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教学反思

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通用10篇)

本文已影响 3.1W人 

识字教学一定要与学生认识事物、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结合起来。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通用10篇)

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篇1

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本学期我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下面,我谈谈这学期我在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我想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如在教《口耳目》《日月明》这两课时,我演示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形声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2、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3、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4、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如我上《静夜思》这篇课文时,我板书了课题后就问: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静”读后鼻音,不能读成前鼻音,“夜”是整体认读,不能拼读。于是随机教学“静”和“夜”,给他们找找朋友,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但我还不满足于此,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哪个字告诉我们周围有没有声音?“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着什么?意外的是学生都很快的明白了“静”和“夜”的意思。

5、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识字教学中我把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整合。开学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准备了喜欢的识字本,每天回家进行生活识字。识字的范围很广,可以是大街上广告牌上的、店铺名称、食品的包装袋、课外书上等等,让学生平时留心观察,注意收集,随时随地进行识字训练。学生把自己生活中认识的字带到学校,和小朋友们交流,识字量就更加大了。

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篇2

学生能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识或猜认生字,但识字量大了以后,单独出示某个生字学生有时就拿不准了,有的混淆,如形近字、音近字等,有的搞乱次序,如葡萄,单独出示时把“葡”当成“萄”或把“萄”当成“葡”。因此,让学生精确分清字形,特别是字形的细微之处,正确建立起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是这一阶段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体可以采取的策略是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记生字。

如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活动中巩固识字;课堂上把生字编成一段文字,让学生认读,如学了《识字7》后,有位老师自编了这样一段话:孔嬉是锦州市灵鹰小学的学生。这学期他参加了“红领巾护鸟小分队”。一天,他正在树底下听黄鹂和百灵唱歌。一位小弟弟走来了他捡起一颗石子往树上扔去,吓得小鸟们急忙往丛林深处飞去。这段话中蕴涵了8个生字,学生在语境中进一步认识了这些生字。

当然,我们还可以提倡课外阅读,在课外书中生字不断复现,得以巩固。总之,孤零零地记生字容易造成生字的回生,我们要多为学生创设一些语言环境,帮助他们记生字。另外,本册教材后面只有生字表没有词语表,但我觉得把生字放在词语中识记效果更好,词语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应该及时补充或借助文本划一些词语让学生掌握。

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篇3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识字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作为教师,不仅教给学生方法,更教给学生一种思想,那就是在实践中学习,用事实说话。

本课是形声字归类识字,在一年级时,我们就接触到这类字。课文由插图、5个形声字和由这几个形声字组成的词语及儿歌组成。

课始,我拿出自己制作的转转盘,我请了一位学生到讲台前来转转盘,其余学生看转盘转出的字,如果你认识,就大声地读出来。因为有事先的预习,再加上这几个形声字除了“锚”字,很多学生一年级时就已经认识,很多学生自信地读出了它们!为了考验学生是不是真正掌握,我又采用了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同桌开双轨火车读等方式,巩固这几个形声字的读音。

接着,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识字,并学会分辨这几个形声字,尤其是区分“猫”和“锚”的时候,所有的学生都知道猫是动物,所以它是反犬旁,而“锚”的理解,学生不是很懂,于是,我让孩子们观察课本插图并且进行语言描述,告诉学生:这长有两个角的就是锚,学生就知道了“锚”是铁做的,跟金属有关,所以它是金字旁,“锚”是在船上的,它的尖尖角很厉害,停船时能深深的扎在路旁的泥土里或是石头的缝隙间,使船能安静的呆在港湾里。显然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描述,既区分了字形,又了解了字的含义。

所以,有了前面的教学,接下来在学习儿歌的时候,学生便能很快地理解了,并且在整个课堂里,学生说话的氛围非常热烈,课堂中,他们都能立足文本,丰富自己的语言,也增长了见识。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诵读儿歌,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分清字形,培养语感。 因此,我发现,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只要通过一些有趣、生动的情境教学,学生便很快领悟,而且目标的达成度很高,关键的还是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课堂的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篇4

下面,我就我及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存在的识字教学问题,跟字理识字教学进行对比,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让自己的识字教学方法手段在字理教学的指导下开展得更好。

我的识字教学现状:

(一)机械教学,死记硬背,错别字多。

这也许不只是我个人所存在的问题。我多年来主要从事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对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并不熟悉,更谈不上经验了。今年,我不得不从一年级语文教起。我最怕的就是识字教学了。但是,怕是不能躲过的。为了上好识字课,我也想了许多办法。上网看一些识字教学课堂实录,向多年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请教,还通过对以往去听识字教学优质课的经历,于是乎,把这些所谓的经验都集合起来,用到自己的识字教学课堂中去。可是,我发现识字课特别累。学生学得累,我教得累。正如许多语文教师做的一样,先借助

