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儿园教案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集合10篇

本文已影响 2.44W人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集合10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并尝试使用一些常见的工具.

2.乐意参与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1.课件-幻灯片:给工具找伙伴

2.食物:苹果,瓶子。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想一想

1.出示苹果和瓶子

小朋友,我想做一个苹果罐头,可是苹果太大,瓶口太小,

怎样才能把苹果装进瓶子里呢?

(引导幼儿想出各种办法)

2. 请谁来帮忙呢?

(1)出示工具-幻灯片:给工具找伙伴

启发幼儿,可以请工具来帮忙。

(2)出示各种工具,引导幼儿认识.。

让幼儿说一说这些工具的名称,可以干什么用?

刀子,勺子,叉子等。

二、试一试

1.引导幼儿想办法,并请想出办法的幼儿试一试。

(1)教师操作,幼儿观看。

用刀子把苹果切成一块一块的

(2)引导幼儿观察刀有锋利的一面,提醒幼儿用刀的这一面来切东西,

但不能用手去碰。

2.个别幼儿操作

怎样把苹果块装进瓶子里呢?

请个别幼儿用小勺把苹果块装进瓶子里。

三、幼儿讨论:怎样把东西变小

1.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

2.使用哪种工具最合适?

3.你还能想出把东西变小的更好的办法吗?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认识、讨论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会新单词:water;juice;milk;学会新句子“I like”。

2、能准确发音,能明白单词的涵义,能将单词与实物联系在一起。

3、有说英语的*望,热爱用英语表达。

【活动准备】

1、一杯白开水;一杯果汁;一杯牛奶。

2、一块深色的布。

3、事先准备好的小杯子,盛有少量果汁或牛奶或水。

【活动过程】

1、教师展示实物在台上,提问孩子“孩子们请说一说这些事什么东西呢?”请小朋友说出物品的名称。等小朋友回答正确后,教师可手指实物,孩子说中文,教师发音英文,让孩子学到新单词。例如教师手指白开水,嘴里实例“water”,然后示意孩子跟读。孩子就能明白水的英文单词为water。

2、三个单词学完后,用游戏巩固新单词。教师用布盖住三样物品,随即掀开一样,请孩子上台用英语说出物品名称。例。如教师掀开果汁,询问孩子“这是什么?”孩子要说出“juice”游戏反复进行,直到孩子对新单词熟悉。

3、游戏继续进行。请小朋友上台选择一样她喜欢的物品,展示给小朋友看,然后其他小朋友在底下要大声说出物品名称。然后老师实例句子“yes,I like water”,上台的小朋友就要说出完整的句子。

4、请助教老师准备好小杯的白开水和果汁、牛奶。

请一些小朋友上台品尝。品尝后,这位小朋友要说出物品的名称和句子,“water,I like water。”加紧对孩子产生单词和实物的联系。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在开展主题活动“大与小”的过程中,幼儿对于量的比较有了初步的知识经验。图画书《阿比比一比》通过角色游戏将大小、多少、长短等量的比较蕴涵其中。在小班后期为使幼儿进一步复习、巩同相关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活动充分挖掘图画书在科学领域的教育价值,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师设计了讲述与实物操作交替进行的活动形式,帮助幼儿理解书中内容,感受阅读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物的探索性活动,理解书中蕴涵的比较关系,感受从不同角度比较结果的不同。

2、能自主翻看图书,理解画面和故事内容,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实物梨和李子、帽子和围巾;图画书人手一本;故事课件、电脑、投影仪。

2、经验准备:幼儿对比较大小、多少、长短有一定的经验。图画书《阿比比一比》投放在阅读区供幼儿自由翻阅。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难点:自主翻看图书,了解故事内容,理解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比较,其结果不同。

活动过程:

1、边讲故事边演示幻灯片,并出示实物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

(1)阅读故事《阿比比一比》,着重观察人物的表情和语言。引发幼儿思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想法并进行演示。

(2)幼儿操作实物梨和李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教师:这是谁的梨和李子?他们要比一比谁多谁少?他们会怎么比?请幼儿将实物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好。

教师:小朋友是按一个梨一个李子这样摆的,那谁多谁少?

