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汇编15篇)

本文已影响 2.43W人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汇编15篇)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1

这个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两个重点班的语文教学,领导的信任、学生的渴望、家长的重托皆系于我一身。因而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到了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各项教学工作。这一学期是我参加工作以来任务最繁重的时期,家里父亲病重,单位任务繁重,一方面我是班主任,带两个重点班的语文课,一方面又要参加师大省骨干教师的培训班,面对如此的重担,我精心安排了时间表,尽最大可能做到事半功倍:上午去师大培训,中午去照顾父亲,下午在学校上课,处理班务,盯自习,晚上在家备课,完成培训作业。在自己的努力和同事的帮助下,终于度过了难关,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既获取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备课情况。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校长经常对我们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刚开学的时候,由于从高三下来后,对高一的教学工作需要一个适应期,也由于工作量比较重,我忽视了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认为只要把教材钻透了,想方设法令课文上地生动,学生就易接受。然而学生却不买帐,课堂效率也甚微。渐渐地我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因而也留意起学生的特点。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有以下两方面的显著特点:高一新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术语教学,同学们不能适应,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另一方面,两个班的同学都各有特色,比如二班的学生比较活跃,学生反应较快,上课气氛积极;而一班正好相反,上课需细嚼慢咽,但整体朗读水平较好;二班注重个人能力,有一部分学生喜欢独立学习。如果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教学效果就不理想。经过实践的检验,我充分认识了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将会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因而在备课的时候我已做到了“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

二、上课情况。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为此我采取的措施有:

1、加强自身的素养,提高教学技能。上课尽量做到使内容丰富,实际。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并且每天都以充足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

2、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是语言,就需要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我坚持每节语文课前抽出时间,让学生练习朗读,来提高他们的语感。一学期下来,很多学生的朗读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由于经常念一些名家名篇,也培养了他们的语文鉴赏能力,有些学生甚至做到了出口成章,可谓一举多得。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这也培养了一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拓宽了视眼,有了写作素材。

当然回看自己的授课,我也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自如地驾驭课堂。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其中困难。

三、课外辅导情况。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

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

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静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重新建立这些同学的学科基础知识,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如发现学生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及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制背诵等方式,以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基本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令人欣慰的是我教的两个重点班的成绩明显好于其他两个重点班,辛苦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我明白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其他老师学习,争取更大进步。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2

语文课,就是以教材的文本为媒介,锻炼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课堂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学生活动为基点,体现自主合作探究,注重小组竞学。注重诵读教学,关注文本。朗读应与文本探究有机巧妙结合,互相促进,朗诵带动感受鉴赏,鉴赏提升朗诵境界。

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这堂小说欣赏课。先和学生一起理清情节,从主人公的经历中去感受战争给人肉体的摧残和心灵的创伤。然后让学生重点品读触动我们心灵的语段,体味情感,进一步感受人物的心灵世界,明白战争的罪恶。然后设计一个能力提升的片段写作练习,让学生谈谈对战争的认识,引导学生明白和平的珍贵,祈祷和平。因此,创设一种带有庄严感的`氛围非常重要,不能让严肃的话题在谈笑中变得浅薄。

不过在具体的教学中,虽尽力让学生发挥,因个人引导不够,没有处理好环节时间,导致写作练习没能完成。今后在个人的教学课堂中,一定控制好个别环节的张扬或拖拉,力争完成教学设计内容。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3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

1。抓住关键,从教师教学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比如,讲解诗歌鉴赏课时,我先从分析《东风破》,《菊花台》这些流行歌曲的美妙之处开始,引起学生的向往,再讲解诗歌鉴赏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便很好。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2。 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3。培养学生的几个小习惯。

其一,记的习惯。掌握科学的记忆习惯。科学的记忆方式,无论是联想法,还是其他,记住一条,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考试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其实生命的基本单位不是时间吗?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而且要及时复习,语文不是短时间能出成绩的,但是不要以为一次的好成绩,就忘乎所以。

