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故事名人故事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精选5篇)

本文已影响 1.31W人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体育名人励志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精选5篇)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 篇1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郭晶晶

郭晶晶曾在保定乐凯小学度过五年时光。那时候郭晶晶进了跳水队。

一开始,郭晶晶的膝盖到脚尖伸不直,腿特别硬。为了练韧带,坐老虎凳。一次练习,郭晶晶腿骨摔裂,按理该回家休养。但教练李芳怕回去“心散了”,因为她觉得郭晶晶性格外向,训练不专心,需要不断提醒。因此,李芳让郭晶晶在游泳馆吃住,边养伤边观察别人训练,主要是把心收拢。那段时间,郭晶晶就躺在小木床上,腿上绑着夹板。一边养伤,一边看队员训练,听教练讲话。

即使在游泳馆养伤,她晚上照样做作业。郭晶晶边学习边训练,每天都能完成作业。这曾让班主任吴薇很奇怪,问她什么时候完成的。郭晶晶说是利用休息的时候。中午,还有下午训练结束后到吃晚饭前都是做作业的时间。实在写不完,就在厕所写,因为宿舍到时间就要关灯。对此,郭晶晶的姥姥很自豪,说,“我们家晶晶是两个脑子,一个脑子跳水,一个脑子学习。”

1996年奥运会后,郭晶晶训练时又摔坏腿,开放性骨折。据时任中国跳水队副总教练于芬回忆,训练时,一名广东队的教练开灯。他准备开右边灯,结果关了左边灯。当时郭晶晶正起跳,在半空中一下看不见,踩歪了。于是骨折。这是一次相当大的打击。

在北京看病,按常规处理是要打钢钉,一年后再取出。对于运动员来说,多做手术会影响训练。于是采取保守治疗,打着石膏的郭晶晶回到河北。

摔坏腿是1996年12月,第二年10月是全运会。选择保守治疗的郭晶晶,花5个多月时间慢慢愈合。等腿好了,离全运会也只有5个月了。养伤期间,她身高长了5公分,体重增加20斤,而且腿很细。

伤好了,接下来是魔鬼训练,每天6点起床,练习到8点,再吃早餐。中午,别人午睡,她穿着出汗服在外面跑步。顶着烈日炎炎,在晒得发烫、反着白光的马路上跑步。下午继续上高强度训练。1997年夏天,在郭晶晶至今的训练中也是最苦的一段。李芳告诉郭晶晶:“你是能参加奥运会的水平,如果就此放弃,你以后想起会终身遗憾。”

全运会预赛,她还是拄着双拐看比赛,石膏还没有取。当时人人都想,还有几个月了,在全运会取得好成绩是不可能的。但是到了全运会,就不一样了。郭晶晶体重减了15斤。腿也练成一条粗一条细。当年的郭晶晶给全场留下很深印象,李芳告诉记者,连裁判长都说,没想到她恢复得这么优秀。伤后复出的郭晶晶,拿下了3米板亚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里约奥运冠军傅海峰

顽皮的傅海峰和年长自己3岁的蔡赟几乎在同一年拿起球拍,开始了与羽球相伴的日子。不同的是,父母让他打球,完全因为他太淘气。为了防止儿子闯祸,只好找件事来“拴住”他的心。

五、六岁的时候,小海峰闲来无事总喜欢骑着自己的`小三轮自行车满农场溜达。一次,他远远望见邻居家的姐姐挑着两桶水,晃晃悠悠地吃力前行。人小鬼大的傅海峰眼珠滴溜一转,一个“馊”主意便涌上心头——他瞄准水桶,调整好车把的方向,脚底下加紧蹬起来,车速也随之越来越快。只听“砰”地一声,女孩挑着的水桶被撞翻在地,水花四溅,打湿了衣裳。眼见自己的辛苦劳动因为这个讨人嫌的小男孩付之东流,女孩也气昏了头,她顺势抄起一只木桶,将剩下的半桶凉水劈头盖脸地泼在傅海峰身上。平日里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世魔王”此刻也被吓呆了。瞬间变成“落汤鸡”的他本想掉头逃跑,无奈被大姐姐一把揪住,结结实实挨了一顿骂。从前都是他把别人弄哭,这次轮到傅海峰哭鼻子了。

他狼狈地回到家,跟母亲诉苦。林银婵气愤地跑到邻居家“兴师问罪”,可女孩却委屈地说:“是他先弄我一身水的,你怎么不问问他干嘛要骑车来撞我的水桶?”林银婵哑口无言。

从那以后,她开始琢磨,有什么办法可以管住儿子,不再让他到处闯祸。可是,自己的小孩那么皮,交给谁都不太放心。思来想去,她觉得把傅海峰放到丈夫的羽毛球队里最为妥当。一来,儿子从小最怕他父亲。有丈夫严加管教,说不定孩子能收敛不少;二来,打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孩子不服输的精神。于是,夫妻俩“下通知”似地为傅海峰选择了羽毛球之路。

其实,这个决定对于小海峰而言并不完全算强制性的。他记事时起,就知道爸爸酷爱羽毛球,而且是小镇上有名的教练,带过许多队员。听说父母想让自己也练习打球,贪玩的他只想到可以跟一大帮小伙伴凑在一处打闹玩耍,而关于日后的出路、未来的成绩还全无半点概念。就这样,他和羽毛球的缘分糊里糊涂地开始了。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邓亚萍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奥运冠军张梦雪

