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9篇[精]

本文已影响 5.51K人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小班教案9篇[精]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愿意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念念儿歌,体验与同伴们做游戏的乐趣。

2、知道秋天到了,树叶会慢慢地飘落。

活动准备:

大树和落叶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出示大树,和宝宝一起欣赏树叶飘落的情景。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是夏天还是秋天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师:秋天到了,我们小朋友有了变化,要穿很多衣服。树上的叶子也有了变化了,一起来看看树叶宝宝有了什么样子的变化呢?

出示大树,撒落叶

师:你刚刚看到离开树妈妈的树叶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飘落的树叶的颜色,可以把落叶拿给幼儿欣赏)引导幼儿说出落叶颜色是黄色。

师:树叶宝宝怎么了?(掉下来了)

师:你看到树叶宝宝是怎么离开树妈妈的,请你来说一说(配合动作,做一做),树叶宝宝飘落的样子像什么?它们跳舞的样子美吗?

二、老师念儿歌

师:一阵大风吹过来,树叶宝宝从树上飘下来了,开始他们的旅行,你觉得它们会飘到哪里去呢?又做了什么事?(请幼儿猜一猜树叶宝宝会去哪里,这里作为重点发挥幼儿想象,可以出示图片帮助幼儿,主要是让幼儿说出去了哪,做了什么?可以用制作的`落叶卡片作为奖励,鼓励幼儿开动脑筋发挥想象)

师:树叶宝宝们旅行结束了,他们累了,想休息了,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去哪了。(秋天到,树叶黄,一片一片往下飘。飘到地上睡个觉。)

师:树叶宝宝飘到哪里去了?飘到地上干什么了?……(引导幼儿说出睡觉,第二遍的时候可以加入动作)

三、老师小朋友一起念儿歌

1、邀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念儿歌。

师:让我们一起来和树叶宝宝们玩一玩。

2、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集体、小组或个别的方式。引导每一个幼儿都乐意开口念儿歌。

3、尝试创编。出示其他地方的图片,请幼儿进行创编。

四、活动结束,游戏“树叶飘飘”

老师扮“树叶妈妈”念儿歌,请小朋友扮“树叶宝宝”飘到地上睡觉。

师:现在,我们一起玩个游戏。老师来做树妈妈(把画有大树的卡纸贴在身上),请小朋友来做树叶,当树妈妈念秋天到,树叶黄,念到一片一片往下飘的时候 ,小朋友就学树叶飘的样子去教室里旅行,当树妈妈说到“飘到地上睡个觉的时候就要找个地方蹲下来做睡觉状 (玩个两三遍,视时间而定)。最后树妈妈说地上好多的落叶啊,我来把它们扫回家,活动结束。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指认五官,并说出五官的名称

2、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小镜子人手一个;五官活动的.脸谱一份;音乐<<在哪里>>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小镜子,引起幼儿看的兴趣;

二、 请幼儿拿着镜子照一照,看看自己的脸,说说脸上有什么;

三、 游戏:照镜子。

依次让幼儿边指己的嘴巴、鼻子等,边说出五官的名称;

如:老师:照镜子,照镜子,找找你的小嘴巴;

幼儿:照镜子,照镜子,这是我的小嘴巴。

四、 引导幼儿看脸谱

出示脸谱,请幼儿说出五官的名称;

游戏:什么不见了

请幼儿闭上眼睛,迅速取走五官中的某一样后,请幼儿说说什么不见了。

五、 歌曲表演,结束活动。

放上歌曲<<在哪里>>,教师与幼儿一起表演,正确唱出并指出五官;在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2、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3、乐意唱歌,感受小猪的可爱。

活动准备

1、自制蛋糕、动物图片及相应食物图片。

2、欢快的'进场律动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律动进场。

“小猪们,跟着妈妈出去玩吧!”教师带幼儿听音乐做动作自然进场、入座。

二、分句欣赏与理解,初学歌曲。

(一)学习歌曲前4小节

1、教师示范,边唱边做动作。

提问:一只小猪出来了,小猪怎么了?饿得肚子发出什么奇怪的声音来?

2、教师再次示范,边唱边做动作。

提问:肚子饿得咕咕叫,那怎么办呢?好,妈妈先去找一找!

