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儿园教案

关于幼儿园社会教案范文汇总10篇

本文已影响 1.13W人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社会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幼儿园社会教案范文汇总10篇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1

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2.了解指纹的类型及指纹的用途,提高观察能力及探索能力。

准备:

1.布置“指纹画展”。

2.《黑猫警长》录像片断。

3.放大镜,印泥,白纸,实物投影仪,硬卡纸等。

过程:

一、参观“指纹画展”,萌发探索兴趣

1.今天我们要去看一个特殊的画展,请你们仔细看。

2.幼儿观看“指纹画展”,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这些画是用指纹印出来的。)

二、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外部特征

1.你有指纹吗?指纹在哪里?

2.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或是用印泥将指纹印到纸上进行观察,并与同伴的指纹进行比较。

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你的指纹是什么样的?你每个手指的 指纹都一样吗?你的指纹和别的小朋友的指纹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小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每个人的特征之一。

三、观察指纹的类型

1.将几个幼儿的指纹印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引导幼儿观察指纹的类 型。

2.找出三种指纹类型,分别给它们起名字。(第一种叫弓型纹,它的中心像一把弯弯的弓;第二种叫蹄型纹,它的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很像马蹄;第三种叫涡型纹,它的中心像小旋涡。)

3.各人统计自己各类指纹的数量,巩固认识指纹的类型。

四、观看录像《黑猫警长》,了解指纹的用途

1.幼儿观看录像《黑猫警长》。

2.黑猫警长是如何破案的?(通过罪犯留下的指纹找到罪犯。)

3.小结:指纹能够帮助警察破案;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具有特征的个人记号。

五、想象指纹的用途

1.你们设想一下指纹还有哪些奇妙的用途?(指纹锁、指纹门、指纹冰箱、指纹钱包、指纹手机、指纹汽车等。)

2.为什么这些物品上用上指纹会更好?(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就像身份证。)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

2、懂得基本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做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红绿灯、人行横道等标志,幼儿人手一张标志。

活动过程:

一、通过"开汽车",引发幼儿思考,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游戏"开汽车"。

幼儿随着音乐"开汽车"进教室,教室出示红绿灯标志牌,只会交通,红灯停,绿灯行。

2、教师提问:老师没有说话,为什么你们一会开车,一会停车?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红绿灯?红绿灯告诉我们什么?

二、幼儿自由探索,认识标志。

1、幼儿没人一张标志图,让幼儿观察,并讨论标志上的内容及所代表的含义。

2、引导幼儿交流标志上所代表的含义,在哪里见过此类标志。

三、标志分类。

1、引导幼儿发现有斜线的标志是禁止性标志,并逐引导幼儿说出其含义。

2、提示性标志。

3、请幼儿把禁止性标志放在一起,提示性标志放在一起。

四、游戏《找朋友》

1、听音乐,分组请幼儿找出相同的标志图片。

五、结束活动。

听着音乐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让幼儿看看、说说,使幼儿了解了标志的不同含意,并学会 了运用标志,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也知道我们必须要遵守交通安全秩序。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积极性比较高,对各种交通标志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自己所看到的标志,进行简单的描述,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明显的进步。本次活动开始以游戏引入主题,最后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想设计的标志并进行设计,在这两个环节孩子们兴致高昂,都踊跃参与其中。不足的地方是应该多引导、鼓励他们,使能力较弱、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的幼儿大胆发言,主动探索,让所有幼儿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小学的环境设施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

2。在交流与比较中感受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

3。激发幼儿当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活动准备:幼儿前期参观过小学、反应与小学生活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说说小学是什么样子的。

1。 幼儿交流讨论,说说小学校舍与幼儿园校舍有哪些不一样。

“上次我们去小学参观了,谁来说一说,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

2。说一说,小学的教室和幼儿园的教室有什么不一样。

“小学的厕所在教室里吗?”

“我们幼儿园老师有办公室吗?”

3。引导幼儿说说,小学教室和幼儿园教室还有那些不一样。

二、看图片,再次回忆小学环境和幼儿园环境的不同。

1。讨论交流,小学上课和幼儿园上课有哪些不一样。

“小学的桌椅和我们幼儿园摆放的一样吗?”

“小学每个教室都有两块黑板,分别是干什么的呢?”

2。观看小学一年级的课表,了解小学课程。

“小学的课程和我们一样吗?”“都有哪些课程呢?”