这个出生于1991年的济南槐荫姑娘,2002年进入济南市体校射击队进行训练,师从王红丽教练,“我带了梦雪四年,一直到2006年省运会,当时张梦雪参加了我们的选拔夏令营,一开始表现很不错,也就正式开始了射击生涯。”而据了解,因为那时张梦雪的学习还不错,当时也有不少人还为她惋惜过。

张梦雪2006年进入省队,之后入选了国家队,2019年世界杯拿到银牌,就在里约奥运会正式赛前,这个济南姑娘还说,自己是年轻队员,里约奥运会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压力,只是希望通过奥运会为以后更多的大赛打好基础,能走到今天要感谢济南母校的王红丽教练。

教练眼中:

在教练眼中,“稳”是张梦雪留给他们的最深刻印象。济南体校教练王红丽是张梦雪的启蒙教练,她至今还记得她第一次见到张梦雪时候的情形。“我记得那次是她的学校组织夏令营,老师选了几个小孩送到我们的射击馆。”王红丽说,通过观察,她发现张梦雪是一个练射击的好苗子,“射击必须稳定,她的稳定很好。”在王红丽的指导下,张梦雪进步非常快。2004年,张梦雪进入济南市体校射击队进行训练,2006年,进入山东省队集训。

“射击首要的是把心稳住,最难练的就是练心。”张梦雪的省队教练石震说,他从2006年带张梦雪一直到2019年她进入国家队,张梦雪“心稳枪稳”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赛,应该算是射击界的新人,能表现出这种稳定大气的风范,我相信,梦雪将来会继续为国家争光。”

父母眼中:

在父母眼中,张梦雪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张梦雪的母亲刘振华说,前两天是她的生日,以往过生日的时候,张梦雪不管训练再怎么忙,总会在晚上0:00左右给她发一条信息,祝福她生日快乐。为了让她安心备战,奥运会开始前几天,家人就不主动联系她了,怕她分心。刘振华生日当天,张梦雪还是记得发来了信息,这让她非常幸福和自豪。

教练所说的“稳”,在父母心中是张梦雪的“韧劲”。其实,张梦雪走上射击道路,还曾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刘振华说,张梦雪从小学习成绩非常好,是一个“学霸”,当年要走上射击道路时,家里不是特别同意,经过抉择,最终还是选择了射击。

“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持走下去。”张梦雪的父亲张杰生说,面对日复一日的训练,张梦雪的韧劲表现了出来。以前,无论刮风下雨,张杰生都用自行车送张梦雪去训练,晚上接回家后往往已是夜里9:00。训练中,有时遇到挫折,或者有厌倦情绪,张梦雪都靠一股韧劲坚持了下来,十年磨一剑,最终站上了奥运会的冠军领奖台。“十年的付出没有白费。”张杰生说。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 篇2

林丹小时候,妈妈总喜欢把他当成女孩子来打扮。那时候的林丹胖乎乎的,头发留得长长的,都快盖住耳朵了,有时候,两个小脸蛋上还被妈妈抹得红红的,再穿上妈妈买的红色衣服,活脱脱一个小女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各地风靡学电子琴。当时,林丹正在上学前班,班里的同学都被家长带着去学电子琴,林丹也不例外。妈妈给他买了一台“卡西欧”的`电子琴,价值一两百块,这个价格在当时已经是很高的了。可是,这么昂贵的电子琴却没能吸引住小林丹的注意力,天天坐在电子琴前,只动动手指头,这可把爱动的小林丹憋坏了,刚弹上一会儿,他就想从椅子上下来东逛逛西走走,结果只练了一个星期,他就再也不肯练了。林丹的爸爸和妈妈都是体育爱好者,爸爸喜欢打乒乓球和排球,妈妈游泳,还打篮球,经常代表上杭县去龙岩参加比赛。妈妈想,儿子不愿练电子琴,可总得练点别的吧。于是,她打篮球的时候就带上林丹,让他自己在场上跑着玩。当时,上杭县体育馆有少儿业余羽毛球的培训,林丹周围有很多小朋友都去那儿练球了。有一次,林丹跟着他们一起去体育馆玩儿,他第一次看到了羽毛球。看见小朋友们跑来跑去,挥拍、接球,林丹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好像是找到了一种对味的感觉。那一年,林丹5岁。很快,林丹就进了培训班。但因为是业余班,其实更多时候是在玩儿。小朋友们在一起练习握拍、挥拍、跳绳等基本功,趁教练不注意,林丹就跟小朋友偷偷玩游戏,那段时光是快乐和无忧无虑的。

那个时候,小小年纪的林丹就显示出了不肯服输、自尊心强的劲头。当时的训练项目中,唯一让林丹害怕的就是压腿。刚开始的时候,小孩子的韧带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就帮他压,小林丹疼得直哭,边哭边压,回家后,妈妈还要帮他继续压。可是,不管再怎么疼,妈妈也从来没有听他说过不想去练了。周末的时候,训练队要长跑,绕着上杭县城跑两圈,至少也有几千米,林丹是队里年纪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死跟着大一点的队员跑,一定要跑完全程,绝不肯中途停下。另外,在队里打比赛,如果输了球,教练还没说什么,林丹自己就开始掉眼泪了。在业余班,林丹是唯一用左手打球的孩子,教练因此对他特别关注。虽然因为年龄太小,林丹的技术水平在班里并不是最好的,但他的身体素质很突出,当时班里进行技术评定,他的基本动作、步法,前后摸球线等项都名列前茅。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 篇3

美国火箭队续约五年的姚明,身价高达7600万美元。对他来说,一场重要比赛,可能为他赢得数百万元的收入。

不久前,姚明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行列,记者为此采访了他:“现在你是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是真的捐还是作为一个形象代言人?”“我已经签过意向书了,一旦匹配成功的话,马上就捐。”“如果你正在举行一场重要的比赛呢?”“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吗?”