3、教师第三次示范,边唱边做动作。

师:“找不到好吃的怎么办呢?请小猪们来帮我一起唱歌,也许我就能找到吃的了。”

4、幼儿跟唱歌曲前4小节,边唱边找蛋糕。

(二)学习歌曲后4小节

哈哈!大家一起唱歌就找到大蛋糕啦!你们快坐下,我们来吃大蛋糕吧!”

1、教师打开蛋糕盒,发现里面没有蛋糕。

师:“咦!怎么没有蛋糕呢?哦,这是一只神奇的蛋糕,如果你们唱的歌很好听,就会变出蛋糕来了!”

2、教师完整示范整首歌曲,边唱边做动作。

提问:找到蛋糕心情怎么样?小猪是怎么吃的?吃完了呢?

3、教师再次完整示范,边唱边做动作。

三、完整演唱歌曲。

1、完整跟唱2遍。教师根据幼儿唱歌情况调控是否从蛋糕盒内变出蛋糕。

2、幼儿独立演唱1遍。请幼儿站起来围着蛋糕边唱边做动作。

3、教师邀请个别幼儿上前演唱,进行个别指导。

4、集体再次表演唱。

四、替换歌词,进一步熟悉歌曲。

1、初次替换歌词演唱。

提问:小猪请来了他的好朋友,我们看看有谁来了?他们都喜欢吃什么呢?

我们先来请小狗吧!怎么唱呢?

2、替换歌词“小狗”“小猫”“小兔”。

五、自然结束

吃饱了,猪妈妈带领小猪去散步。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此首诗歌内容短小、语言简练、富有童趣、琅琅上口,适合小班幼儿学习。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一方面采用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进行;另一方面运用多媒体突破教材的难点,了解小青蛙的生长过程。青蛙的生长过程通过实物一般很难了解到,而标本体积小,不利用幼儿观察清楚,此时,多媒体课件发挥了其优势。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喜欢并乐意参与与文学有关的活动。

2.发展幼儿的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初步了解青蛙是由小蝌蚪演变来的。

3.引导幼儿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初步能完整地朗诵诗歌。丰富词汇:游来游去。

4.教育幼儿要维护小蝌蚪和小青蛙。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蝌蚪头饰每人一个,实物两盆,课件一个,多媒体设备。

2.知识准备:知道小蝌蚪是青蛙妈妈的小朋友。

3.活动分析:重点-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初步能完整地朗诵诗歌;难点-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幼儿扮演小蝌蚪随音乐入场。老师:"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瞧!游来了一群可爱的小蝌蚪。"

(二)展开

1.利用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提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它们一会儿游过来、一会儿游过去,这叫什么?(丰富词:游来游去)请幼儿扮演小蝌蚪游来游去的样子。

过度语:它们游来游去的在干什么呢?

设置疑问:谁是它们的妈妈呢?

2.利用多媒体课件,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了解小蝌蚪的生长演变过程。

提问:

(1)谁是小蝌蚪的妈妈?

(2)你是怎么知道的?(观看分解图)

(3)小蝌蚪怎么找妈妈?说些什么?(幼儿一起说:妈妈妈妈你在哪)教师扮演"青蛙"出场,说:"来了一只大青蛙。"

过度语:刚才,我们一边玩游戏,一边编了一首儿歌,名字就叫《找妈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画片,好吗?

3.欣赏诗歌课件。

4.利用课件、游戏、扮演等形式引导幼儿进行朗诵。

5.教育幼儿保护小蝌蚪、小青蛙。

提问:青蛙有什么身手?(会游泳、会捉虫、维护庄稼、水陆两栖动物。)

(三)延伸活动

手指点画《小蝌蚪》,幼儿随歌曲《小青蛙》自然离开教室。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用泡沫球和彩棒拼搭雪人,用雪花片辅助下雪天场景。

2、体验集体创作活动的乐趣,感受作品的美。

活动准备:

1、PPT、背景音乐。

2、泡沫球、彩棒、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雪天堆雪人的场景。

1、扮演小雪花,小雪花从天上落下。

2、观看视频:堆雪人。

3、天上下了什么?雪是什么颜色?