幼儿:李子多。因为李子还有呢。

(3)出示实物帽子和围巾,引发幼儿讨论,大胆演示自己的想法。

教师:围巾和帽子怎么比?你们觉得是帽子大?还是围巾大?

幼儿:围巾大,帽子小,围巾能把帽子盖住。

教师:那帽子还能把围巾扣住呢?到底谁大呢?

幼儿:就是围巾大。

2、幼儿阅读图书,了解书中人物的比较方法和结果。

教师:请小朋友自己看看,之后他们又比了什么?

幼儿自主翻阅图书。教师指导幼儿有序翻阅,通过看图寻找答案。引导幼儿说说在书中发现了哪些不同的比较方法,鼓励幼儿进行尝试。

幼儿:小猫的尾巴长,小兔子是拿线比的,小兔的尾巴短。

教师:小猫和小兔子用他们的身体比长短,小朋友可以用什么地方比长短?我们来比比谁的长谁的短。

幼儿:用手,用脚,用头(与同伴用身体部位进行比较)。

3、延伸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并生成相关的活动。

幼儿1:我讨厌这只猫。

幼儿2:我讨厌兔子。

教师:现在咱们有争论了,有的喜欢猫,有的喜欢兔子,因为用毛线做尾巴不公平,下次活动我们再讨论你为什么不喜欢猫。

个人反思:

1、动中的优点:

能够根据幼儿已有生活经验设计教育活动,并在活动前进行充分的知识准备,在图书角提前投放图书,引起幼儿阅读兴趣,激发幼儿了解故事内容的愿望。

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设计幼儿探索环节,进一步激发幼儿了解书中角色的对话、动作等具体情节的兴趣,使幼儿在整个活动中,保持较好的注意力,能够跟随教师的引导理解故事内容,并且在游戏环节中帮助幼儿将问接经验顺利过渡到直接经验,较好地实现了教育目标。当幼儿产生新的兴趣点时能够顺应幼儿的兴趣组织讨论,满足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

2、动中的不足:

在幼儿对“帽子大还是围巾大?喜欢阿比还是喜欢阿吉?”发生争论时,教师虽然给予了支持,但是没有给幼儿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问进行讨论。由此可见,教师和幼儿对于图书的关注点存在差异。教师应对幼儿的兴趣点有比较细致深入地了解,从而抓住争论的问题,引导幼儿充分讨论就更好了。

主要内容:

1、教师运用多种阅读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比较关系。

教师运用观看幻灯的集体阅读、人手一本图书的个体阅读、提供实物的操作和游戏,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书中所蕴涵的比较关系。教师了解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对于各领域小班目标的把握充分,在阅读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巩固相关的数学概念,为幼儿学习新经验奠定了基础础。

2、教师顺应幼儿兴趣,满足表达需要。

当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发生争论时,教师敏感地意识到是幼儿对活动产生了新的兴趣点,顺应幼儿的兴趣及时组织了讨论,满足幼儿表达情感的需要。针对幼儿出现预想不到的现象,教师用提问方式支持幼儿讨论,体现出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和尊重。

3、教师对于“幼儿重视的公平性”没有充分关注。

(1)幼儿为什么不喜欢故事里的人物?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生活经验和情感需要?幼儿对故事的反应,体现出他们对游戏的公平性有自己的想法,这需要教师理解。他们在与同伴相处和交往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故事中的人物不是他们喜欢的朋友关系,角色发生的矛盾不是幼儿想得到的结果。教师在这里缺乏引导,使幼儿产生不喜欢的情感,从而引发了争论。

(2)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对人物的好恶是否对幼儿产生了影响或暗示?教师在讲故事时用什么语气、声调不会对幼儿的情感倾向产生影响?书里没有正面和反面人物,只有结果输和赢,但是幼儿听故事时却产生两种情绪和情感,值得教师进一步思考。

(3)对小班幼儿来说,在比较关系中,同类物品的比较好理解,不同类别的物品没有可比性,比较难理解,在后续活动中教师可通过相关活动帮助幼儿理解。

综合评析:

1、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时,尝试用一本图画书(一个故事)作为切人点开展主题活动,比较符合小班幼儿喜欢听故事的年龄特点。先在图书区投放要讲的书,引起幼儿对新书的兴趣,然后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满足幼儿对故事书的好奇心,故事的选择能够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较充分,运用幻灯的形式讲故事,更加生动直观,有利于抓住幼儿的注意,在幼儿提出问题和发生争论时,教师能够注意倾听幼儿的发言,通过玩游戏进一步加以引导,让幼儿亲身体验不同的比较方法,较好地完成本次活动目标。

2、教师的'小组反思中,较充分地分析和挖掘了幼儿出现不同观点的原因,同时关注到活动使用的图画书在其他领域的教育价值。但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重点在于帮助幼儿理解图书的比较关系,小组反思交流中没有展开充分的研讨。对于儿童图画书与语言领域目标结合方面有一定欠缺,是教师群体反思中需要注意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看着大书听教师讲故事,愿意模仿书中的对话。

2、借助动作理解故事内容,在教师的语言示范下,学说“宝宝自己……”的句型。

3、初步知道要自己做事,在教师的带领下根据故事内容做动作。

活动准备:

1、教学大书、幼儿用书、教学CD、学习DV……

2、宝宝和小狗的指偶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宝宝和小狗指偶,引导幼儿向他们问好。

(1)师: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两位客人。看,他们是谁呀?

(2)教师引导幼儿与宝宝和小狗打招呼问好。

(3)师:宝宝和小狗来告诉我们他们上幼儿园的故事。

2、教师一边讲述故事,一边与幼儿一起翻看大书。

师:“宝宝自己做什么?”“小狗也自己做什么?”(教师讲述故事内容,讲完一页就指着画面问问幼儿,鼓励幼儿模仿教师用短句或词语表达书上的内容。)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看幼儿用书,讲述故事。讲完后夸夸书上的好宝宝,让幼儿初步知道宝宝要自己做事。

4、教师带领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表演动作,也可用指偶配合表演,边做边说相应的短句:“宝宝自己……”(说完后教师可拥抱幼儿以表示鼓励。)

延伸活动:

日常活动中指导和帮助幼儿学习吃饭、睡觉、如厕、喝水等,用语言或儿歌鼓励幼儿自己做,自己走路,并适时给予表扬。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探索让蛋立起来的方法。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发展幼儿想像力与动手能力。

3.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熟蛋若干,沙子、瓶盖、玻璃瓶、积木、碎布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鸡蛋宝宝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师:瞧!它是谁呀?蛋宝宝遇到一个难题,它也想跟小朋友一样站起来做游戏,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二)自由探索,寻找蛋站立的方法。

1.请幼儿讨论思考。

2.每位幼儿一个蛋,幼儿探索,寻找在桌面上让蛋站立的方法。教师观察、鼓励。

3.幼儿交流操作方法。

4.教师根据幼儿操作、交流情况作简单小结。

5.提出问题:有没有不把蛋磕破就让蛋宝宝站立起来的方法?

(环节简析:对于幼儿来言,身边的事物和现象都能成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是他们每天能遇到,每天都会做的事。小班的幼儿特点是游戏贯穿一日生活,也就是说小班幼儿的活动开展离不开游戏,所以组织科学活动也同样要以游戏形式进行,教师的语言也要以游戏口吻去组织,让幼儿在玩中利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发现,去了解。)

(三)提供不同材料,请幼儿再次寻找让蛋立起来的方法。

1.出示并介绍为幼儿准备的各种材料。提醒幼儿注意事项:轻拿轻放、不将沙子乱撒。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试验。

3.教师观察指导,给幼儿提供帮助。引导幼儿使用各种辅助材料让蛋站立。鼓励幼儿多试、多想、多观察。

4.幼儿相互参观,交流方法。

5.师幼共同总结让蛋站立的各种方法。

(环节简析:丰富多样的材料可以让幼儿有更多地选择,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活动中,我们准备了丰富多样的材料,孩子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去选择材料和决定用材料做什么,不仅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按自己的新想法去解决问题,去发明,还有助于幼儿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能有新发明,能支配材料的,能解决问题的人,并使得幼儿有成功感。)

活动延伸: 蛋宝宝送礼物。

教后小记: 《纲要》中关于科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中,多次提到了诸如利用"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入手"等要求,这是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要求的具体体现。