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不知那些利欲熏心漠视别人生命的人听了这句话后有什么感想?是的,也许你的职业很重要,也许你的`成功很重要,也许你赚钱的机会很重要……但你的这些“重要”,与别人的生命比较起来,孰轻孰重呢?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 篇4

NO1:李宁

明星励志故事

很多成功人士被人们称为天才,但我们不知道是他们的天才促成了他们的成功,还是他们的成功,使人们承认了他们的天才。可以确定的是,天才都是通过奋斗才能成功的。说起李宁在体育事业上所创造的传奇,几乎所有人都说他是个天才,是的,单就体操而言,李宁确实是个天才,不过正如他的教练张健说的:"这里有他与生俱来的素质,也有他后天练就的本领。"

NO2:邓亚萍

明星励志故事

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乓球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1992年,19岁的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又勇夺女子单打冠军,并与乔红合作获女子双打冠军。1993年在瑞典举行的第四十二届世乒赛上与队员合作又夺得团体、双打两块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乓球坛皇后。

NO3:伏明霞

明星励志故事

伏明霞,这个中国的小明星,像天边一道绚丽彩霞,11岁就照亮了天际,成为亿万人瞩目的世界冠军;14岁成为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金牌得主,4年后又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两枚跳水金牌,成为当今跳水界乃至整个体育界的走红人物。

NO4:杨威

明星励志故事

杨威,退役中国体操运动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团体、个人全能冠军。“他不再是千年老二,而是千年老大。千年后的今天,回忆起来,体操全能还是杨威老大。”——杨威夺冠后,留守北京的国家体育总局体操中心主任高健特意发来这样一封短信,为他“正名”。这是一个关于体操冠军杨威的励志故事。

NO5:刘璇

明星励志故事

冠军只有一个,也许这个冠军不是最有实力的那一个,也不是最能跑的那一个,而往往是普通至极且坚持到底的那个人。这个人你可能并不认识,但是他的成功却是你的一面镜子。与很多从小就显露出体育天赋的运动员不同,体操冠军刘璇是一个大器晚成者。小时候,她并不是教练眼中最优秀的学生,但却有一股同龄孩子所没有的韧劲儿,从5岁开始练体操,一直到21岁,经过漫长的16年时间,终于拿到三枚奥运会奖牌,成为中国女子体操第一人。

NO6:宁泽涛

2015年喀山游泳世锦赛,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宁泽涛以47秒84的成绩夺冠,夺取亚洲在该项目上的首枚金牌。这位新晋男神以47秒84勇夺冠军,这让不谙世事的宁小肉地位一下子晋升到世界级飞鱼鲜肉等级。这位明明可以靠脸吃饭的小鲜肉却选择了努力。这个将“努力放第一,颜值放第二”的小鲜肉夺冠背后又有着怎么励志的故事

NO7:孙杨

明星励志故事

孙杨,邦德教育杰出学员,邦德教育公益形象大使,2012伦敦奥运双冠王。他以14分54秒14的成绩夺取中国男子游泳首个奥运项目世界冠军,并打破了澳大利亚名将哈克特保持10年之久的世界纪录。他被誉为游泳天才,而在这些荣誉后面,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的萌表情和他多次的泪洒现场。

NO8:林丹

明星励志故事

林丹曾经说过:要爬到山顶看一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旦你有丝毫的放松,就很容易摔得粉身碎骨。林丹又被称为超级丹,世界羽毛球历史上唯一一个全满贯选手,林丹,客家人,奥运冠军,中校军衔,林丹保持着世界羽联自有排名系统以来,男单累计世界排名第一时间的最长记录。

NO9:郭晶晶

明星励志故事

寂若无人,4000多人的跳水馆静极了,连观众都出现了一种少有的平静,因为前四轮动作比下来,跳板上的郭晶晶已经成了“无敌”的代名词,郭晶晶最后一轮走上跳板时很平静,毕竟,她已历经了17年的水拍浪打。国歌响起,郭晶晶再次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第四次,这是她熟悉的舞台。这一刻,所有围绕着她的喧嚣都停止了,也只有在这样的时刻,郭晶晶回归到了她作为一个运动员的本质。只有这样的舞台,是她迷恋的舞台,也是真正属于她的舞台,因为她是“跳水皇后”郭晶晶。

NO10:刘翔

明星励志故事

15岁时,他现在的恩师孙海平慧眼识英才,把他带进了跨栏的世界。在孙海平的栽培下,刘翔进步神速,此后的5年间,刘翔从全国冠军到亚运会冠军,并最终跻身世界顶尖高手的行列,刘翔也以飞翔的'姿态一步步登上高峰。他将永远都是我们的骄傲,他更将永远都是田径赛场上的骄傲!他用自己坚强的毅力,成功的谱写了一曲“刘翔决不放弃”的励志故事!

