理!那么我要说,如果你因为这个不去读书,说明你对书爱的不够。

用背把石头一块块地背上房顶,石头像山一样压着他的躯体,血泡、伤痕像印章一样印在了一个“揽工汉“的`背上,而每走一步腿在打颤,脚似千斤,身体弯曲,努力让背与地面平行,雨一样下落的汗水,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他瘦弱的身体,抽打着一颗不屈的灵魂。他在跋涉,艰难地跋涉,跋涉在生活的艰难里......

然,他没有放弃读书。即使是在休息的间隙,他依然没有忘记读书,躲在无人的角落,一边吃饭一边看书!他没有虚掷光阴,读书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种习惯,跟吃饭睡觉一样重要。生活的艰辛和忙碌,也不是放弃读书的理由,孙少平用他的毅力同样给了我们这样一条真理:只要你真正想读书,一切阻止你读书的理由都不是理由。如果,六七十年代出身贫寒的孙少平能做到,我们不去读书的理由难道还能站得住脚吗?

书本中的蜜是藏在暗处的,如果不投入、不深入、不忘我是很难尝到的。但是,孙少平尝到了。书本给他带来的是与众不同,带来的是应对困难的力量,带来的是尊严,是为人处世的方式,唯独没有带来最为直接的物质。而这些本身有的善良、不卑不亢、对困难的勇气,经过课本的加工发酵,让他的思维和做法总在一般上之上,这些人性的光芒,让他在平凡中变得不平凡。是的,学校、工地、矿井,无论走到哪里,他的光芒都在闪耀!

他的光芒走下银幕,走出文字,正一步步地走进我的心里......

我只是希望,他的光芒走进人群,唤醒那些沉睡的灵魂,给那些忙碌在金钱和权力中的身影以循循善诱的劝导,并大声地告诉他们:读书吧!

  【三】

塑造人物,给人物灵魂撒播光芒者,一定自身有着无限的光芒。路遥,这个手里握着光芒的作家,在他虚拟的世界里,为他笔下平凡的人物镀上光芒的时候,他自己也在释放着光芒。只是,并非刻意;只是,他并不知道。

一位爱上文字的人,一位为文字痴狂的人,注定是要呕心沥血,注定是要秉烛夜战,也注定是物质的贫穷者。尽管有人因为文字而改变命运,尽管有人因为文字而富有,但这毕竟是凤毛麟角。

路遥不是这些凤毛麟角中的一员,但他没放弃!爱,有时是不能讲条件的。对文字,路遥是从来不给予物质上的苛刻,文字属于精神领域的范畴。一个获了茅盾奖却无钱进京领奖的作家,一个靠兄弟接济才能继续写作的作家,在如此困难面前,他都没有止步,只是下意识地写作、拼命地写作,再困难也不放弃!他硬是把一条险象横生的荆棘之路踩踏成一条文学的大道!

路遥是把文字当成事业来经营的,一生的追逐和钟爱,让他可以为文字去吃苦、去受累、去受穷。写作需要素材,他深入生活的深处,去艰苦的农村,一住就是好多天;写作需要安静,黑夜白天的颠倒或者在他来说没有界限,他定义白天黑夜的唯一标准就是灵感,生物钟的随意打乱、生活的毫无规律,让他积劳成疾;他需要灵感,在烟雾弥漫里,在火星的跳跃里,他是一位捕捉灵感的高手,大量的尼古丁密集腐蚀了他的肺,最终,连同他的生命一起被吞噬了。一位为文学搭上生命的作家!

作家平凹也这样评价路遥:“他是倒在干渴路上的夸父。”

作家高阳评价路遥说:“他似乎是一个太阳,照耀着每一个写作者和读者,那些失去了写作意志的人,丧失了斗志的人,都渴望在这里获得热量和帮助。”

是的,文学就是他的太阳,可是长眠于地下的他是否知道,今天他就是众多写作者和读者的太阳,他的光芒会照到需要照到的地方。他和他虚拟的人物的光芒,必定会照到每一个角落的。

作为一个写作者,作为一个钟情文学的写作者,我会在他光芒的照耀下,坚持写下去!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