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儿园教案

[经典]实用的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

本文已影响 2.71W人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实用的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目标

1 学习用刻度尺连续测量并记录蚕豆的生长过程,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2 对植物生长过程有探究愿望。

活动准备

种植区——蚕豆小火车;各种自然测量工具(火柴棍、回形针、积木、油画棒……);可供制作刻度尺的卡纸;记录本等。

活动过程

1 量一量豆苗有多高。

(1)师:小朋友们种的蚕豆苗都发芽了。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种的豆苗长得高。你们有什么办法?(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说出测量的多种方法:叠拳头、虎口码、木棍量……)

(2)幼儿自由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幼儿选择喜欢的测量工具测量自己的豆苗)

(3)展示、交流测量结果:你选用了什么测量工具,你的豆苗有多高?(用手指头量,有一个手指节高;用拳头量,比一个拳头矮一点;用积木叠,有四块积木高……)

2 比一比谁的豆苗高。

(1)师:你们都量出了自己的豆苗有多高,现在你能说出谁的豆苗最高?为什么?(如“亲亲的豆苗高,因为有四块积木高,果果的豆苗矮,只有一个拳头高,四当然比一大了”。“不对,虽然四比一大,可是,积木很小的,四个叠在一起还是很矮”……)

(2)师:到底谁的豆苗高?用你们的方法能比出来吗?(引导幼儿将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演示比对)

3 讨论测量豆苗的最好方法。

(1)师: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测量并比较豆苗的高度?(引导幼儿说出“用同一种方法进行测量”。)

(2)介绍刻度尺。

(3)为每棵蚕豆苗制作一把刻度尺(指导幼儿裁剪卡纸条。用统一的方形积木块作刻度),布置测量环境:火车新干线。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每日进行观察,每一个星期将观察结果在刻度尺上作一次标记,并记录时间。引发幼儿观察思考:第几天的时候谁种的蚕豆苗长得超过了谁种的?同样是蚕豆,为什么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

活动二:时间测量——有趣的滴漏

活动目标

1 发现物体的滴漏速度与滴孔大小、装量多少及物体的`材质有关。

2 对滴漏计时方法在生活中的巧妙运用感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大小(容积、小孔)相同的水漏、油漏、沙漏计时器各一个;标记条;亲子制作的各种滴漏瓶若干。(漏孔、容积、时间的设定按教学需要确定1

经验准备:对古代计时工具有初步认识;已认识过时钟。

活动过程

1 夹珠比赛导入。

(1)出示水漏: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夹珠比赛,用水漏来计时,当水漏里的水全部漏完,小朋友们就停止夹珠。

(2)交流:小朋友数一数夹了多少颗珠子?(提醒幼儿简单记录)

(3)出示沙漏、油漏:现在我们再来进行一次夹珠比赛,这一次用同样大小的沙漏和油漏同时计时。当其中一个滴漏里的东西全部漏完,小朋友们就停止夹珠。

(4)交流:哪个滴漏先滴完?这一次,你夹了多少颗珠子?跟第一次比多了还是少了?

2 讨论发现不同材质的物体流动速度不一样。

(1)师:你发现沙、水、油在大小一样、漏孔一样的滴漏瓶里流动的速度一样吗?谁最快?谁最慢?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启发幼儿通过比较夹珠的数量发现:第一次夹珠少,说明水流得最快;第二次夹珠多,说明沙流得慢,油流得最慢。)

总结:珠子夹得越多,说明瓶子里的东西流动越慢;珠子夹得越少,说明瓶子里的东西流动越快。

3 玩一玩,进一步发现滴漏计时的有趣现象。

(1)师:请两个小朋友一组,分别选择时间一样、材料不一样和滴孔大小不一样、装量一样的计时器玩一玩,看一看,这一次又是什么东西流动快?什么东西流动慢?

(2)请你们将自己的新发现告诉其他小朋友。

4 活动拓展。

这些有趣的计时器在生活中用得到吗?你想用在什么地方?