NO11:姚明

人生就像一张DVD光盘。A面,最吸引人们的眼球,是呈现给大众的绚烂的广告面;B面,刻录的故事肉眼看不见,其实内涵更丰富。

有这样一个天才,如果用人民币进行衡量的话,他有着令人无比羡慕的A面。他就是姚明。姚明身上具有典型的东方特质:隐忍,谦和。但姚明最终融入并且征服了NBA,给后来进入NBA的外籍球员做出了表率:怎样才能立足并且扬名立万。

NO12:苏炳添

向传奇致敬!1968年,美国黑人海因斯为人类首次突破百米10秒大关;2010年法国短跑名将勒马特雷成为第一个闯进10秒的白人;2015年中国选手苏炳添飚出9秒99,让黄种人也征服了10秒的天堑。

预计三大社今后将这样报道:最快的黑人是博尔特,最快的白人是勒马特雷,而最快的黄种人是苏炳添!来自中国的短跑英雄!

外国体育明星

NO1:林书豪

林书豪励志故事

“林疯狂”,从二轮秀到被裁到疯狂到稳定主力再到拍纪录片,亚裔血统的林书豪却用美式英雄主义的逆袭得到了全世界尊重。看见林书豪,就会觉得没什么不可以,人只要努力总会成功。

NO2:乔丹

乔丹励志故事

大多数人还记得乔丹如何登上“神”的位置,经历多少挫折与失败。但当他攀上巅峰,走上神坛,便很少有人真正认识他的模样。其实乔丹没有改变,他还是他自己,推动他走上“神坛”和雄霸篮坛的是同一种品质。后来他做出二度退役的选择,让公牛作鸟兽散,到华盛顿复出,三度退役,在山猫当总管,依靠的仍然是同一种品质。

NO3:科比

科比励志故事

所有的人都是凡人,但所有的人都不甘于平庸。我知道很多人是在绝望中来到了新东方,但你们一定要相信自己,只要艰苦努力,奋发进取,在绝望中也能寻找到希望,平凡的人生终将会发出耀眼的光芒。科比就是一个从平凡蜕变成万人偶像的篮球明星。

NO4:詹姆斯

詹姆斯是所有黑人孩子们的梦想,他们渴望成为像詹姆斯这样少年老成而且少年有为的球员。从平民窟到皇帝,詹姆斯给NBA再次树立了一个丰碑。

查看更多关于詹姆斯的励志故事请点击:篮球明星励志故事:平民窟跨步皇帝的詹姆斯

NO5:梅西

梅西励志故事

如果说明星的成名之路异常艰难,那么梅西的球星梦更是难上加难,但他还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做到了,并且也成为了很出色的足球界的精英。5岁时梅西开始为当地的格兰多里俱乐部踢球,教练就是他的父亲。7岁的时候这个小家伙就在纽维尔老男孩队倍受称赞。但梅西在11岁时被诊断出发育荷尔蒙缺乏,而这会阻碍他的骨骼生长。家里的经济条件难以承受小梅西的治疗费用,由于他的天赋被巴萨的雷克萨奇看中,在2000年将他带到诺坎普,梅西举家搬迁到欧洲。

NO6:贝克汉姆

明星励志故事

人们更多的看到得是闪光灯下的贝克汉姆,并不知道他成长道路上的艰辛。他努力只是让所有人记住了他是一名勤奋的球员。他成功了,并不只在红地毯上!面对质疑,辱骂,委屈,选择沉默,尊重是自己赢回来的,而不是要来的。

他叫大卫·贝克汉姆,他的每一次转身都动人心肠;他以冠军的名义离开,我们以足球的名义珍藏。

NO7:贝弗利

中国的火箭球迷喜欢叫他黑贝,火箭主帅麦克海尔称他为不好惹的JunkyardDog(垃圾狗),他就是帕特里克-贝弗利,火箭的首发控卫,休斯敦的“斗犬”。

他曾因考试舞弊而被迫离开大学,还曾三次前往欧洲去磨练,最终在NBA站稳脚跟,成为一支战绩优异的球队的主力控卫。他就是贝弗利,这就是他的励志故事。

NO8:莎拉波娃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2004年的温布尔登,当时年仅17岁的莎娃决赛横扫小威,粉碎对手温网三连冠的美梦。拿下赛点的一刹那,俄罗斯人双膝跪倒掩面而泣,这经典的一幕让很多球迷在9年后的今天还记忆犹新。转眼间,9年过去,身边的球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而莎娃,也步入了26岁的年纪。

NO9:艾弗森

体育明星励志故事

如果你想贴上自己的标签活着,也许会遭遇白眼,也许会被人说你不识时务,也许会遭遇打击。但是sowhat?那又怎样,看看小个子永远不朽的传奇艾弗森,答案会永远逆袭现实!

篮球场上有两个身高令无数人瞻仰,一个是1.98米,一个是1.83米。前者是飞人乔丹的身高,后者则是答案艾弗森的身高(真实身高或仅只有1.78米),是无数喜爱篮球爱打篮球的芸芸众生,最可能接近的草根高度。但艾弗森却从未向命运低头,甚至在更加残酷的战场内让无数长人在他面前低头,一如他的经典纹身之一“强者生存”。

NO10:C罗

明星励志故事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我想这句话用在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他敢拼,敢追,永不服输的精神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他说:“街上踢球的孩子都比我更大,我只能晃过他们才能继续前进,当然他们经常把我推倒或是铲翻,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挑衅,你不能服软,必须站起来,然后用足球击败他。”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世界上任何一块球场,C罗依然做着同样的事情,一次次被对手铲倒,一次次爬起来继续突破。

体育名人励志故事 篇5

体育名人的励志故事———孙杨

孙杨,邦德教育杰出学员,邦德教育公益形象大使,2012伦敦奥运双冠王

他与邦德教育,同样有着“梦想,坚持,感恩”,他们携手一起,为传递正能量而来!