拼音读准字音,然后观察字形,接着根据情况说一说字的意思,再讲一讲结构,还得教数字的笔画,组词,然后这样读一个汉字:(以“山字”为例)“声母sh,韵母ān,shān。‘山’字这样写:一画竖,二画竖折,三画竖,‘山’字共三画,‘山’字独体字,‘山’,‘大山’的‘山’。一个汉字教下来,累个半死,还得赶课,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可是我也没办法啊,这都是学别人的呢。这样累人的识字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汉字的识记主要靠反复读写来增加对汉字的记忆,但是学的汉字越多,写错别字就越多。面对这种情况,我也很着急。通过字理识字教学的培训,我知道了这都是由于没有给学生讲清楚汉字的字理,没有进行生动有趣的字理辨字析词造成的。

(二)没有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识字教学效率不高。

我目前的识字教学方法,大多根据教学参考的提示,根据教学要求来进行操作的。在识字教学当中,很少考虑到汉字的特点,而是把汉字的教学分成几个步骤来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学生读起来困,写起来易错,记得不牢,分辨形近字同音字不清,造成教学效率大打折扣。比如在教象形字“火”字时,虽然课本上有“火”字的演变历程,但是这个演变的历程仅仅成为我讲述这个汉字变化的经过,而没有把形成这个字的原因和写成这个形状的特点给学生讲清楚,结果学生对“火”字的最后一笔容易写成点,这都是在教学之前,没有充分考虑到汉字的特点造成的。

(三)在识字过程中,没有让学生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

汉字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很少也不知道怎么说明汉字的文化内涵。只是为了识字而进行教学,更没有要文本教学中把汉字所包蕴的深厚文化内涵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识字教学,往往停留在语言文字的理解的浅表层面上,学生对汉字在文本中的作用就不会进入深层次的理解,更不会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训练中去。例如在上《雨后的森林》这一课时,认识“林”这个字时,只是让学生体会到了树多了成林,认识“森林”一词时,只是启发学生知道许许多多的树木在一起,形成很大很大的树林,就叫森林。却没有利用字理,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教学体验,现在想起来真可惜。

(四)识字教学缺乏“规律”意识,识字量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

我的识字教学与大多数教师的识字教学一样,都只根据每一节课的识字教学目标,要认识几个汉字就认识几个汉字,没有对汉字运用字理知识进行串字教学。在这次培训课中,黄亢美教师给我们上的串字教学,利用汉字的偏旁和字理,进行串字教学。先把一个汉字的字理,偏旁部首的含义弄清楚,再根据相同偏旁相同进行归类识字,这样的识字是根据汉字的规律进行识字教学的。而且非常有趣,学生印象深刻,学生一节课的识字量,大大超过了课文的要求,为后来的识字打下良好的识字基础。

那么,针对我目前识字教学存在的以上问题,结合这次字理识字教学的培训,我对今后的识字教学作出如下打算:

首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字义以及在语境中运用的能力。那么,要进行字理识字教学,我自己就先得弄清楚什么是字理识字。这次培训,让我知道了 “字理识字”主要是根据汉字本身的字理,将字的音、形、义充分的讲解,使学生从汉字构造意义上理解字的音、形、义。我在今后的识字教学中,要抓住字形这个重点,以汉字形、义、音的关系作为切入点,让学生站在理性的高度来学习汉字,让他们不仅知道汉字怎么写,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写。这样,让学生把握汉字的组构规律,加强对汉字的理解识记,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具体地说,每节识字课的教学程序可以借鉴别人的一些成功的定理识字教学模式,比如按照“明理—辨形—发散—运用”这一基本模式展开,始终贯彻“立足字理,训练思维”的宗旨,有意识的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 3 思维习惯,逐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让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尝到定理识字的甜头。

第二,根据字理识字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今后的识字教学中,我必须重视象形字的形象,丰富学生的形象感知,促进理解,强化记忆。利用实物、图片、幻灯和简笔和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展示象形字的形象,并按“溯源——对照”的基本模式进行了字理分析,给学生大量、系统的直观刺激,使其在脑海中留下鲜明的印象,增强感性认识。

第三,结合丰富多彩的教学教学方式,活跃课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今后的字理识字教学中,我要结合丰富多彩的识字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通过猜字谜(老师编学生猜或互编互猜)、利用实物把抽象的汉字具体化、动作表演、编儿歌、比赛等形式,可以使学生进入各种各样的角色,既活跃思维,又激发了兴趣和潜能。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往往会全神贯注,争先恐后,积极思考,从而主动的学会生字。