活动延伸

选择一个“30分钟”滴漏瓶,为幼儿午餐计时。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使幼儿懂得防火的粗浅知识和自救的能力。

2、在讲讲,议议中培养幼儿大胆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想法。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怎样避免火灾的发生

2、难点:在火灾发生时,保护自己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收集火灾的案例及录像

2、有消防车声音的录音带、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录音带,小朋友听一下,这是什么声音?发生什么事情了?(火灾)

2、老师这里有一段关于火灾的录像,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幼儿观看录像)

3、小朋友讲一讲怎么会引起火灾呢?(幼儿自由讨论自己的见闻)

二、避免火灾的发生及自救的方法避免火灾的发生:

1、小朋友能玩火吗?我们应该怎么做?

2、如果小朋友喜欢的玩具掉到床下的墙角了,你能用火柴照明吗?为什么?

老师小结:我们都不能这样做,这样做容易引起火灾。

幼儿自救的方法:

1、小朋友假如我们碰到火灾了,我们怎么做呢?(幼儿可自由讨论,拨打火警电话119;赶快离开现场,到邻居家呼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免被浓烟熏着晕倒;走安全出口等)

2、刚才小朋友第一个想到的办法是打火警电话“119”,那应该怎样正确的拨打“119”呢?现在老师扮演消防员,你们谁来试试来打电话呢?(幼儿试打电话)

教师小结:我们拨打火警电话时一定要讲清楚自已家的地址,这样可以让消防员们迅速赶到你家来灭火。

三、“今天谁会赢”的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谁会赢的游戏,我要考考你们,假如发生火灾,小朋友怎样来保护自己。

把幼儿分成两组,谁答对题目就得到一朵小红花。

1、油锅着火,可以直接盖上锅盖使火熄灭吗?

教师小结: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使其不能再继续燃烧。

2、烟气重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离开火灾现场吗?(对)。

3、遇到火灾时,什么办法离开火场又快又安全?(1、乘电梯2、走楼梯)

教师小结:火灾时电梯会出故障或变形而不能使用,所以走楼梯离开火场是比较安全的。

4、火灾烟气重时,用什么方法赶快离开火场?(1、站着跑2、弯腰前进)

教师小结:火灾发生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面,因此要弯腰,尽量贴着地面前进。

5、火警的电话是多少?(119)

6、电线冒火时,该怎么办?(关闭电源总开关。)游戏结束后,老师讲评游戏结果,带领孩子们去实地看看我园的安全通道。

四、延伸活动:

逃生演练,老师制造火灾现场,当老师喊“起火了”时,幼儿迅速拿一块湿毛巾捂住口鼻弯着腰有秩序的跑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先设置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录像寻找答案。此外,我还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游戏法层层深入、加以整合。例如:大胆地鼓励小孩子想办法,表达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想法是现在要倡导的。在活动当中,我多次的让幼儿发生火灾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带着问题去思考。在幼儿都掌握了报火警、逃生方法时,例如:老师扮演消防员,让幼儿来报火警。这一环节也充分体现角色游戏给小孩子带来的趣味性、知识性。又如:在检验小孩子是否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时。让小孩子完全体验,投入于游戏知识氛围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意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唱出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能观察图谱,学习副歌部分,表现出鼓声的强弱变化。

3.会根据歌曲节奏,利用身体和生活乐器,创编不同的敲鼓动作。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1.大鼓一个。

2.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敲鼓游戏,探索不同的鼓声节奏。5′左右

1.教师出示大鼓,请个别幼儿敲鼓探索节奏。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谁?谁想当小鼓手,来敲出好听的声音?

2.请幼儿用声音模仿不同的敲鼓节奏。

师:刚才XX小朋友敲出的声音是怎样的?我们来用嘴巴学学看!

二、学习副歌部分。8′左右

1.教师敲鼓,请幼儿欣赏节奏。

师:大鼓还会这样唱歌,你们听!(教师敲击大鼓)大鼓是怎么唱歌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2.教师出示图谱。

师:大鼓的歌声除了节奏不一样,声音的大小也可以不一样。看着这个图谱,你们能告诉我这一小节鼓的声音是大还是小?这一小节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请幼儿跟随琴声利用周围可以当鼓的替代物表现出大鼓声音的强弱变化。)

3.教师敲击大鼓

师:大鼓又要唱歌了,你们听!大鼓是怎么唱歌的?和刚刚的声音又有什么不一样?