父母眼中的孙杨:聪明,懂事,和父母无话不谈,性格单纯,逐渐成熟

父亲孙全洪用两个词描述了儿子孙杨:聪明、懂事。在父亲眼里,儿子孙杨一直都比较聪明,在决定体育专业之前,他在学校的成绩一直不错。有一次孙杨在武汉比赛,孙全洪提起:“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我出了一个歇后语:大热天盖被子,让他猜一个地方名。结果他马上说‘捂汗(武汉)’。这孩子还是比较聪明的,这几天还跟我提起了这件事,呵呵。”

“我也见过身边很多例子,男孩子到了15、16岁,就到了一个叛逆期。一般这个时候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在这点上我们孙杨感觉很好,他非常愿意和我们沟通。他和我们的关系一直很亲密,什么事情都愿意和我们讲。”

进入公众视野以来,孙杨给人的印象是哭了好几次,孙全洪说:“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2008年绍兴全国游泳冠军赛,当时他觉得练得不错,能和张琳拼拼了,但是没想到张琳发挥得太好,他和张琳差距拉得很大,他挂着银牌哭得一塌糊涂。另一次是去年的亚运会,400米他是奔着朴泰桓去的,但是没想到差了一点点,后来1500米夺冠他喜极而泣。他是个单纯的孩子,哭可能是他的一种情感上的宣泄,这点我能理解。”

最近两年孙全洪感觉到儿子越来越成熟了:“有一次张院长(张亚东)跟我说,‘你儿子最大的优点,就是心理健康。’自2009年罗马世锦赛后,教练布置任务,他不光想着完成任务,还想着要超额完成。我也相信他会逐渐成熟起来。”

“有一次我邀请同事去看我儿子训练,众所周知,他的训练要游2万米,结果同事看一会就不敢看了,想想我也心疼。”孙全洪说:“2003年儿子被选拔到游泳队的时候,我们也没有要求孙杨一定要得什么奖,只是告诉儿子‘做什么事,都一定要做到最好’,却没想到儿子会有今天这样的成绩,我们也很欣慰!”

尽管在母亲杨明的眼里,儿子永远是个孩子,不过杨明还是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儿子已经慢慢地长大了。

2006年开始,孙杨的成绩突飞猛进,得到了前往澳大利亚留学和训练的机会,杨明也陪同前去,但不住在同一家宾馆,不能一起坐车来回,母子俩各自到达训练场馆,杨明坐在一边看他训练,晚上再通个电话。回忆起那段日子,杨明泣不成声:“就是这样孙杨也非常高兴,他觉得妈妈在就好。

他手受伤了,伤口进水肿得厉害,痛得抬不起来,他还坚持一天游2万米。我怕他练下去手会废掉,叫他偷懒。他特别生气,发短信说,你是我妈妈,居然不理解我,还叫我偷懒,我偷懒能有今天的成绩吗?亏你还是大学体育老师!”

“他现在游泳越来越会用脑筋,会分析自己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特别是从澳大利亚回来后,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他的为人处事越来越自信,像个男子汉了。”

杨明还透露了孙杨的一个秘密。“他在家里总和我说,妈妈,你看我现在的成绩,奥运会前三名也不是没可能吧?其实我知道,他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中国男子游泳第一个奥运冠军。”

伦敦时间7月27日晚上,孙杨对杨明说:“妈妈,你明天一定要早点进比赛场馆,我越早看到你越好。”于是第二天7时15分,杨明就到了伦敦水上运动中心门口,“人家还没开门,8点才能进去。别的孩子可能父母在场会紧张,孙杨从小训练就要我看着,他才踏实。”

伦敦时间8月1日,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孙杨是最后一棒,全国观众都看到了他从接棒时的第五名追赶到终点的第三名、脱力倒在泳池边的一幕。当晚,孙杨在微博上安慰大家,“请大家放心”。如今回家了,孙杨才吐真言:“妈妈,个人项目还好,集体项目的时候,我的腿真的在抖。因为我是在池边等着,而且我们又一直落后,我好想快点跳下去。但是一入水就好了,不紧张了。”

杭州遭遇强台风“海葵”的袭击,孙杨被困在从北京回杭州的高铁上,22时30分才冒雨抵达杭州。第二天傍晚18时15分,孙杨一头扎进杭州陈经纶体校的游泳馆,要训练个把小时。“游泳运动员要保持水感,每天都得下水,他昨天困在火车上没活动,今天我就带他来练一下。”孙杨的妈妈杨明说。孙杨特别黏两个人,一个是妈妈杨明,另一个是朱颖。回家不到24小时,他已经滔滔不绝讲了很多奥运会比赛的事。

夺得广州亚运会1500米金牌的刹那,孙杨的眼睛不由自主地朝看台上望去,他知道,妈妈正在那里为他欢呼。就像菲尔普斯在取得好成绩后,总在第一时间寻找自己的母亲,对于孙杨来说,妈妈同样是他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人。孙杨的爸爸妈妈都是排球运动员出身,现在杭州的一所高校里当老师。提起孙杨的妈妈杨明,所有认识的人都竖大拇指:“从来没见过如此模范的妈妈。”