根据幼儿的疑问左适当回答。

3。学一学小学上课时师生的礼貌用语。

三、解答幼儿疑问,说说愿望。

1。大家的疑问。

“上小学后,我们的座位怎么办?”

“为什么上课要先举手再发言?”

“什么是作业?什么时候做作业?”

“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呢?”

2。幼儿的愿望。

“就快要上小学了,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选择有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内容,如“要毕业了”、“做个小学生”、“学校什么样”、“小学生的生活”等,让幼儿感受自己长大了,越来越能干了,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了;知道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小学生要会自己管理自己、照顾自己,要遵守纪律,用心学习等等,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好基础。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和自身发展需要出发,以幼儿参观小学掀开活动的帷幕,到对小学的好奇、想要上小学,都体现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发展。我组织孩子参观了小学,观摩了小学的环境、操场、音乐室等场景,消除了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通过对小学生活、学习、交往的了解,逐渐萌发了孩子们“我想上小学”的兴奋心理。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给了我们不少启示。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是教学活动的生长点。作为教师,我们要满足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教学活动是孩子积累经验,学习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对于孩子表现出的愿望想法给予积极回应,并将活动的目标与孩子的需求相结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丰富孩子的经验,使活动深入开展。相信孩子,将孩子作为主体,老师要真正成为孩子活动的观察者、倾听者、提问者、合作者,并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一切可能性。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独生子女居多,孩子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加之家庭教育片面性,使孩子们关心、帮助他人的意识非常淡薄。《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儿“应该具备能够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本次活动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围绕“帮助”与“快乐”,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让幼儿在生活及学习活动中时时感受“爱和帮助”,认识“爱和帮助”,学会“爱和帮助”,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能用自己的方式给他们送去爱心。

2、能用自已掌握的绘画、粘贴等技能自制“爱心卡”,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家人一起调查、了解生活中有哪些需要帮助的人,并讨论帮助的原因及给他们送温暖的方式。

2、PPT、音乐、视频。

3、记号笔、粉色卡纸、海绵纸、剪刀、皱纹纸球、胶棒等材料。

4、捐赠物品。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了解身边以及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

1、出示图片,幼儿观察了解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和事。

这位女孩怎么了?为什么不开心,她遇到了什么困难?(幼儿因拉不上拉链而不开心的图片)

她需要什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帮助)

我们来帮她拉拉链,可以对她怎么说?(我来帮帮你)

【小结:你们都是非常有爱心,愿意帮助他人的人。】

有位男孩帮助她,这回女孩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她会对男孩说什么?(男孩帮助女孩,女孩微笑的图片)

男孩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他会怎样回答女孩呢?(男孩微笑的图片)

女孩笑了,男孩笑了,我看到他们笑了,我也很开心,我也笑了,你们呢?(孩子们也笑了)

【小结:女孩受到了帮助开心的笑了,男孩帮助了女孩也笑了,我们也笑了,原来快乐的情绪是可以被传染的,帮助别人真的会让人觉得很快乐。】

2、出示图片,幼儿观察了解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和事。

小朋友之间有需要别人忙的时候,我们大人也不例外,也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让我们来看看谁需要帮助呢?为什么觉得阿姨需要帮助呢?你觉得她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呢?(引导幼儿说出帮阿姨扶梯子)

我们可以怎样帮她扶梯子?快来帮助她扶住。(通过教师语言动作的引导,让幼儿参与到情景中,帮阿姨扶梯子。)

我们可以对阿姨说些什么呢?阿姨看到我们帮她扶梯子她的表情会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她会对我们说什么呢会怎样呢?

你们帮助了阿姨开心吗?为什么?你会对阿姨说什么?

【小结:看来帮助别人真是件快乐的事儿,被帮助的人会更快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就是在这样传递着爱心和帮助的。】

二、观看视频,了解社会中需要帮助的人。

孩子们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需要我们的.帮助,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呢?

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我们可以怎样来帮助他们?