其二,爱读书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不要以为名著就是买来放在那里看封面的,而伟人传记,则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旧时的说法文以载道是之。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从应试来说,也有其现实意义。

其三,动手的习惯:就是写的习惯。很多的.学生背诵了不少,口中的话滔滔不绝如绵绵的江水,可是写得时候却如挤牙膏一般,那么平常就写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很多方面的问题。不要以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实还不是都写出来的。

其四,向别人学习的习惯: 善于向别人学,甚至要会“偷”学啊,三人行,必有我师。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也要有的,现今的竞争,让我们不再有“铁饭碗”了,而从实际来说也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其五,怀疑,好问的习惯。改编一个笑话,为什么嘴在耳朵前面啊,就是让你问的,让耳朵在后面好好听的。

4。 注重语文的渐进性,通过设置阶段目标,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信心对于高中学生更为重要。高中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简单问题开始,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容易得分,甚至容易得满分,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再逐步过渡到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难点上。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从而,提高成绩。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4

今年我担任高一7班的班主任和高一7班、高一2班的语文教学。我深知高一对于学生来说是个关键的学年,这关系到他们初高中的衔接问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但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素质,还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

一、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背记的习惯。首先是掌握科学的记忆习惯。科学的记忆方式,无论是联想法,还是其他,记住一条,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此外,我强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求学生做好课内外学习笔记。不仅要记课内的知识、扩展的知识,还要主动去记自己平常接触到的课外知识。

2、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阅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伟人传记,则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文以载道,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就离不开与伟人进行思想上的对话和交流。阅读能够让学生跨越时空的限制,与大师为伍,让学生们受到人格和思想上的潜移默化。而且学生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会在不知不觉中给予学生影响。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再者说,从应试来说,也必不可少。阅读,开拓其视野,丰富其内涵。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的质量和数量到了一定程度,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慢慢上升。所以,本学期,我让学生们购买一两本名著,进行每周阅读,并做读书笔记。在寒假和暑假里,也会让他们继续阅读,保持好这个良好习惯。

3、动手练笔的习惯。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是对他优秀作品的高度盛赞。好的作品离不开频繁的练笔。很多的学生背诵了不少,讲起话来那是滔滔不绝犹如长江之水,可到写的.时候,却是吞吞吐吐犹如挤牙膏。不要以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实还不是都写出来的。所以我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而且要有500字左右。

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

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讲小故事或者名人名事,然后学生发表评价。还有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并且把学生分为4个学习小组,将发言纳入小组得分中。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三、时刻学习,不断反思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直都是教师这一职业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位新老师,更是需要不断进行学习。无论是向其他老教师学习,观摩课堂教学实录,还是进行文本阅读,都不可或缺。我在教两个班语文的同时,也是一名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有时候占据了我过多时间,使得我还不能够有太充分的时间进行大量学习。本学期我跟着科组老师去了三亚一中、海南中学进行课堂观摩学习,也参与了网上教学交流,还听了本校老师的语文课和其他课。只是后者的听课数量还太少,下个学期我将在做好班主任工作、自身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听课、学习力度,不断完善自我。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5

我觉得近来自己越发懈怠了,一上午的时间备课,居然没有弄完,中午又加班才把第一课时准备出来。而且教学效果也不好,他们该会的都没有掌握。主要原因是我对于他们预习情况没有准确的了解,只是想当然地觉得他们都知道该看什么,记什么。看来,以后应该在语文预习的时候多加指导,不然的话真是事倍功半了。

最近情绪一直不大好,可能是事情多的缘故,总是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发脾气,也间接影响了上课的情绪。这样真不好,我要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让恶劣情绪控制我。

这段时间和班里的同学也没有好好沟通,想想自己真是太过分了。

为了提醒自己改正,以后:

第一, 提前两天备课,充分备课,备课充分。

第二, 及时认真地批改作业,注意和班里学生的沟通方式,戒骄戒躁。

第三, 要及时反思。

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却不改。从明天起,做一个认真努力的人!