从孙杨进游泳队开始,十几年如一日,杨明每天都会熬上七八小时的汤,晚上给在基地训练的儿子送去。“每次我都是看着孙杨把汤喝完了才走。”杨明说。2005年,浙江游泳队的基地搬到了钱塘江对岸的萧山,杨明还专门买了一辆车,每天过江给儿子送汤。

只要条件允许,孙杨的每一场比赛,杨明都会去到现场给儿子加油助威。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孙杨在北京集训。杨明就在游泳队驻地外车站旁边的宾馆里整整住了一个月时间,只为能在儿子每天乘车去训练和训练归来时,看儿子一眼,说上一句话。

从孙杨小时候开始,爸爸妈妈就经常陪伴他到世界各地比赛,有爸爸妈妈在,孙杨总会觉得有更多的力量。这次奥运孙杨爸爸妈妈早早的来到了体育场,等待着比赛的开始。为了有好运气,杨明还特地穿了一件红色的衣服,为的是在看台上更加显眼。

娄红梅教练眼中的孙杨:顽皮却也懂事

“孙杨小时侯可皮了,顽皮得不得了。”刚从广州回到杭州的孙杨启蒙教练娄红梅说起这个跟着自己练了五六年的孩子,第一句话就提到了“皮”,“你别看他这次比赛哭鼻子,其实他在体校这么多年,拿了这么多第一,我还真没见他哭过一次。”

“他会趁人不注意,把在队里帮忙的孙姐突然推到池子里;他会偷偷跑到我面前打小报告,告诉我哪个小朋友又空翻少了,哪个小朋友今天又偷懒了;他还会神神秘秘地跟我说,在家里妈妈就是一只母老虎。”娄红梅说。

但这个看着让人头痛都来不及的皮小子,老师们却一个个疼到了心坎里,因为“你别看孙杨很皮,但他其实很懂事。”娄红梅说,“一群小孩子训练,有的人会偷懒,但孙杨压根不会想到要去偷懒,他只要有一点力气都会拼光,所以从十岁开始,他在同年龄组400米比赛中一直都是拿第一的。”

孙杨训练中很懂事,生活中也很懂事。“那时候训练,孙杨是兼职的,白天在行知小学读书,放学了才来训练,训练很辛苦,孙妈妈为了给孙杨补充维生素C,经常会榨西芹汁给他喝,”娄红梅说,“这个东西可不好喝了,但孙杨每次都捏着鼻子喝光光,一点不含糊。”

朱颖教练: “他让很多孩子懂得了荣誉和责任” “细心阳光的‘孙萌萌’”

杭州陈经纶体校的朱颖教练也有后怕。如果当年她没有坚持把孙杨叫回来,中国泳坛就没这个人才了。

1997年,朱颖听说一家幼儿园有个6岁的小男孩,个子特别高,床都睡不下。她把这个叫孙杨的小男孩带到体校学游泳。练了一个月,小男孩就不游了。第二年暑假,朱颖给孙杨妈妈打了个电话,劝她带孙杨测骨龄。结果,测出来孙杨会有196厘米高(现在孙杨身高198厘米)。孙杨妈妈下了决心:“本来不想让他搞运动,我和他爸爸都是运动员出身,知道很苦。但如果他长这么高,不搞一点体育,那身材就很难看啊。”

她带着7岁的孙杨回到游泳池。“他每天下午4点半放学,我骑20多分钟自行车把他送到体校。5点开始练,我就站在露天游泳池的大铁网外面,趴在网上看他有没有进步。到了10月,天气冷了,我穿着羽绒服趴在铁丝网上,冻得打哆嗦。7点半他游完出来,骑车回到家就快8点了,他爸爸已经做好饭,赶紧吃完再让他写作业。一年只有大年初一能休息。说实话,这不仅是练小孩,也是练家长,坚持下来实在太难了。”

那时候孙杨很“皮”,朱颖教练跟他讲过好话,也吓唬过他“找你妈妈”,还让他在池子里喝过水,收效都不大。朱颖找孙杨谈了一次话:“孙杨,你天赋比别人高,只要好好练习,有一天你一定能站上最高的领奖台,让国旗为你而升起,国歌为你而响起,到那时候,朱老师多骄傲啊,心里说‘这是我带的孩子呀!’”说着说着,朱颖动了真情,眼泪涌了出来。孙杨从此懂事多了。

在伦敦奥运会上一战成名后,网友给孙杨取了个外号“孙萌萌”。“萌”来自日本漫画用语,意为可爱。“他是挺可爱的,又细心又阳光。”朱颖记得,孙杨小时候会“观察这个教练爱喝什么饮料,那个教练爱喝什么茶,然后从家里带给大家喝”。到了澳大利亚,他发现外籍教练有糖尿病,不能喝饮料,于是每次进入训练场馆前,都买一瓶水带给外籍教练。就连这次回杭州,比他早几天回国的朱颖和他父母一起接他到家,他家里很久没人了,只有两瓶水,朱颖告辞时,他都催着父母快点拿给朱颖带走。

“孙萌萌”最广为人知的举动,是在伦敦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看到演播室里摆着几个奥运会吉祥物玩偶,便毫不客气地全都抱进自己怀里。很多观众一边笑一边想,他一个大男孩要这么多玩偶干吗?答案在杭州揭晓了。他给亲戚、教练、同学、队友、队医和食堂师傅带了满满一皮箱礼物,其中就包括他四处“搜刮”到的吉祥物玩偶。