【小结:原来我们在接受别人帮助的时候,还有许多人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三、分类统计,体会亲自帮助他人的快乐。

1、幼儿园的老师们像你们一样有爱心,就在前几天举行了一场“爱心捐赠”的活动,可是捐赠的物品太多了,想请你们来帮助忙分分类。看看老师们都捐赠了些什么呢?(服装类、学习用品、玩具类)

2、交代任务,幼儿分组进行统计。

(种类、服装类、玩具类、学习用品、食品类种类及数量)

3、分组统计完成,全体进行汇总、核对。

(种类、服装类、玩具、学习用品 、食品类数量及总数)

小朋友们帮了老师们一个大忙,我代表幼儿园的老师们谢谢你们,我真的太开心了,因为我得到了你们的帮助,你们呢?

【小结:原来,帮助多了,快乐也就多了。】

四、制作贺卡,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祝福。

孩子们明天我们就可以把这些东西分类寄走了,你们有什么话想对山区的孩子们说?

把你们想对他们说的话,记录到贺卡里,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剪一剪、画一画、黏一黏。让把我们的祝福随同捐赠的东西一同寄给他们。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意图】

经常有幼儿好奇的脱下鞋子,好像很感兴趣似的,也有幼儿在玩滑滑梯的时候,调皮的脱下鞋子在铁索上跳跃。该怎么让幼儿正确认识鞋子和袜子呢。我利用了《小脚的朋友》这一课程,让幼儿在认识小脚的朋友是鞋子和袜子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的穿脱鞋子。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袜子、鞋子能保护自己的脚。

2、了解小脚的特征,学习穿脱鞋袜。

3、愿意和小脚一起玩游戏,从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脚印人手一对、《小脚的朋友》教师教学资源、雪花片、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听音乐《郊游》带幼儿入场,律动《小手爬》“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那头顶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那小脚丫。”开始本次活动。

(二)过程:

1.认一认(脱鞋袜,认小脚)

师:“小手爬到了小脚丫上,现在,请小朋友脱下我们的小鞋子(提醒幼儿,两个鞋子是好朋友,要让他们亲亲热热在一起)”

脱袜子:师:“请小朋友一块脱下我们的小袜子。”(儿歌引导:缩起小脖子,拉长小鼻子,弯起小身子,住进小房子。)

2.看一看(观察小脚)

(1)师:“看一看你的脚上有什么?数一数一只脚上有几只脚趾?另一只呢?”

(2)让幼儿在脚底轻轻挠一挠,说出有什么感觉?

(3)我们的小脚能干什么呢?(走路、跑步、跳绳、踢球)

3.走一走

教师带领幼儿光着脚在地面上走一走,有什么感觉?(冷),然后再带领幼儿在事先准备好的凸起的积木上走走,感受一下是什么感觉?(刺脚)

教师总结:原来光着小脚走路很不舒服,而且容易受伤,那我们怎样来保护我们的小脚呢?(引导幼儿说出穿上鞋子和袜子、每天洗脚、勤剪脚趾甲)

4.听一听

师“可是有一个淘气的小脚丫丫就是想要光着小脚到外面走一走,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发生了什么事情?”

提问:小脚丫丫有几个好朋友?分别是谁?小脚丫丫离开好朋友之后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说鞋子、袜子是小脚的朋友?

5.找一找

师:“摸摸我们的小脚有什么感觉?(凉)怎么办呢?给小脚丫找朋友吧。”

穿袜子:儿歌引导“缩起小脖子,钻进小洞子,拉起小鼻子,穿好小袜子。”(在幼儿穿袜子的过程中,要提醒幼儿特别注意脚后跟,避免穿反了)

穿鞋子(穿完后与地上的脚印对照,检查是否穿对)

6.比一比

穿着鞋袜在地上和雪花片上再次体验,感知并比较(舒服)

(三)结束:

现在请小脚丫带我们去更好玩的地方吧,出发!

 活动延伸:

带幼儿去玩沙池、鹅卵石、木板、草地上赤脚行走,获得不同的感受,引导幼儿辩认袜底,分清鞋子左右,学习穿袜子和鞋子。

活动反思:

小班年龄段的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事物都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让他们从自身开始来探索自己的小脚,找找小脚的朋友。我创设了一个探索的场景让孩子感受,让幼儿在游戏中萌发探索兴趣,并让幼儿能大胆将自己的探索结果进行表述,启发、引导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去寻找小脚的朋友。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6

目标:

1、 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准备:

1、 毛巾、海绵、布、吸水纸、纱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若干。

2、 红、黄、蓝、绿颜色水及红墨水,大白菜叶,细管(医用采血管)若干。

3、 白色皱纹纸做成的纸花,塑料小碗若干。

4、 图片(植物靠根须吸水,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等)

过程:

一、设置游戏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这些材料都能吸水。

1、 玩一玩:引导幼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帮水搬家。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许多水,可是它们现在住在小盘子里太不舒服了,它们想搬到宽敞的大盆子里,怎么办呢?