苏武传因为有太多的生僻字,加之内容的深奥,读来实属不易,又缺乏廉蔺列传跌宕起伏的情节,所以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这篇文章的激趣点是教学的重点,我细细读来,最终将苏武其人作为学习的重点,苏武将自己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放在了守志不移的气节上,即使生活的磨难接踵而来,匈奴软硬兼施,前有卫律以高官厚禄牛羊满山作诱惑,后有刀剑加身相胁迫,但苏武岿然不动。如果能引导学生深刻品味苏武身上的精神含量作为作文的素材未尝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上一课廉蔺列传课后有道题是太史公评价蔺相如的,我突然灵机一动,用来评价苏武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知道要死了表现得很勇敢,不是死亡本身是难事,而是处于死亡的境况之下是很难的`,也就是怎样对待这个死才是难事。我将这句话作为全文的纲来梳理全文的情节。

当苏武知道张胜涉及谋反之事后态度是不愿屈节受辱,引刀自刺以求杀身成仁,面对卫律的审讯,二次以死明志,这是苏武两次主动将自己置于死亡的境地之中,体现的是面对死亡的一种无畏勇气;

敌人软的没有得逞,便来硬的,张胜在敌人的刀剑下屈节投降反衬出苏武不为所动的高风亮节,敌人将其放逐在北海无人之处,断绝其饮食,苏武啮雪咽毡毛以求生,牧羊时刻手握节符,这可以说是面对死亡的另一种意志考验,对此刻的苏武来说死亡不是难事,难的是将自己的一种气节坚守到底,平常人会在这样的生存困境中败下阵来,或许会用死亡结束自己,但苏武选择不死正突显了他与众不同的意志与追求。这期间还有李陵苦口婆心的劝降,但均是对苏武人格的一种张扬,一个人一定时期有一种理想不难,难的是一个人一辈子始终抱定一个理想。前不久曾看过林则徐的一篇文章,“苟得国家生死已,岂因福祸趋避之”当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时雷厉风行虎门销烟,抱定的是为国为民的思想,位高权重时对国作贡献也许并非难事,难的是当林则徐被流放到偏僻无人的新疆伊犁阿克苏时还能为当地百姓造福,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为国为民的理想,这就是一种人格的力量,也是一种人生的厚度。

从这个角度来说,苏武和林则徐是一样的,用他们两人反观当下浮躁的社会会引发我们自身的思考。当我们将这样的苏武引领到学生心中时,学生怎能不被苏武打动呢?至少我自己对苏武的体认加深了。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6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了教学需要,设计了三层提问,从而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较为明显。

在第一层次的问题设计中,我主要是在导课时,运用了提问的形式,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对本文的学习欲望。问题一:“同学们,上三次的作文难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写教官就不及写父母、老师、朋友形象鲜明呢?是事件太少,人物不熟,还是其它的问题呢?今天就让我们从梁实秋先生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找答案吧。”本次提问不用同学回答,只要引起学生的注意,重视本节课的学习。提问针对性强,学生很快就进入状态。

完成了导课,就是学习重点了,一方面是分析人物形象,另一方面是总结学习写作手法。我同样进行了两次提问,设计了几个问题。

分析人物形象时,我的提问是: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这样就很具体的要学生对人物形象做出分析,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就很明确了。

提问三是关于写作的。问题是作者如何抓住人物特点描写凸现人物性格?又如何通过一件事写人,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呢?