4、小动物在干什么?雪人什么样?

二、了解堆雪人的过程,产生堆雪人的兴趣。

1、找个可爱的雪人头再找个雪人的身体,身体要比头大。头和身紧紧靠在一起。

2、找两个花棒插进雪人的身体两边,说说雪人在干什么。

三、一起做雪人,体验堆雪人的乐趣。

1、找个雪人头、相称的`身体在画纸前找个空位置,做个雪人,并用两个花棒插在身体的两边做手臂。

2、说说自己的雪人在干什么。

3、小结孩子们的作品雪人。

四、下雪啦。

1、在小朋友做雪人的时候开始下彩色的雪,看看有几种颜色的雪花?

2、这里一朵,那里一朵,一边下,一边说:什么颜色的雪花。

五、欣赏合作的作品,感受美术活动的快乐。

1、我们一起创作了这幅画,小朋友说一说这幅画。

2、雪人各不相同,你们的雪人在一起玩耍,你开心吗?

3、看到自己做的雪人在一起玩耍,什么感觉?

4、随音乐一起和雪人跳一跳、唱一唱。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并尝试使用一些常见的工具.

2.乐意参与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1.课件-幻灯片:给工具找伙伴

2.食物:苹果,瓶子。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想一想

1.出示苹果和瓶子

小朋友,我想做一个苹果罐头,可是苹果太大,瓶口太小,

怎样才能把苹果装进瓶子里呢?

(引导幼儿想出各种办法)

2. 请谁来帮忙呢?

(1)出示工具-幻灯片:给工具找伙伴

启发幼儿,可以请工具来帮忙。

(2)出示各种工具,引导幼儿认识.。

让幼儿说一说这些工具的名称,可以干什么用?

刀子,勺子,叉子等。

二、试一试

1.引导幼儿想办法,并请想出办法的幼儿试一试。

(1)教师操作,幼儿观看。

用刀子把苹果切成一块一块的

(2)引导幼儿观察刀有锋利的一面,提醒幼儿用刀的这一面来切东西,

但不能用手去碰。

2.个别幼儿操作

怎样把苹果块装进瓶子里呢?

请个别幼儿用小勺把苹果块装进瓶子里。

三、幼儿讨论:怎样把东西变小

1.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

2.使用哪种工具最合适?

3.你还能想出把东西变小的'更好的办法吗?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认识、讨论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练习“淘气的……在……”的句型。

2、根据图片线索分析判断的能力。

3、正确运用上、下、里、外等方位词。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1、大读本、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小兔的头饰,以及这些小动物能活动的藏起来的挂图一幅。

2、幼儿已经进行了第一阶段的大书阅读第二阶段的小书阅读。

活动过程:

1、大书阅读

引导幼儿回忆读本内容:书中的小猫都藏在什么地方

2、小动物捉迷藏

老师出示挂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小动物?他们藏在什么地方?

练习句型:淘气的……在……

例如:淘气的小狗在房子后面;淘气的鸭子在池塘里;淘气的小兔在草丛里……

3、游戏:捉迷藏

我们也来学这些小动物玩捉迷藏的游戏。请小朋友戴上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小兔的头饰藏好,老师一个个把他们找出来你是淘气的什么小动物?你在哪里?小朋友练习句型“淘气的……在……”

结束部分:

玩一玩捉迷藏游戏,看看外面有哪些让你躲的地方。

活动延伸:

规定一定范围让孩子随意躲藏。

活动反思:

都能用“淘气的……在……”的句型回答老师的问题。有少数孩子在回答时不够连贯,在我的提示下注意了也能达到。在看“捉迷藏”的图时,由于绘画的动物特征比较明显,孩子能够很快的发现动物所在把小动物找出来,对其躲藏地的方位词运用也比较准确。在开展游戏部分,孩子很感兴趣,但带头饰用了一些时间,今后有类似的环节,可以让动作快的.孩子去帮助动作慢的,这样有助于孩子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也为我的教学节约了时间。孩子很喜欢模仿动物身临其境地躲起来,玩得很投入。所以在自己躲的同时,倾听别人躲在哪里的部分较弱,今后有要注意让孩子也关注别人的动作,加强倾听习惯的培养。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连续向侧跳,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2、激发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