4.教师出示图谱。

师:原来这次鼓声有了停顿。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请幼儿跟随琴声利用周围可以当鼓的替代物表现出大鼓声音的.强弱变化。)

5.请幼儿跟随将副歌部分完整练唱。

三、完整地学唱歌曲。15′左右

1.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师:我们小鼓手敲鼓的声音真好听。你们听,谁听到了我们的鼓声?

2.引导幼儿熟悉记忆歌词。

提问:我们的鼓声被谁最先听到了?后来又有谁听到了?

3.学唱歌曲。

用图片遮挡法帮助幼儿熟悉记忆歌词。

4.提出演唱要求。

师:小鼓手敲鼓的心情怎么样?

太阳、花儿、小鸟、小朋友听到好听的鼓声心情怎么样?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5.完整表演歌曲。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表现小鼓手的歌曲,鼓声的变化这部分显然是较难的,因此,我首先通过敲鼓游戏,引导幼儿探索节奏,在游戏中,让幼儿感受鼓声的不同节奏和强弱变化。然后再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引入副歌部分,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体验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情绪。最后在幼儿熟悉歌曲的情况下,再要求幼儿边唱边做动作,并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此活动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小百科: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鼓在非洲的传统音乐以及在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2.能够利用各种感官区分麦制品食物与其他农作物制作的食物。

3.体验用肢体语言演绎小麦生长过程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难点:能利用各种感官区分麦制品食物。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小麦的各部分名称。

物质准备

课件;音乐;米饭、花卷、贴饼子、豆腐四种食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音乐《开火车》引入。在音乐声中,教师做开火车的动作入场:小朋友们好,我是“探索号”列车的列车长,今天想邀请小朋友们乘坐我们的列车开往麦田,探索小麦的一生,你们愿意跟我一起去吗?

二、基本部分:

(一)谈话导入。

教师:上周李老师带着小朋友们观察了咱们一起种植的小麦,发现在屋里种的和在外面种的生长速度不一样,小朋友们也说了很多影响小麦生长的因素,那我们现在到达了麦田农场,你们想看一看小麦是怎样生长的吗?

(二)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1.看一看:播放视频,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2.说一说: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小麦是怎样生长的.?经过了哪些过程?

3.演一演:肢体演绎《我是一粒小麦种》。

(1)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种子发芽、长大的过程。

(2)带领幼儿在音乐声中用肢体动作模拟种子生长过程。

(三)了解小麦的用途。

1.提问:农民伯伯收下麦子后都去哪了呢?

2.带领幼儿认识面粉和面食。

3.了解部分麦秆工艺品。

(四)能够区分麦制品食物。

1.猜想:教师出示食堂制作的米饭、花卷、窝头、豆腐四种食物,请幼儿猜一猜谁是由小麦制成的,并用投票的方式每个幼儿将四种食物贴到对应的农作物(小麦、水稻、大豆、玉米)旁。

2.验证:请幼儿说一说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区分这些食物(看、闻、摸、尝)。

3.游戏:农民伯伯找小麦。

(1)老师带上头饰当农民伯伯,小朋友们自由选择头饰当馒头、面条、饼干、豆腐、腐竹、大米粥、爆米花等食物。农民伯伯说:“我辛勤劳作的小麦被制作成了各种各样的食物,他们都变样了,哪些是我种植的小麦呀?”幼儿说:“我是xx,我是您种植的小麦。”

(2)请幼儿带上头饰当农民伯伯,找一找哪些是自己辛苦种植的小麦。

4.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平时吃的这些食物是由不同的农作物制成的,小朋友们还学会了用各种方法来区分麦制品食物和其他农作物制作的食物,那今天的午饭和晚饭,孙老师要考考你们,会让你们说一说饭菜里有没有今天学习的这四种农作物。

三、结束部分:

(一)懂得爱惜粮食。

复习学过的儿歌《大馒头,哪里来》,进一步感受农民的辛勤,更加懂得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二)留下任务。

小朋友们,前段时间我们也种下了小麦种子,通过你们的照顾已经长得很高了,那接下来我们要一起验证一下,小麦的的生长过程是不是和我们今天学习的一样,我们把它的生长过程,各个时期的状态记录下来。等到成熟的季节我们可以一起收割,做出我们想制作的食物和手工。

(三)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的探索旅程就到这里啦,“探索号”要返程了,请小朋友们跟好哦!

