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关于夜宿南嘉散文欣赏

本文已影响 2.03W人 

夜宿南嘉。

关于夜宿南嘉散文欣赏

次日上午,第一站是去雷打塘,即现在的塘边村,位于仰阿莎湖南岸,距南嘉不过七、八华里光景,有展锦公路过境。

80多户人家的塘边寨,就坐落在雷打塘畔的北岸。塘分三口,依次是大塘、锅底塘和小塘。三个塘,水大则合,水小则分。盈不溢堤,亏不涸底。这是一奇。

寨子临塘而建,四周多梨树、李树和桃树,不见其它高大林木。如若是春上,桃红李(梨)白,相映成趣,在火红热烈中间着雪白淡雅,于璀璨勃发里透出恬静安详,定然一派生机无限。当微风吹来,枝颠摇曳,红花白花尽向波光粼粼的渊塘飞去。这时,如驾一叶扁舟,荡漾于塘上,径去迎了那缤纷的朵儿絮儿……这塘边的春景,定算得上是天底下的大美了。

可是,眼下时值深秋季节,弯弯曲曲的泥路,矮小稀疏的木屋,干涸得快要见底的渊塘,塘边已是了无生机,半点儿也看不到寨上那副“梨白千树描绘塘边春色,桃红万朵装点湖畔碧波”的春联所描绘的绝妙景色。

因此,乍看,塘边不过一普通自然村寨而已;雷打塘,亦不过一天然淡水湖泊罢了。何以为奇?

可是,一路漫漫走过,一路细细听来,便觉出这处山寨、这一处渊塘就很是有些不同凡响起来。

塘边,俨然是一个千岁老人,心里藏着许多神奇迷离的故事呢!

据说,早年这里曾经是一个十分闹热的千家大寨。

“塘边寨”以“雷打塘”而得名。望文生义,自当是在遥远的从前某一个时辰,苍天一时发怒,大雨滂沱,雷鸣火闪,翻江倒海,山崩地裂……于是,便出现了“雷”打的“塘渊”。这不正是《淮南子?女娲补天》所描写“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的情景么?

大塘又称“嫂塘”或“粑槽塘”;锅底塘又称“姑塘”或“姑娘塘”,小塘又称“狗塘”。说起这些很“民间”的名称,一个中年妇女,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他们所世居的村庄的美妙传说:

亿万年前,“千家寨”有一户人家,姑嫂不睦。长期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却从不互打招呼。家中只有一张绣花的样品,姑嫂谁都不愿意到对方的房间去拿,谁要用时,就叫家里所养的狗去叼来。时间长了,这事被上帝知道,便派神仙下凡察看。一日,神仙化作一个满身脓疮的老太婆来到千家寨借宿。问过九百九十九户人家,家家都嫌老太婆污秽,不肯收留。最后来到寨头姓杨的一户人家,主人不但没有嫌弃老太婆,反而很同情她。不仅给她住的,给她吃的,还熬草药给她洗脓疮,待她亲如家人,老太婆感动不已。当晚睡觉前,老太婆对主人说:“今晚三更,会有电闪雷鸣,大风大雨,你们家人只管闭目睡觉,切莫出门。”主人家诧异地问道:“今晚星光灿烂,月亮又大,也不闷热,何来大雨?”老太婆不再答话,只催大家早睡。到了三更,果然天空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惊天动地。所住木楼“格格”作响,左右晃动,摇摇欲坠。杨家人想起老太婆的吩咐,闭着眼睛躺在床上,不敢起来。天明时分,风停雨歇,却不见了老太婆。杨家人开门一看,不禁大吃一惊,自家的木屋被雷公电母搬到了后山之上,躲过了一劫。千家寨呢?朝山脚一看,那里早已变成了三口水汪汪的大塘。嫂、姑、狗各被压在了塘底。这就是嫂塘、姑塘和狗塘的来历。

这是“雷打塘”来历的民间版本。劝人向善,不以貌取人,崇尚敦厚和睦,因果有报。故事温馨而动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老百姓生活、处世,哲学、传统、伦理、道德、精神取向的源头。

我想,大塘的老百姓和中国所有的老百姓一样,他们对大自然的一石一崖、一山一水,哪怕是一草一木、一兽一禽,都寄予了太多的渴求和希望。

雷打塘,类似的神奇故事还有很多。诸如“烧香借碗”、“仙人脚印”、“水怪应邪”等等,这些离奇古怪的传说故事,大塘的.老百姓大多都能娓娓道来。但是,这些于他们、于我们来说,或许永远都是一个难解的谜。不说也罢。