总结:以肖像、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凸现人物特点;描写要抓住人物特点,要绘形更要绘神。通过一件事写人,将一种描写方式分开,从各个部分描写。本文就是将语言描写分为:写声音和写内容;外貌描写分为:肖像、表情、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经过这样的三次提问,三层问题设计,完美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提问的精巧设计对于教学大有益处。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7

本节课的设计成功之处在于重视“人”的发展,以人为本。众所周知,学生不是一只等人喂的鸭子,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在平等、开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既可学习知识,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也正是新时期语文教学乃至各科教学都应做到的。

除此之外,我认为本节课体现了教师是“促进者”而非“带领者”。在整节课中,我的活动虽不很多,但并不清闲,我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并且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这里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自己去实验、观察、研究、探讨,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8

20xx—20xx学年度,我担任高一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其中一个是成绩优秀的班级,一个是普通班级。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认为自己积极主动,认真负责,较为圆满地完成啦学校交给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所做的努力:

(一)保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

1、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一部分来自他的语文老师,因此,我努力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力图用充沛的感情,丰富的语言、知识,深刻的思想,灵活的教法来吸引学生,引发学生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各种语文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有利于我全面啦解学生实际。

2、复背课文

利用早自习时间,对初中所学诗歌、文言文进行复背检查,让学生在复背的过程中增强文言语感,有利于高中文言文教学。

3、坚持每周写随笔,不限制内容、体裁,只要求必须表达真情实感。同学们在随笔中畅所欲言,喜怒哀乐任意表达。我坚持全批阅,每篇随笔后面都有我或多或少的批语,这些话给学生们鼓励,让他们乐于表达。我还在其中把握啦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我的班主任工作,也能为其他老师提供有效的教育建议。

(二)夯实基础知识,培养语文能力

面对两个基础、水~平相差甚远的班级,我该如何实施教学呢?首先,我把语文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记忆、背诵、积累的基础知识。一类是需要学生掌握技能、方法,进而形成能力的。比如:阅读、写作。

对于第一部分内容,主要发挥啦各班语文科代表的作用,请他们按照要求布置、检查、督促学生复习,利用早自习做过关练习。后来我觉得这样做还不够,就在第二学期改变做法,对1000个字音练习逐一过关,每个学生每星期过关100个字音,并且是老师逐一检查每个学生过关。这项工作很烦琐且历时长,但师生都坚持得很好,学生兴趣高涨。

对于第二部分内容,就需要精讲多练。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倾筐倒豆荚容易,画龙点睛难”,“精讲”讲什么?怎么讲?我想还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比较好,为此,我努力从学生练习中发现问题,精讲一些可操作性较强的方法,并辅之以练习加强训练。这学年主要强化的是学生写作训练。训练学生审题、拟纲,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训练学生辨证思考。

(三)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进行个别辅导,认真分析他们在平常学习和练习中的不足,分析原因,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督促改正。

二、存在的不足

1、作文训练有些操之过急,且没有做到分类施教。

2、面批作文量大,坚持的.不好。

3、平行班学生情况把握不准,在语文课上的思想教育内容偏多,今后想办法改正。

三、扬长补短,努力完善自我。

在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才不会被淘汰。我参加啦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坚持每天读书,充实自我,寻找一切可以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不断汲取新知识、获得新养料。

总之,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我深知,路还很长,我会继续努力的。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9

这是这个学期的第一节正课。首先开始的就是诗歌。本身而言,我自己并不擅长诗歌,而目前的高中生诗歌学习的能力也比较弱。所以,在第一节课,我主要的思路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诗歌。

一、问学生自己是如何学习诗歌的?

基本上的同学会提到理解问题,有些同学会忽视朗读的重要性。

通过我自己的总结,诗歌学习包括:了解背景;初步朗读;理解情意;有感情朗读;自我思考。

其实应该要在整堂课中贯穿如何学习诗歌,这样学生就有可能通过课堂的学习记牢这几个环节。而一开始就把几个环节亮出来,在后面的时间里又没有进行及时的提醒反复,效果可能会差一点。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效果,解决字词问题。

在一个班级是全班齐读,在另一个班级是请几位同学读。还是后者的效果好一些。不过也要看学生的积极性。有的班级学生根本就不会站起来朗读,即使站起来,声音也很小声,再加上问题都差不多,并不能很好的检测他们,反而会引起学生的.恐慌。而有些班级学生比较积极,水平也各异,上课情绪比较放松,教师的点评比较有效。