它们想考考你们。不用倒的办法,用小盆子旁边的东西来帮水搬家。

2、 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帮水搬家的?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结:这些东西都能帮水搬家,它们都能吸水。

3、 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

幼儿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细管

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培养幼儿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那植物能不能吸水呢?)

二、教师设疑,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1、“白菜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将新鲜的大白菜叶放入红色的墨水里,可看到白菜叶渐渐由下向上变红。

2、“细管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用细管去吸颜色水,当细管一接触到水时,就能吸上水。

3、看一看白菜发生了什么变化,鼓励幼儿找一找白菜里的“小细管”,掰开菜梆,能看到非常清楚红了的“小细管”。

4、 幼儿欣赏图片(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百合花等)

弯弯曲曲的像红线似的“小细管”,了解生活中的无处不在的毛细现象。

5、 讨论:毛巾、海绵、纱布,吸水纸里有“小细管”吗?

小结:这些放进水里以后,能吸上水的东西里都有“小细管”,有的“小细管”很小很细不容易看见,有了这些“小细管”,毛巾、海绵等才会吸水。

三、想一想,玩一玩

1、教师设疑:怎样把白色纸花变成彩色的花呢?

引导幼儿想一想:能不能让纸里的小细管来帮忙吸颜色水呢?

2、 幼儿操作,将纸树变成彩树。

四、结束。

幼儿将彩花送给树妈妈,给树妈妈打扮。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恰当的语言与同伴交流、描述探究的过程。

2、鼓励幼儿勇于尝试使用工具砸开核桃,发现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1、各种小工具

2、核桃仁,完整核桃。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发兴趣

1、集体品尝,使幼儿对核桃产生兴趣。

教师游戏口吻: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谁想吃呀,好吃的核桃仁嘢。

教师边走边适时往幼儿口中放一粒核桃仁。

2、出现疑问

哎,核桃仁没有了,只有(完整的)核桃了,怎么办呢?

3、幼儿讨论怎样吃到核桃仁?

引导幼儿充分讨论,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

二、尝试不同的方法

1、尝试

(1)用手砸

(2)用脚踹

(3)两给核桃相碰

2、借助工具

(1)塑料制品

(2)木棒

(3)锤子

3、幼儿得出结论,了解砸开核桃最有效的工具。

 三、实践操作,感知经验。

1、请幼儿自由使用各种工具实验,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工具,一会儿你们就可以动手验证一下,

但是在使用工具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另外为了保护地板,请小朋友在小木板上来砸。”

3、幼儿交流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注意到同一工具有不同的使用结果。

四、探索与发现

1.交流工具的恰当使用方法

2.交流砸核桃的适合部位

3.交流使用工具的力量

五、核桃有什么用

1、核桃肉可以吃。

2、用核桃壳可以做一些漂亮的小艺术品。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8

活动目的:

1、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使幼儿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基本风俗。

2、让幼儿了解各种文明祭扫的方式,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对清明节有初步认识、音乐、有关清明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播放轻音乐,师幼齐念古诗《清明》。

师:你知道这首诗写的关于什么节日的事情吗?你知道清明是怎样来的吗?

2、讲介之推的故事——即清明节的来历。

3、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寒食节的第二天是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给烈士扫墓的日子。

教师:每年4月4日、5日或6日是清明节,它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又是传统的扫墓日子,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和死去的亲人,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扫墓。请幼儿观看有关清明节习俗的图片。

4、互动猜想环节:人们是怎样过清明节的?(吃青团、扫墓、踏青)

教师讲解:扫墓为什么要选择清明呢?

1)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不免要荒芜,需要整理;2)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红柳绿,人们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游;3)为怀念古人介之推,而现在已将清明节扫墓作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动了。

5、一起品尝青团,结束活动。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感受长大的一些变化,萌发对成长的向往和期盼。

2、知道生活中许多事情与身高有关,个子高矮各有好处。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挂图1号,幼儿用书;磁带。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有个小朋友叫彼得,他的个子没有妈妈高,于是彼得想到了许多事情。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名字叫《99厘米高的彼得》。

2、倾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①教师播放故事一遍,幼儿倾听。播放完后幼儿一起讨论。

②师:故事里有谁?