“孙杨还是一个单纯的大男孩,对社会的人情世故不太懂,开心不开心都写在脸上。他也很好哄,不开心了,我说上几句好话,表扬他几句,他又高兴了。”朱颖一边说一边乐。

朱颖也思索过,那么多人在伦敦拿金牌,为什么孙杨最受关注?“也许是因为金牌、银牌、铜牌他全拿了,还加一个破世界纪录,成绩太突出。一个男孩子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特别给中国男人争脸。人们从他身上看到,在一向被视为西方人天下的泳池里,中国男人一点都不比别人差。这种英雄气概让人们振奋,让很多家长有信心送孩子学游泳,让很多孩子懂得了荣誉和责任。”

冠军路上的见证者——澳大利亚游泳教练丹尼斯:孙杨是哈克特的接班人

从2010年开始,孙杨和几位中国游泳队男女队员前往澳大利亚进行特训。这特训起始于中国男子泳坛前“一哥”张琳。那年哈克特决定和自己合作了21年的教练丹尼斯分开,而张琳在丹尼斯麾下的训练成效让中国游泳运动管理中心确信,值得把孙杨托付给丹尼斯。孙杨能够看似一夜崛起,这些澳洲教练是绕不开的人物。

2012年5月中旬,晴了不过几天,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又开始下雨。2日下午训练刚刚进入半程,气温直线下降到13度,泳池边有人已经穿上了羽绒服。孙杨和几十名各国游泳选手依旧在池水中训练。他的教练朱自根拿着秒表,池边还有他的澳大利亚教练丹尼斯?科特莱尔。没有人打伞,这么多年来,水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部分。

此时距孙杨第三次来澳洲特训已两周。北半球刚入初夏,黄金海岸的气温却在零上10度徘徊。这里没有国内设施完善的室内泳池,和多数澳大利亚游泳馆—样,著名的迈阿密俱乐部泳池也是露天的。俱乐部健身房墙壁上铭刻着辉煌的历史,还有伟大冠军哈克特的照片。这位现任澳大利亚游泳队队长,曾经在奥运会中连续两届获得1500米自由泳金牌,近十年内统治了1500米自由泳项目。4块俱乐部的冠军榜牌中,3块已快被占满,另一块正等待着未来的天才。在丹尼斯看来,这个人就是孙杨。

虽然该俱乐部的规矩是只铭刻本俱乐部的会员冠军,但丹尼斯说,孙杨也出自迈阿密俱乐部。他最喜欢对孙杨说的—句话就是,“You are really very good!”

2001年哈克特在日本福冈世锦赛创造的1500米世界纪录依旧保持,这是快速泳衣时代唯一未被打破的世界纪录。破掉这个纪录,改朝换代,多么伟大而奢侈的梦想!这正是孙杨来澳洲的目的。为了突破极限,付出—切代价都是奢侈和值得的,这包括一个年轻人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及背后很多人的支持。

每天清晨4点半,孙杨和教练、队医就起床了。简单吃点儿东西,5点驾车前往10分钟车程左右的迈阿密俱乐部泳池。训练通常会在5点半正式开始,8点多结束,下午则是4点到7点。

某种程度上,为梦想而受苦受罪是件多酷的事儿啊!“澳洲的风吹在身上,冷得直打哆嗦,而最痛苦的莫过于跳出水池上洗手间这一段”,孙杨说。如果生活的苦已经落实到这样的细节,那很多问题其实已经有了答案。看看这个过着与同龄人完全不同生活的年轻人,正如菲尔普斯说的那样,他的生活只有游泳,吃饭,睡觉。

孙杨开始被媒体关注是从“隔壁”的泳道开始的。两年前,央视准备拍摄一部奥运冠军刘子歌的片子,她的教练对央视编导张朝阳说,你们应该关注隔壁泳道的那小伙子,那是未来的希望之星和世界冠军。

这样的预言在澳洲的'特训中一点点变得清晰起来。每天清晨4点半,孙杨和教练、队医就起床了。简单吃点儿东西,5点驾车前往迈阿密俱乐部泳池。训练通常会在5点半正式开始,8点多结束,下午则是4点到7点。对于孙杨来说,这种凌晨的训练比国内多了很多新鲜和心理上的刺激。

相对于上午的寒冷,下午可能是暴晒。孙杨不喜欢抹防晒油,到澳洲一个月不到,皮肤已经被晒脱了皮,肤色从过去的白色变成了黝黑。每天约4组,每组10个400米,如此的训练量还不能让丹尼斯完全满意。对于孙杨他总是赞不绝口。“比哈克特更聪明”,“(对水)更有感觉”。

其实,未来的冠军真的非常刻苦。在澳洲右肩积水时,他还在练习用左臂划水。这个年轻人总能不折不扣地完成教练的任务,为此还在电话中批评担忧的母亲。澳洲特训期间不能够像国内—样天天训练,因为俱乐部工作人员有休息时间,必须严格遵守。于是每到周三、周六的下午和周日泳池关闭的前一天很自然成为高强度训练日。至于休息日,那是海边时间,但绝非休息和晒太阳,而是教练朱自根带着弟子去海边继续训练,体验水感的放松课。

从2003年孙杨正式跟随朱自根训练,师徒已经合作九年了。朱自根自己就是长距离游泳选手出身,而孙杨的体质也更适合长距离游泳。“我们运动员最大的优势是能吃苦。”朱自根说。从孙杨身上,丹尼斯同样看到中国游泳运动员显而易见的斗志、敬业和胜利的意志。“我遇到的(中国游泳运动员),不是全部,但大部分训练都非常刻苦。”孙杨觉得,“天才和勤奋相比,天才只占百分之三十,最主要还是勤奋。”