三、理解情意

这首词写了哪几幅图景?有些学生对图景这个词都无法理解。三班的基础比其他两个班级会差一些,需要更多的耐心,要鼓励学生或错或对的回答,而不要先指出他们的错误,不要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在三班上课,需要更多的耐心和鼓励,从基本的开始讲,慢慢引导他们。这节课里,在三班已经是最后一节课了,我有点急躁,对学生如此简单的问题都不懂,没有心理准备,对他们有点凶,可能会打击到他们的自信心。下次要多加注意。

有些班级说是三幅图景,有些是两幅图景。而我是迎合了学生的看法,认为三或二都可以。这其实是错误的做法。应该事先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并想到足够的理由来应对不同的看法。

对诗歌进行了解释。

在解释过程中,我太想把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传递给他们。但是在过程中,我运用的方式是追问,不停的追问,问不出来的地方,就自己来讲解,缺乏教学的技巧。

在和学生讨论该用“独立”还是“伫立”时,引导学生不同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这个环节我比较满意。

四、有感情的朗读

自读——齐读——请学生读。

在有些班级的朗读指导比较有效。通过我的分析,让他们更明白这首词的深意,以及该如何具体去朗读。

最大的问题还是教学语言太过琐碎。特别是对问题答案的整合。可能是因为没有准备充分,所以自己就说不连贯。上课前,还需要准备更充分一些。不要出现太多不规范的语言!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10

1、 教学反思 :教师要认真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因此身为教师,必须从严要求自己,认真做好备课施教的准备,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做到心中有数,惟其如此,教师才能正确把握课程进度,最大限度的输出知识。在本次备课过程中,我认真归纳了文学常识、常见实虚词、古今异义、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通读了《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查阅了大量的评论资料,对项羽的为人和性格有了新的认识,同时认真研究借鉴了同事们给出的无私的的`教学建议,使我在翻译方法指导、人物性格分析和多媒体处理上掌握了不少方法和技巧。

2、教学过程:当时,我上这一课时,用的方法比较单一。因为是高一,学生刚升到高中,对文言文的理解比较困难,文言知识比较缺乏,所以,学生在课文疏通方面,比较感到头疼,他们要求在这一方面多用一些时间。因此,原本非常精彩的历史再现,没能让学生去表演,通过表演加深理解。

3、教学理念、方法的反思:

(1)对学生能力和基本特点考虑不够,不够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合作、探究,然后把他们自己学习的情况和结果用表演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老师就可以摸清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很好很及时地作出反馈和指导。

(2)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借助工具书就基本可以疏通文意,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可以积累他们的文言知识,提高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通过表演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反映的那段历史的了解,可以激发他们对相关课文的主动阅读,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今后的教学中,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合作探究,老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11

长久以来,语文课堂充斥着浅薄,低级,呆板,滥情。给人的感觉是语文课堂就是思想品德课,说到基础知识,就是字词句;语文老师犹如豆腐娘、犹如疱丁大劫八块,作文教学就是样板戏;语文课改,如同”脑筋急转弯“;语文要审美性,那就朗读一下,最好再来点眼泪,到处是滥情……

一、课文教学“教什么”

这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教什么”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

在这个问题上,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最突出、最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学内容的空泛化和纯知识化。所谓“空泛化”,就是教师讲授一篇课文,无论是滔滔不绝地“分析”,还是狂轰滥炸地“提问”,教学的着重点都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什么划分结构、归纳段意、总结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等,这些看起来好像很有条理,而实际上没有体现出语文的“特色”来,课上得很空。而这些属于课文内容(即文章“写了什么”)方面的知识,学生只要认真读一两遍课文基本上都能把握。一个又一个宝贵的40分钟,就这样白白地耗费掉。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点上。所谓“纯知识化”,就是教师在讲课文时,眼光聚焦在“这是什么”的层面上,如“这个字”怎样读音,“这个词”怎样解释,“这篇文章”分几段,每段是什么意思,中心思想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等等,内容繁多,面面俱到,一篇课文恨不得放到嘴里先嚼个稀烂,然后再吐出来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把语文课上成“告知”课,学生只须记住就是了。