第四,遵循汉字的构形规律教学生字,可以进行“串字”教学。 通过培训和学习,我知道了字理识字教学要重视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象形字、指事字是最基本的字,教好了这些字再教会意字、形声字。如:“日、月、水、火”等字用象形规律来教,“上、中、下”用指事规律教,“尘、歪、明、众”等用会意规律教,“睛、清、蜻、睛”等用形声规律来教。如学习会意字“明”,因为学生先学生了象形字日、月,知道这两字的意思,所以学到“明”字,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字义,记住了字形。汉字字字有理,运用字理识字,大多数汉字要解析字理。在讲解字的构形理据时,我还将用富有獐儿童情趣的形象生动的语言,字字句句送 4 到孩子们的耳朵里,让学生有想象、思维的过程,从中学到根据字理理解字义,分析字形的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总之,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任何事情都必须按其发展的规律来办,这样才会收到最好的效果。采用字理这样的识字方式,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和心理规律,孩子们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当然轻松。依据汉字的构字原理和规律进行识字教学,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传统识字方法,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到清代的诸多识字教本,都非常注意从构字原理上析解汉字,如今的字理识字更明确、更直接、更集中地强调“字理”,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提供了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使学生更快更牢地识记汉字。“减负”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际上是要求转变一种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是提高学习质量,指导学生建立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我应该抓住这种有效的识字方式,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篇5

历时一周半终于把识字一学完,由于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一年级上册要求认识的字学前差不多都会认了,但有的学生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学习能力的差异,如果要统一地从头学起、从零开始,学生一定不喜欢,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能不能将认识较多字的学生作为我们识字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让他们成为我们最有利的教学资源呢?我进行了尝试:

1、培养合作能力,实现优势互补。

刚入学的儿童基本不会与他人合作,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但是通过我一个半月的培养,学生已初步形成同桌合作习惯。在识字教学时,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不会读的除了请教老师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同桌。所以现在孩子们的座位还在不断地变化着,尽量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了一篇课文后,可以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辨识生字,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还在育人方面让孩子们知道助人为乐的快乐。

2、聘任“小老师”,实现多元评价。

我今年担任的是个寄宿班,家长直接管不上,面对这样的学生,要检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字情况存在一定的困难,我采用了聘任“小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刚学的生字,就让他读给老师听。对于确实读得好的,就聘任其为“小老师”,其他同学都可以到他那儿认读生字。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一位识字过关的同学都可以被聘为“小老师”。因此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就积极地到老师、“小老师”处认读生字,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真正体会到识字教学本身的枯燥、乏味,再加上刚入学孩子的心理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识字课堂具有趣味性,是充满快乐体验的课堂。

我运用了变字魔术师(利用“加-加”“减-减”等方法,变幻出新字。例如:“口、日、人、了”等字,请学生加一笔或两笔,这样学生既巩固了旧字又认识了新字)。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那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践证明利用课件进行识字教学,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欲望。

通过阅读课标我知道低年级字词句的训练直接关系整个小学阶段学习语文能力的获得与发展,科学研究也表明儿童年龄越小,语言发展能力越强。因此,低年级语言文字水平训练的高低,关于小孩一生的语言能力,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式,构建愉快识字教学,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化被动为主动,体现在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才是开展识字教学的真谛。

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篇6

识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相比传统教学,统编教材在识字方面,无论是内容编排,还是教学策略,都有所调整。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新增了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字表,提出了识字要讲究先后序列的问题,不是盲目地认为越多越快、越难越好。昨晚7:30-9:00,中国教师报“课改中国行新解新教材”第十三场在线直播,特级教师史春妍带来《统编教材识字板块编写特色及教学建议》!史老师从当前识字教学的误区及问题诊断、统编教材各年段识字板块的编排特点及教学目标、“双线”并进科学识字策略展开讲解。

根据汉字的特点、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二十多年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研究和经验,史老师提出了“双线”并进的识字高效路径。讲座中,她重点解读“双线”并进策略如何教会科学识字。

众所周知,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我们一年级全体老师都把识字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到底什么样的识字教学效果最好?确实在这个摸索阶段我们也走进了一些识字教学的误区。听了史老师的课,我也反思了自己初次任教一年级时的识字教学。