3、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

4、锻炼幼儿坚持到底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1 、练习双脚连续向侧跳,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2、激发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兔头饰(每人一个),纸棒、呼拉圈、垫子、弓形门,小蘑菇若干,“兔子舞”音乐。

2、经验准备:幼儿会双脚向前跳,向上跳,双脚连续向侧跳还没有尝试过。

活动过程:

1、 音乐导入:今天的阳光真好,小兔和妈妈一起来做做运动吧!(幼儿随音乐做热身运动。)

音乐有很强的节奏感,教师用语言、动作和幼儿进行交流,腿部活动适当多一些,使幼儿达到热身的目的。

2、练习阶段:

第一次练习:今天我们进行小兔采蘑菇的`游戏。路很远,需要小兔子掌握一项本领,才能采到蘑菇.什么本领呢? 看妈妈做一遍。(教师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幼儿进行第一次练习,教师训回指导,重点指导脚在圈里转方向或不会连续跳的小兔子)

请动作规范的幼儿做示范,教师模仿动作不规范的幼儿,让幼儿发现二者的不同,教师再次强调动作要领。

第二次练习:幼儿自由调换路线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没请动作不规范的幼儿,而是自己进行模仿,同样起到对比的作用,让幼儿记住规范动作的同时,也拉近了师幼间的距离,体现出教师尊重、热爱幼儿。

3、 游戏部分:

第一次游戏:幼儿自由选择路线去采蘑菇,教师指导,游戏后进行点评。

规则:第一个小兔子跳到路中间时,第二个小兔子才能出发。每个小兔子采一个蘑菇,从原路返回。

第二次游戏:幼儿重新选路去采蘑菇,有两条路加大圈与圈之间的距离,增加难度。鼓励跳的更远、更快的小兔子挑战加难度的路线。游戏后教师进行点评。

游戏过程中,教师使用鼓励性语言,如好的、真棒等,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从而使幼儿更好的按规则进行游戏。教师点评时,针对活动中的难点进行点评,使幼儿能更好的掌握动作要领。

4、活动延伸:小兔们真能干,采了这么多蘑菇,现在让我们庆祝一下,一起来跳舞吧。(幼儿与教师一起做放松运动)

重点放松了腿部,配上音乐,做到前后呼应。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利用幼儿喜欢的小兔子形象开展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游戏一开始,教师和幼儿就头戴小兔头饰,畅游在“兔子舞”的节奏感强的音乐中,重点锻炼了腿部,达到运动的目的。活动中,教师用语言、动作、表情、眼神等与幼儿进行交流,增进师幼间的情感。

游戏过程中,三条不同的路线,体现出层次性。幼儿自由选择路线去练习和参与游戏,第二次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尝试换一条路线,鼓励的更快、更远的小兔子挑战加难度的路线,使幼儿每条路线都有所尝试,幼儿参与游戏的同时,增强了自信心。游戏中,教师始终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使幼儿更好的按规则进行游戏。

游戏结束时的放松运动,重点放松了腿部,与开始的热身运动相呼应,达到放松的目的。

这节户外活动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以至于在其他户外活动中,也常看到“小兔子向侧跳”的身影,说明幼儿很喜欢在这个活动,积极性很高,兴趣浓厚。

小百科:兔具有管状长耳(耳长大于耳宽数倍),簇状短尾,比前肢长得多的强健后腿。共9属43种。以亚洲东部、南部、非洲和北美洲种类最多,少数种类分布于欧洲和南美洲,其中一些种类分布广泛或者被引入很多地区,而也有不少种分布非常局限。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成像的规律及生活中的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的精神、方法,动手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创造性性思维的形成;

3、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探求的习惯,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辨证的看待客观事务的变化及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及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自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用具:凸透镜、蜡烛、火柴、纸屏、投影仪、相机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认识凸透镜:

【设疑】:放大镜有什么作用?

【探究】:1、放大;2、聚光

【发现】:放大镜根据折射原理制成的。

【设疑】: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探究】:摸一摸、看一看

【发现】:中间厚边缘薄 、透明----凸透镜(板书课题)

(出示放大镜)

这是什么?谁知道它有什么作用?