所以导致上述现象的存在,就是相当数量的教师片面地认为课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记住文中字、词等知识。应该说,这是课文教学的一个任务,但绝不是惟一的任务,更不是终极目标。我在听课中经常发现很多语文教师在他的教案中,都把“理解课文内容”列为“教学目标”中的一项。而在实际教学中,落得最实的,教师最卖力气解决的也是这一项。我们说,在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了些什么,这只是课文教学的低层次要求,而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到课文内部,理解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功能,才是课文教学的高层次要求和根本任务。不然的话,讲了《致橡树》,就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爱情观;讲了《祝福》,就是为了让学生认清封建礼教的罪恶;讲了《苏州园林》,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格局和特点……这就不叫语文课了,而变成政治课和地理常识课了。我们的语文教师,长期以来一直在教学的园地里为别的学科任劳任怨地、辛勤地耕耘着,而把自己的这块语文“自留地”“责任田”给荒芜了。

那么,课文教学究竟应该教什么呢?一句话:教语言。

课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教学,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课文教学的'核心。语言知识包括:标点知识、语音知识、文字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逻辑知识和文体知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课文教学中不仅仅要学习、掌握这些“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作者是如何灵活巧妙地运用这些“死”知识来表情达意的。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教育部新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写道:“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合称,构成“语文”的要素就是语言,如果离开了语言,“工具”不能称其为工具,“人文”也就不复存在了。这就再清楚不过地告诉我们,课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

二、课文教学“怎样教”

这是针对教学方法而讲的。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称其为“科学”,我们就要探求其规律。按规律施教,教学就顺畅,效率就高,反之,教学就滞塞,自然就达不到目的;称其为“艺术”,我们就要讲究方法。教法得当,效率就高,教法不当,效率就低。

当前,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就是教不得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不到位。如前所述,一些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只注重字词知识教学和内容理解,而不注重品味语言的运用之妙和表情达意的功能。这一点在毕业年级的课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二是教法僵化。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长期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的固定的教学套路,反映在课文教学上,就是用一种教学模式去应付各种体裁的课文,不能因文定法,教学模式化,课上得很死。三是以讲为主。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主宰地位毫不动摇,以讲为主,全面灌输。特别是在分析课文时,总跳不出“分析”的框架,局限于深入理解这个层面,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总想分析出其微言大义来。仿佛不这样教就显得教学没有深度,不这样教就不算完成教学任务,不这样教就展示不出教师的渊博学识和高深理论来。有时为了追求课堂上的表面活跃,大量的提问充斥课堂,满堂讲、满堂问、串讲串问,把语文课上成问答课。这样的教学,现在还相当普遍。四是题海战术。现在的学生,除了极少的上课时间,大部分时间都被“考试”“训练”给占满了。什么“课课练”“单元练”“月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毕业年级还有不止一次的“模拟考”,等等。学生整日里泡在“题海”中而不能自拔,而考试时最感头疼的还是不会阅读分析。这除了试题本身的因素外,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题海战术的不灵验。

教学方法上存在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说到底,还是对课文教学的认识上的偏差所致。我作为年轻的语文教师,学历都已达标,工作热情非常高,工作也很努力。但我对自己的教学不满意,很尽快摆脱这种局面。所以,要解决课文教学“怎样教”的问题,正确认识课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12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二、运用对话教学,降低学习难度

为了能准确的表达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自由对话的形式引导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

鉴赏文学作品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主体精神的投入、情感的活跃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诗歌教学不能只有理性的分析而没有审美的体验。