③故事讲的是什么事情?

3、出示挂图,教师分段讲述故事,与幼儿讨论故事细节。

①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妈妈比彼得高了许多,还有哪些地方比彼得大,比彼得长?(鼻子、手、腿和胳膊)请幼儿仔细观察挂图讲述。

②讲述故事第二段、第三段。提问:长成大人就不再长个子了,还有哪些地方会继续长呢?(头发、手指甲、脚趾甲、身体中间)请幼儿仔细倾听并讲述。

③讲述故事第四、五段。提问交流:彼得觉得长成大人有什么好处?

④讲述故事最后两段。彼得希望自己长到多大,多高呢?请幼儿仔细观察挂图,看图理解并讲述。

4、再次倾听故事,幼儿表达愿望。

听故事后,讨论:你希望自己能长多高、多大?为什么?(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和表达)5、与幼儿一起讨论,个子高矮的优缺点。

教学反思

“我叫彼得,今天早上妈妈给我量了身高,刚好99厘米高。妈妈说,快一米了。可是,妈妈还是比我高许多,足足有76厘米!而且她的鼻子比我大,手比我大,就连腿和胳膊都比我长。怎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妈妈已经长成大人啦……”

《99厘米高的彼得》是一个绘本故事,根据故事内容,我设计了两个目标:1.理解故事,感受长大的一些变化,萌发幼儿对成长的向往和期盼;2.知道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与身高有关,个子高矮各有好处。于是我依据活动目标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第一个环节是导入,讨论:“你觉得个子高好吗?为什么?”第二个环节是幼儿倾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第三个环节是结合挂图,教师分段讲述故事;第四个环节是幼儿再次倾听完整故事,表达愿望;最后教师小结。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并不能对故事完全的了解,在讨论个子高矮的优缺点的时候,孩子们也没有很好的意识到身高所带来的好处。我还从孩子们的操作中,观察到部分幼儿的倾听习惯不是很好,导致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时候,不能完整回答教师的问题。这个现象让我知道了原来的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被引导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孩子的细微变化,将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设计实际操作时,应该将生活与幼儿实际联系起来,举例说明,让幼儿体会到身高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它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但是我觉得孩子们对故事内容中的身高没有太多意识,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孩子也还是没有了解故事内容,我认为以后还是要多教导孩子生活常识,将孩子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孩子懂得结合生活中的实事,从而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

小百科: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英语符号即缩写为:cm.,1厘米=1/100米。1cm(厘米)=10mm(毫米)=0.1dm(分米)=0.01m(米)。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线和绳

2.简单了解各种线和绳的用途

活动准备:

ppt课件,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各种线和绳

活动过程:

1.播放故事光盘

教师:今天,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听听看看故事里讲了什么。教师播放ppt课件。

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故事里讲了什么?都有什么是长长的?”教师一边播放课件一边引导幼儿观看并说出各种线(电话线、马路标线、毛线、阳光线)

请幼儿在听一遍故事,加深理解。

2.寻找生活中的线和绳

寻找身上的线和绳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身上和同伴身上哪里有线和绳,如:衣服上的线、鞋上的绳、女孩系在头发上的松紧绳等。

寻找生活中的线和绳。

引导幼儿观察、寻找活动室里有哪些线和绳,如:电线、运动时用的跳绳,玩具上的绳等。

引导幼儿根据以往的经验说说自己还在哪里见过什么样的线和绳,如铁丝线、包装用的绳等。

3.展示、参观

教师将幼儿收集的各种线和绳进行展示,并带领幼儿参观

让幼儿拉一拉,拽一拽,看看哪种最容易断,哪种最强韧。

4.拓展思维

启发幼儿拓展思维,想想还有哪些线,如:看得见的线有网线,乐器上的弦,彩虹等,看不见的线有X射线,红外线等。

 活动反思:在本活动中,我将故事制作成课件的形式,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初步了解了长长的线,并通过交流、探讨、观察,参观等一系列的环节加深了幼儿对各种绳的认识和了解。在参观环节中,我引导的不到位,使整个环节有些乱,孩子也不听指挥,影响了整节课的效果,导致课长超时,这点需要改进。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