(有放大的作用。)

请学生到前边来做个实验(给学生放大镜和一本书)试着把书上的字放得最大。

[学生反复实验]

放大镜还有什么作用?

(有聚光的作用。)

(板书: · )

放大镜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在图下板书:折射)

再来看看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摸摸、看看。

(放大镜的镜片中间厚,两边薄。)

还有什么特点?

(镜片是透明的。)

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透镜。(板书:凸透镜)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凸透镜的知识。(出示放大镜)这叫什么?

(应该叫凸透镜。)

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它有什么作用?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放大、聚光的作用。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二、认识凸透镜有成像作用:

【设疑】:看看凸透镜,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探究】:(学生创造性的探究)

【发现】:通过凸透镜看到的物体倒过来了。

凸透镜还有什么作用呢?

(能让物体倒过来。)

你是怎样做的?

(生示范)

大家都来做一做、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1:我看见老师倒过来了。生2: 前面的同学也倒过来了。)

是人倒过来了吗?现在你再看,人是倒着的吗?放下凸透镜再观察,想想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什么?

(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物体的像。)

那么这叫凸透镜的什么作用?

(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

认识凸透镜如何成像:

【探究】:让蜡烛火焰的像出现在纸屏上

【发现】:蜡烛、凸透镜、纸屏在一条直线上且高度相同。

【创造】:学生不同的摆放都能成像

【设疑】:像的大小与火焰的关系?

(反复探究)

【发现】:像有时大,有时小。

用凸透镜、蜡烛、白纸做实验,让蜡烛的像出现在白纸上,自己做做看。

(学生实验)

大家是怎样做的?请这一桌的同学到前边来做一做。

(巡视过程中错误的代表)

(两生做实验,纸上无像)

能不能自己想个办法。

(生改变凸透镜、白纸、蜡烛之间的位置关系,在纸上得到蜡烛火焰的像

给大家讲讲你们是怎么做的?

(凸透镜、蜡烛和纸的高度得相同才行,而且凸透镜、蜡烛、白纸得在一条直线上。)

我们按这个办法再来实验,同时我们把白纸叫做“纸屏”,看看在纸屏上得到的蜡烛火焰的像有什么特点?

(生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生1:在纸屏上得到了蜡烛火焰的像。生2:我们在纸屏上得到了蜡烛火焰的像还是倒立的。)

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而且成倒像。

(板书:凸透镜使物体成倒像)

认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设疑】:你对这个发现有什么问题?

(学生质疑)

【探究】:反复实验,寻求规律

【发现】:与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的位置有关

【探究】:学生演示实验、参与板书,进一步探究

【发现】: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的位置之间的辨证关系

【创造】:学生参与图文结合的板书形成

到底通过凸透镜得到的像比蜡烛火焰是大还是小?我们再来做做看,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实验,师巡视并指导)

谁到前边来边实验边汇报实验结果。

(演示当凸透镜离蜡烛近时,像就大,离纸屏近时像就小)。

那请你再说说什么条件下成大像?

(当凸透镜离蜡烛近、离纸屏远时在纸屏上得到大像。)

那在什么条件下成小像哪?

(当凸透镜离蜡烛远、离纸屏近时在纸屏上得到小像。)

那就请同学们再来做做看是不是这样?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

谁再来汇报实验结果?

生1:

生2:

(板书:当凸透镜离蜡烛近、离纸屏远时在纸屏上得到放大的像。

当凸透镜离蜡烛远、离纸屏近时在纸屏上得到缩小的像。)

认识凸透镜的应用:

【设疑】: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什么?

【创造】:

1、用照相机拍摄同一景物成一大一小两个像;

2、利用投影仪成大小不同的像;

3、能解释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这就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大家想一想,什么地方用到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你能具体地说一说吗?

(照相机就用到镜头就是凸透镜,被摄的物体相当于蜡烛,底片就相当于纸屏。)

(我们教室里的投影仪也用到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请你到前边给大家讲讲。(生讲解)你能让屏幕上的像变大吗?

(可以让凸透镜离投影片近些,也可以让投影仪离屏幕远点。(边说边做)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自己制作“土相机”。 《凸透镜》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