2010年2月19日到2012年3月3日,孙杨前往澳大利亚的三次特训效果显著。2011年的上海世锦赛上,孙杨一举打破了哈克特保持了10年之久的15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2012年1月下旬,在昆士兰州挑战赛上,孙杨共参加三项比赛。在400米和100米两项上都轻松夺冠。万事俱备,只等待伦敦之夏的到来。“我当时相信,只要发挥正常水平,我完全具备夺冠的实力。”孙杨说。

菲尔普斯,池水中的王者,15枚奥运金牌得主。泳池是他的奥林匹亚,食物则是他和人间的纽带。NBC甚至专门讨论他在奥运期间的食谱。煎蛋三明治,鸡蛋,薯条,通心粉,火腿奶酪。不过这些能每天提供12000卡热量的食物显然很难被一个中国胃全盘接受。体育局和某些营养学家过去一直认为中国式的饮食难以提供足够的营养,那么在夺冠后,中国第—位男子游泳奥运冠军的菜单的确值得探讨。

冠军妈妈的汤曾被广泛宣传,不过孙杨家第—号厨子是父亲。在澳洲特训期间,新加入的“厨师”还包括教练朱自根和队医巴震,这两位也都是浙江人。毫无疑问,杭州菜对金牌亦有贡献。孙杨的母亲说,儿子多年的食物一直是鱼和牛肉。

除了—颗试图证明自己的心,这肉身也是战胜过去偶像朴泰桓的最有力武器。孙杨身高不但超过朴泰桓的1。81米,臂长超过朴泰桓近10厘米,臂展甚至超过26厘米。朴泰桓虽然精悍强壮,但从目前的水上和陆地直线速度竞技成绩来看,身高还是一寸高,一寸强。孙杨在池中每一划似乎都比多数选手慢,却更有效率。

对这一点,丹尼斯看得很清楚。“当格兰特(哈克特)离开时,我还没有这种感觉。然后,张琳来了,给了我一张空白的画布。”而孙杨,则是丹尼斯眼里可以创作出杰作的天才对象。在澳洲时,他认为孙杨还比哈克特,“多了一些更加自然的技巧”,“更加平衡一些”。丹尼斯认识到这个年轻人一项关键的潜力所在:平衡感。孙杨没有哈克特那么强壮,但“他的平衡感更好一点儿”,丹尼斯说,“孙杨的划水更有效率。”

如果说孙杨的教练朱自根多年来为孙杨打足了各方面坚实的基础,那么丹尼斯在竞技的前夜,则用热情和丰富的冠军经验来鼓舞年轻人去实现梦想。他会热情地给予掌声和鼓励,跟着孙杨在池边奔走。每次达到训练标准,他会与孙杨在池中热烈握手。“有一天孙杨很高兴地对我说,爸爸,今天教练跟我握了两次手。”这些都刻在父亲孙全洪的记忆中。正如孙杨自己说的,他正处在一个“被小朋友叫叔叔却很不服气的尴尬年龄”。这时—个男孩需要一个男人的鼓励,激励他变成自己希望成为的那个男人。

“2012年5月21日,两届奥运会男子1500米自由泳金牌得主、统治男子1500米自由泳长达十年之久、我的榜样—哈克特今天下午特地来泳池看我,超级开心!备受鼓舞”。孙杨说,“我记得他当时说,非常看好我在奥运会的成绩,说我能够(再次)打破世界纪录。”孙杨很平淡,也很自信:“如果状态好,打破记录也许是一年后,也许是两年,我想应该不用等到里约奥运那个时间。”

在教练丹尼斯的心目中,孙杨就是另一个哈克特。他甚至明确地对中国记者甘慧说,“孙杨将是哈克特的接班人。”除了朱志根,澳大利亚教练丹尼斯是另一个知道孙杨吃了多少苦的人,所以在获得冠军后,他也冲向了正在一旁的担任澳大利亚队教练的丹尼斯,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

冠军成长的泪

师兄吴鹏助推孙杨

自从2003年进入国家队朱志根教练组那天起,大师兄吴鹏就成为孙杨仰慕的对象。2007年墨尔本游泳世锦赛是孙杨参加的第一次世界大赛。最让孙杨震撼的,是吴鹏竟然敢于向菲尔普斯叫板,并且收获银牌,从此孙杨萌生了要当世界冠军的雄心壮志。

输给张琳哭得一塌糊涂

如果说吴鹏是孙杨启蒙时期的标杆,那么北京奥运会亚军张琳则是孙杨发展时期的追赶目标。对于张琳,孙杨曾经一度有过“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的绍兴全国冠军赛,他觉得可以与张琳拼一把,结果被张琳甩下很远。站在领奖台上,挂着银牌的孙杨哭得一塌糊涂。

朴泰桓让孙杨成熟

孙杨小时候很爱哭,训练时经常会累得哭起来。2010年广州亚运会,孙杨比了三个单项,哭了三次。400米自由泳,他不敌韩国奥运冠军朴泰桓,出水后泣不成声;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夺金后,他再次洒下热泪;等到1500米自由泳以明显优势捧得桂冠,他又一次涕泪横流。

2011年上海游泳世锦赛,孙杨在400米自由泳由于轻敌和战术失误再次输给朴泰桓,这一次,他没有哭,很多人从此说,孙杨“成熟了”。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