活动总结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创造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思考、去学习、去实践,从而体现了《纲要》中所规定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的思想。例如,用肢体语言表现小麦的生长过程时也充分尊重幼儿个体独特的表现力。

《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根据需要合理的安排,因内容灵活的运用。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总是以孩子学到了多少内容来定义他的学习到底好还是坏。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幼儿园的学习中,我们并不是要让孩子学到多少,而是要积极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满足和享受到乐趣,进而使这种满足和乐趣成为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教师也无须特别钟情于我们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而是应该随时随地的观察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兴趣的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内容及方案。本次活动中,教师采用了亲身体验、游戏、课件等教学形式组织活动,使幼儿在看看、听听、玩玩、说说、演演中愉快地了解到麦子的生长过程,懂得了珍惜粮食。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用肢体语言来感受蒙古族舞蹈的粗犷与柔美。

2、初步认识蒙古族人的特点以及蒙古族人的生活常态。

活动准备:

蒙古族视频、音乐、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自由交流

----小朋友们,这几天阿我们在一起了解了许多中国少数民族知识.知道了好多少数民族舞蹈,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我们都认识过哪些民族了?

----我们学过的舞蹈怎么跳你还记得吗?

二、欣赏蒙族舞蹈,引导幼儿模仿随音乐一起跳蒙族舞,感受蒙古族舞的粗犷与柔美。

----说到跳舞阿,今天李老师还请来了一些蒙古族朋友,让他们为我们表演蒙古族舞蹈,让我们仔细看看他们跳的舞蹈像在干什么?他们说要请我们跳舞,还让我啊找到小骑士去大草原上玩,嘘~他们已经来了

----(视频完毕)谁能告诉我他们跳的是什么样子的舞蹈,你能看出他们在干什么吗?

----你们的'小眼睛可真厉害,也很会动脑筋的.你们觉得他们跳得好看吗?可是我觉得我们小朋友也可以跳的很棒的,不信我们来试试看?(做几个蒙古族舞蹈基本动作)

----哦学了这么多啊 ,那李老师请大家回去了解蒙古族的任务,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完成?现在我要考考大家了,请你们举手告诉我你了解蒙古族有什么呢?或者蒙古族是什么样子的呢?(ppt图片,深入了解蒙古族特有的特点)

三、把动作练起来,配合音乐跳完整.

----现在阿,我们把刚才学的几个动作练起来,有没有人都记得的?看谁动脑筋动得很快的阿~(根音乐一起跳舞,把单一动作连成组合)

四、总结:

----你们跳的真棒,个个都像蒙古族的小骑士。如果以后看到大草原、蒙古包、马头琴、挤牛奶……就会想到哪个民族啊?(结束)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一、 活动背景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找了在数学教学中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讨教,他们给我的建议是: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细细研读他们给我的建议,回忆着以前听过的优秀数学活动,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我在设计教案时也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二、 活动过程中的思考

(一)复习5以内各数的组成

1、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都成熟了,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吧!不过果园里的叔叔说要答对题目猜可以去,让我们认真听题目吧!

2、进行游戏:出手指

(思考:在课前,我思考了很多,如:座汽车游戏、按票座位游戏,但是考虑到活动是全班幼儿一起参与的,一个人数比较多,再一个开始的有些总觉得不用太复杂,只要简单能见效果就行,于是就选择了简单的游戏:出手指。在活动后发现这个游戏还是太过于简单了,如果再增加一点趣味性就更好了)

 (二)自主探索6的组成

1、师:果园里的叔叔想请小朋友帮忙,把这6个苹果,分成两份,该怎么分呢?有几种方法呢?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2、幼儿自主探索并记录

(思考:在这个环节中,给幼儿准备了6个操作苹果,原本想再给幼儿准备一张有两个盘子的`背景操作纸,让幼儿在两个盘子中给6个苹果分成两份,但想想,大班的孩子如果不在盘子中进行操作,他们肯定也能理解老师所说的“分成两份”是什么意思,所以考虑教具的有效性,就没用背景操作纸。但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现象是我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就是在自主探索组成时,有好几个孩子都记录了6可以分成0和6,这是我课前没有考虑到的,于是我就在个别交流的时候给予解决了,没有再集体面前说到,也就是在活动中我没有找到很合适的解释语,就让它过去了。从幼儿的操作过程中看,他们都能基本上进行独立操作,并给自己的答案进行记录。)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