千家寨的沉落,这是上帝一时的误会,一个水湄村庄的出现,却又体现出了上帝的无限宽容。

撇开民间的版本,回到科学与史志的渠道。考之1994年新修的《剑河县志》所引贵州省地质部门的勘察分析,认定“雷打塘”是因一次巨大的山梁崩塌将小溪堵塞,自然地理发生变化所致。形成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从地貌实地考察来看,如今塘边寨的屋背山坡上,的确留下了一块如刀劈一般的山壁,大约就是当年大型崩山活动的遗物。而雷打塘的主要水源恰好是一条自南而北的小溪,塘下又形成小溪,约一公里后汇入清水江。

早在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清江志》和民国年间编纂的《剑河县志》就已有了关于雷打塘的记载。《清江志》称“雷大塘”,《剑河县志》称“雷打塘”。说塘分三个,互为比邻,分别以“嫂塘”、“姑塘”和“狗塘”呼之。洪水季节,三塘合一,水面面积近二百余亩,蓄水量近二百万立方,平均水深十多米,水无溢口;枯水季节,三塘各一,即使碰上百年难遇的大旱也干不见底。

寨上的另一个名叫陶述强的中年男子,说起“雷打塘”的故事,兴味更浓。他告诉我关于“雷打塘”的又一些奇异现象,竟然已有了几分科学的意味。而且,这些奇异现象,在我后来的阅读中,竟然也能找到历史和现实的佐证。

一是浊涛雪兆。说的是雷打塘终年清波浩渺,波光粼粼。但每当大雪大凌来临之前,本来澄澈清幽的塘水便浑浊起来,。塘水一浑浊,当地农民就该抓紧准备过冬的柴草了。大约一周左右,大雪大凌果然如期降临。又一周左右,浊水复又澄澈清幽如故。塘水简直成了天气变化,下雪、落凌的活预报。故乾隆《清江志》云:“澄涵亦兼旷朗”、“浊涛雪兆”。

二是水上霓红。说的是在嫂塘西头向东延伸约二百米的水面上,水的颜色在阳光的照射下渐由碧绿渐变红褐。天晴日丽,微风拂动,波涛鳞次排跌,随风推拥,形成一道绚丽多姿的水上红霓风景。乾隆《清江志》和民国《剑河县志》均记载了这一现象:“水色一日三易,青赤碧绿,变幻无常……神奇不可思义也。”

三是湖中喷玉。说的是在三糖毗连的沙洲水底,有五眼冲天泉,泉眼大如盘、小如碗。因水面压力大而泉水未能喷出水面,但仍然可看到水面上显现出放射状的粼粼波纹。由于泉水从深处喷出,每当夜阑人静,可闻汩汩响声。故乾隆《清江志》云:“夜闻钟鼓声”。

四是鱼如龙马。说的是雷打塘多鱼,每至春上,常有渔人在塘中撒网垂钓,或三、五轻舟悠悠然于水上观光赏景。据说,据现今70多岁名叫杨通林的老人回忆,1948年,寨上的许多人都曾见过七条如门板大的鱼在塘中闲游;1953年,寨上还在塘中发现过一条丈余长的鱼骨架。乾隆《清江志》对雷打塘曾出现过大鱼的活动亦有过记载:谓巨鱼“如龙马状,似三峨华仞”。

五是瞬间涨消。说的是雷打塘的水,每因大的自然灾害发生而出现异常反应。如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时,大塘的水在瞬间突然干涸见低,随即又恢复到原来的水位;2008年5月汶川地震时,大塘的水亦在瞬间溅起二、三丈之高,随即风平浪静。

六是水底古木。塘边村许多人家的房前屋后都堆有一些炭化的干柴。这些干柴易燃、烟少,是上好的燃料。据他们介绍,这些干柴都是从雷打塘打捞上来的。原来,山梁崩塌形成雷打塘时,山上的树木随山体沉埋水底,大量泥沙覆盖在树木上,形成闭氧层,使得这些树木经历了4000多年的时间而未腐烂,只是炭化。经有关部门派人潜入水底观测,雷打塘底沉有杉、松等树种约500立方米,树干胸径为54厘米左右。现在,南加镇人民政府已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开始对这些水底古木进行保护。

雷打塘,本是一处普普通通的淡水湖泊,然而,由于这许许多多故事而又使它变得具有了无穷的迷离色彩和神奇的魅力。

如此说来,这千家寨的沉落,可以说是上帝的一时误会,但一个水湄村庄的出现,却又体现了上帝的无限宽容。

因此说,塘边真是值得一来。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