当时我参考教学资料,借鉴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发现识字教学的一般模式是:当出示一个生字时,先让学生拼读音节,然后说说在读音上要注意什么,接着交流识字途径:“你是什么时候认识这个字的?”“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最后,让学生找生字朋友(组词)。我也按照这种模式来进行尝试,效果却不尽人意。比如,我问:“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有的学生说,读熟了就记住了;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教我的;有的说,我在幼儿园里就学过的;有的甚至说,我在梦里梦到这个字的。每次交流识字途径,学生的回答如出一辙,毫无新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固然重要,但是这样的交流有必要吗?学生哪方面得到发展?为了字字落实,我按这样的步骤引导孩子们识字,自己上得口干舌燥,手忙脚乱,学生表面上参与积极,气氛热烈,但是费时多,收效少。在检查巩固识字阶段,学生却卡壳了。有时我想,我自以为已经教得比较周全,学生怎么还不认识这个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缺漏到底在哪里?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把教学方式改变为先出示有生字的词语、词组,带领学生认读,然后让学生自己圈出生字,再练读,最后我用“做动作猜字”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例如:我做开门的动作,学生马上猜出“开”;我做打伞的动作,学生猜伞;我做穿衣的动作,学生猜穿;我做缩身子的动作,学生马上猜出是“冷”字。我做得有意思,学生猜得也开心。我想,这样的识字方法可能还不错吧。可结果也不是特别理想。中下生也没有全部掌握本课的十个生字。哎,又一次识字教学的尴尬!应该来说,集中识字省时高效,但是我却显得步履维艰,多次遭遇识字教学的尴尬。看来,我还得多学习,多尝试,多摸索。

在今后的识字教学中我将学习史老师的“双线”识字。即:1.探究识字的逻辑线,将汉字的构字思维和儿童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引导儿童关注汉字构形构意的规律和联想线索,科学、有趣的分析汉字,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2.探寻识字的情感线,引导儿童发现汉字形义之中的文化内涵,识记字形,了解字意。

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篇7

识字教学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轻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在教学中,我尝试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进步识字教学的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

(1)编字谜识字

学生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在进行二年级识字教学时,我经常根据字的外形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小朋友往猜,往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步识字爱好。比如,我教"毯"字,谜面编成"一堆毛,两把火,躺在上上面很热和"。小朋友猜对后,爱好来了,我趁机教"店"字谜,编成"庆而不大,站而不立,街边一间房,天天顾客忙"字谜,小朋友猜对"店"字谜后,学习爱好更大。再如,我教"讲"字,问小朋友:"谁能给这个字出一个谜面,请大家猜猜?"这样小朋友的思维得以发展。经过不断启发,小朋友们编出了很多字谜,如"两人坐在地上",答案"坐";"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答案"人";"笔"字,"上边竹子下边毛,写字画画离不了";"田"字,"四周不透风,十字在当中";"回"字,"四周不透风,口字在当中"等等,这样快乐的教学情境,使学习生动活泼,唤起儿童的学习爱好。

(2)玩游戏识字

如在教学形声字时把偏旁和独体字写成很多卡片分给每个学生,请某个学生举着手里的偏旁先站到讲台上来。如“女字旁”站上来,问谁来和我做朋友?下面就会有好几个小朋友上来和他站一起,如“子”“马”“乃”“生”“未”“且”等,上来要说:“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妈,妈妈的妈”;“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好,好人的好”……教学形近字也这样玩着学,如独体字相同偏旁不同的几个字,请某个同学举着独体字站在讲台上,其他拿偏旁的同学上来和他做朋友,轮流上来凑字,即是是换偏旁练习,巩固了这样的形声字。

(3)编童谣识字

童谣或谜语,内容简单,有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为低龄儿童喜闻乐见。我平日教学中留意捉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童谣,"如"磨"编成"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4)加减法识字

在教学识字中,我出一些花样翻新的练习来"考考"学生,激发求知欲,强化记忆。例如"门+口=?"(问)、"早+草头=?"(草)。"草—草头=?"(早)与此同时,让学生自己照样子编题来考考老师,如"坐—土=?"(从)、"三点+同=?"(洞)"立+日=?"(音)等,在课堂开展竞赛,帮助学生记牢字形。

此外,我在教学中还常用的游戏有:开火车(各种形式)、接龙,摘苹果,放鞭炮,叫号,猜字,排字,搬砖头,举字……多种多样的游戏给学生带来了乐趣也使他们记住了生字。

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篇8

一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一、倡导合作学习,利用差异促提高

由于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一年级上册要求认识的字学前差不多都会认了,但有的学生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学习能力的.差异,如果要统一地从头学起、从零开始,学生一定不喜欢,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能不能将认识较多字的学生作为我们识字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让他们成为我们最有利的教学资源呢?我进行了尝试:

1、培养合作能力,实现优势互补。

刚入学的儿童大部分不会与他人合作,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但是通过我两个半月的培养,学生已初步形成合作习惯。在识字教学时,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不会读的除了借助拼音认读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这一环节里,小组成员就可以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了一篇课文后,可以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辨识生字,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

2、聘任“小老师”,实现多元评价。

我今年担任的一年级四班的语文教学,共有学生78个,面对这么大班额的学生,要检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字情况存在一定的困难,我采用了聘任“小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刚学的生字,就让他读给老师听。对于确实读得好的,就聘任其为“小老师”,其他同学都可以到他那儿认读生字。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一位识字过关的同学都可以被聘为“小老师”。因此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就积极地到老师、“小老师”处认读生字,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拓宽识字途径,扩展读的数量

比如让学生把自己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名称认下;把自己家的春联认下;把常吃的方便面名称记下;把自己家的街道记下等等,举行各种形式的课外识字大比武,以此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这样,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

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篇9

星期二的第二节课,因为万老师要参加演讲比赛,我临时被通知去他班代课。接到任务后,马上拿来语文书开始准备。《识字6》是一篇识字课文,以对子的形式对举了一连串的反义词,课文如诗歌一般,读起来和谐、富有韵律感。

通过一节课的准备,我的教案初稿出来了,虽然说不上准备充分,但至少心里已经有底了。课间休息时,我赶紧去教室做课前准备——把要学的生字抄在黑板上。抬头一看,发现上节数学课的板书还没擦,写着“镜面 前后 上下 内外”,正准备擦,突然灵光一闪,我的“导入”有了。本来“导入”计划是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反义词。我就随机改成了:这是你们上节课学的数学内容,有没有谁发现这里也有语文知识?问题一抛出,教室里一片寂静,孩子们都集中了注意力,认真找起来,有的学生说有“汉字”,有的学生说“前后、上下、内外”都是反义词,我就顺势转入到了新课的教学。接着我结合课文创设情境:很久很久以前,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两个世界:光明世界和黑暗世界,光明世界的人们待人真诚、热忱……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兴趣,我感觉到了学生热切的目光。接下来,我把教学环节“我会读”、“记字形”、“我会写”设置成闯关游戏,让游戏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部分学生多能跟着我的教学节奏走。在“记字形”这一块,学生能够较好地结合以前的识字方法和熟字来帮助记忆。如“恨”与“很”、“奉”与“捧”等,特别是把生字编成字谜来让学生猜,如“富”(一个人住一间大房子,家中还有许多田地)、 “饥”(只吃了几粒饭,自然感到饥饿了)、贫(分宝贝)等,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看来,要把识字课上出效率来,还得多动脑筋,运用丰富的识字方法提高学生认字的速度和强度,鼓励学生在众多的识字方法中选择自己最喜欢,最便捷的方法,这样记忆效果才会更好。

回顾整堂课,自我感觉比较良好的一点就是情境的创设和教学环节的设置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期待,激发了他们潜在的学习动机。但不尽人意的地方也很多,比如未能照顾到全体学生,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整个课堂有点赶,当然这也与自己不熟悉教案有关,导致教学环节衔接不是很流畅,教学语言有点零碎。最遗憾的是没有让学生动笔去写一写,读写结合才能体现语文课堂的语言实践。俗话说:课堂的精彩来自细节。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及时地肯定学生、促进学生,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语、过渡语的使用等等,这些我都做得还不够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炼,另外,在听课时多多向其他老师学习,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篇10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识字教学时,教师除通过读、写等方法帮助学生强化记忆,更要帮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使识字成为学生的乐趣。

“加减法”寻规律,识字有效率。利用学生熟悉的部首,我们可采取“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帮助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学习新内容。例如,在学了“青”字后,我让学生用加部首的方法,加上“目”字旁、“日”字旁等,这样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生字,提高识字效率。

“想像法”记住字形。运用想像法进行识字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童趣,很受学生欢迎。例如学习“竹”字,让学生了解“竹”的样子,可以把汉字想像成一幅画。许多树木在一起就成了“林”,一个字竟是一幅画,多神奇啊!而会意字“休”,是一个人依靠在“大树”旁,这不就是在休息吗?而类似的还有“把手搭在(眼睛)的上边向远处望”就是“看”字,“一人前一人后”就是“从”字等。

“换位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中,学生对于生字大致的轮廓能分辨清楚,但是辨析相近字对学生来说就有些困难。此时,老师可以和学生“换位”,让他们成为“小老师”。例如:“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你想怎么教同学?”等等。角色的转换,激发了学生的“主人”意识,更乐于把自己的发现、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有利于挖掘孩子的潜力。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