诗歌教学容易流于空泛和形式化,对于像《雨巷》这样朦胧意境的现代诗更需要反复斟酌。理想的`诗歌教学应以引导学生审美体验的达成为宏旨,拿捏好虚实之间的尺度,在营造整体美感的氛围中将教学指向明确化,让学生在个体体验中进入诗歌的内部世界,体味作者的情感。本篇教学设计在对《雨巷》所传达的情感倾向的引导上注重多方位映射和多指向性,让学生在对诗人生平资料的大面积占有之上和对主要意象的立体式解读之中达到对《雨巷》的情感共鸣。

课后有三首丁香的诗歌,我没有对这三首诗词进行分析,而是一带而过,使这三首古诗词没有真正的发挥好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也是一个小小的失误。

创造一个师生互动的生动课堂,我会一直努力迈进。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13

语文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其地位有时甚至已被列为主课之外。分析下来,语文课缺乏吸引力是原因之一,语文考试成绩难以拉开差距,并且成绩往往与实际程度不符,导致学生不愿花力气是最主要的原因。改革考试方案是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则一直致力于寻找一条能将素质教育和应教育较好地结合的道路,在帮助学生提高其考试分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奠定其文学素养的根基。

一、夯实基础,奠定文学素养根基

(一)早下手,抓反复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问,靠短期强化往往毫无效果,学生的各科学业难度逐渐加深,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年级越高就越难在语文学习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学生高一刚入学就抓紧具语文的学习。

高一刚开学,我在征求学生意见的情况下,给每个学生配备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一书,让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有系统了解,并要求学生在早读课,课余时间加以记忆,加以背诵。为了克服遗忘,我将这本书的内容分散在课堂测验,单元测试,朋考试卷,知识竞赛中出现,让学生在反复不断的复习中加强记忆,提高效率。

在文言文语法知识上,我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学策略。即开始在教学文言文时就让学生彻底弄清文言文语法规则,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就让学生自己归纳文中的各种语法现象,这样做虽然在一开始占用了较多课时,但几篇课文下来,老师就可以和学生谈论文言文语法方面的体会了,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便有了较快的初始速度,为后来的大量阅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用足教材,以“本”为本针对学生实行,我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时,也发挥读本的作用,我按照教材的事例,有步骤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抓实读本中的文言文,总体上采取先慢后快,重点篇目慢非常重点篇目快,甚至让学生课外自读的原则,有变化地有侧重地实施教学。

这样,我们一方面抓实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思路思维过程,并将这种思维过程中所用到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文章的阅读中去,扩大阅读量,提高其语文素养。

(三)分步前进,学写作文在作文教学上,我没有一蹴而就,而是根据教材编写体例,从话题作文开始,逐步训练学生的各种论力,纵的方面要求学生学会区别写作论点型议论文,论题型议论文,材料作文,诏题作文,横的方面,让学生先列并列式,层进式结构提纲,进而连缀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认真评改,评改方式灵活变化。一是学生自评,二是学生互评,三是分组评改,四是教师评改。每一次评改之后,却令有充分的交流过程,让学生讨论、揣摩、感悟、找出得失,提升水平。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一步一步提升起来。

二、广泛拓展,提升语文能力语文课本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读本是其有益的补充,而课外语文学习则是提升语文能力必不可少的范畴。

(一)印发课文相关资料在学习一篇课文前,我收集印发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同一体裁或题材的不同作品,把这当作导学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

(二)充分发挥阅读课的作用语文的重要内容是阅读和写作,阅读是基础,为提高阅读水平,学校每周开设了一节阅读课,在上阅读课前,我给学生讲清阅读课的重要性,阅读的要求,并且经常检查学生的阅读摘抄本,促使学生不断阅读。

(三)拓展阅读课外文言语段文言文是高考的重要部分,要求长期积累,因而我非常重视这一方面,我通过不同方式补充课外文言文语段,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我尽量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励学生去翻译并作为论据写入作文,使学生阅读,写作同时提高。

(四)坚持写随笔语文学习不能仅靠课堂,要利用课外,要利用生活,让学生去观察景物,叙述事情,抒写心理,流露心声,让学生记住“生活处处即语文”。同时,对学生随笔写作进行检查,选出优秀作文让全班同学交流,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责任重大,责无旁贷,而语文教学是整个教学系统的基础,搞好语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也不是仅靠交流就能达到的,它要求我们去摸索,去深度,去拓展。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14

《荷塘月色》的第一节课主要是梳理了文章的脉络,并找出作者的情感线索,疏通文意。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而第二课时,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如何写“写景状物散文”,重点研读第四、五自然段,让学生学会运用“修辞”和“练字”进行写景状物。

课堂上结合学案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最后的当堂训练“以月色下的张北或月色下的私立一中为话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描写性文字”,却不能完成,于是,将其作为课后作业,在第三节课的时候,我让小组先自我选拔,每组选出1—3篇相对较好的,并一起帮助改正,然后再讲台上给大家展示,这堂课让我感觉挺满意的,发现了学生们不一样的一面,虽然学生们的文字并不是那么完美,还需要打磨。

但是,我看到了我上节课的影子,我知道上节课已经在学生的心中打下了烙印,并且学生已经开始尝试着学习怎样去写,我给予了朗读的同学以充分的肯定,“我看到的好多大家的作品也不过如此,今天大家写的片段都很好。

这说明只要大家认真去写,并不比那些大作家差,没准那一天我们班的那位同学会成为一名作家,到时别忘了送老师一本书啊?”我所说的'话是由衷的,每个人的潜力都是很大的,关键看你去不去开发它。在这里,留下你们的痕迹,希望你们将来能走的更远。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15

今年适逢高中新课程实施第一年,困难与挑战并存。作为一线教师,自本学期开学以来,我们就积极投身到新课程实施中。截至期中考前夕,我们高一语文已完成了必修一(模块一)的教学任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但新课改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让我们萌生了不少困惑。下面着重分析语文模块一的考试情况及整改措施:

本次期中考是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第一次较为规范的综合测试,为让学生们有一个平稳的过渡,所以本次考题立足课本,难易度适中,其命题形式及内容兼顾高考命题的基本题形及语文新课改的考试趋势,不出现偏题、怪题。考试结果基本上达到预期的考查目标。但由于本次试题区分度不大,缺少难题的比重,所以尖子生未能彻底冒出来。全年段24个班级,最高分121分,仅有一个。通过考试,也发现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1.选择题及名句默写类知识基础题都存在较多不应有的错误。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另一方面说明部分同学对学习或考试掉以轻心、不够踏实、不够认真。同时也不排除考试技巧的掌握程度不熟练和考试心理有待提高。

2、能力性中难度题失分普遍较高。本次阅读试题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及古诗鉴赏三方面,需要较强的思维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考试情况来看,此类主观题一些答案表述不够严谨、全面,缺乏整体把握文段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纵深度。

3、本次考试为半命题作文,方向明确,跑题者甚少。但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立意不高、挖掘不深,文体格式较为单一的情况。需要大力提高作文创作的个性化特征及创新意识。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改和提高:

1.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对新课改精神的学习和领悟,定期写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多听观摩课,切磋教技,交流教学教法。时刻关注全国高考的改革动态,了解语文高考的改革的发展趋势,吸纳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

2.课堂常规教学要进一步提高效率,求“新”求“活”,大胆创新,多加强口语表达训练和书面表达训练。教学内容,既要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紧跟高考语文改革形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养。

3.要经常性地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适时改进教学方式,要多运用激励式、诱导式教学,促进学生生发性学习潜能,并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一些语文成绩突出的同学,要适当引导,使他们成为培优的种子。

4.加强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古诗文背诵篇目的默写,引导学生借助各种报刊、杂志,扩大阅读量,建立读书笔记资料库,以整体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