一、生活隐射科学,激发探索的兴趣《纲要》还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的确,对于幼儿来言,身边的事物和现象都能成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是他们每天能遇到,每天都会做的事。我们要善于观察幼儿的兴趣,制定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小班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活动内容及形式能吸引幼儿,让幼儿主动去学,并乐于接受。蛋是孩子每天都能看到,几乎每天都在实用的食物,所以蛋对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然而蛋宝宝怎样可以站起来这个问题确是孩子们没有涉及过的,对于这样熟悉又有神秘感的内容孩子是最喜欢的,这种喜欢也激发了幼儿主动的去探索、发现藏在蛋里的秘密,也是支持我们活动成功展开的关键。

二、分层提供材料,体验成功的喜悦材料单一,会限制幼儿的发展及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剥夺了幼儿科学探究的机会与条件;而材料丰富多样可以让幼儿有更多地选择,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活动中,我使用了层次分明的多种辅助材料,如沙子、橡皮泥、瓶盖、瓶子、积木、报纸等。在诸多的材料中我们可以把材料分成两种,一种是直接可以完成任务的材料,如:沙子、瓶盖瓶子、橡皮泥等。还有一种是要通过操作的间接材料,如:积木、报纸等。幼儿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去选择材料和决定用材料做什么,使用直接材料孩子只要把蛋放上去就可完成,很快就达成了任务。尝试间接材料的孩子一开始并没有成功,我提示孩子可以想个办法把材料变一变,很多孩子听到提示以后把报纸揉一揉、积木搭一搭,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按自己的新想法去解决问题,去发明,幼儿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能有新发明,能支配材料的,能解决问题的人,孩子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游戏情境,感受操作的乐趣小班的幼儿特点是游戏贯穿一日生活,也就是说小班幼儿的活动开展离不开游戏,所以组织科学活动也同样要以游戏形式进行,教师的语言也要以游戏口吻去组织,让幼儿在玩中利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发现,去了解。活动以鸡蛋宝宝想站立开始,让孩子帮助鸡蛋宝宝解决难题,孩子们都非常热心,急切的想要帮助鸡蛋宝宝。在自由探索和提供材料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帮助鸡蛋宝宝解决了难题,孩子们畅游在鸡蛋宝宝的世界里,体验着操作活动带来的乐趣。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瓶和瓶盖的作用,能选择合适的盖子。

2.能积极尝试拧紧瓶盖,获取拧、按的技能,发展手部动作。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课件PPT、法袋、小蜗牛图片

2、收集各式带盖子的瓶子。

3、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话题,并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

教师:

(1)魔术小蜗牛逛超市。

(2)出示魔法袋,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谈话引出主题,并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出示PPT.

小结:没有了盖子,瓶子里面的东西会掉出来,会被弄脏,用时不方便,吃的东西就会变的不卫生。

(3)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谁能帮老师的瓶子找找盖子呢?”(个别幼儿探索)

二、幼儿动手操作。

1.讲明要求:四人一组,每人站在放有瓶子的桌子前面,把盖好的瓶子轻轻放进篮子里,瓶子都盖完了请小朋友坐回自己的位子上。

2.观察并引导幼儿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

3.鼓励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样盖瓶盖的。(盖好与没有盖好的各举一个例子)

小结:给瓶子找盖子,要找到跟瓶口一样大盖子的才能盖上,太大或者太小都盖不了,盖瓶盖可以用按的,拧的。(请小朋友一起试试,按和拧的动作)

三、游戏《找朋友》

幼儿听音乐找朋友:音乐开始拿瓶子和瓶盖的幼儿就互相找朋友(盖子要盖得上瓶子)。音乐停老师检查,并提问为什么找对方做朋友。反复玩两次。(第二次瓶子和盖子要互换)

四、结束:“小朋友真棒,我们一起回班上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会影响身体健康,

2、帮助有吮吸手指习惯的幼儿逐步克服这种习惯。、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二个指偶,一个高兴的表情,一个痛苦的表情。

活动过程:

1、出示痛苦的表情指偶,激发幼儿兴趣。

我叫大拇指,本来是和其他的手指一样长得直直的,又有劲又漂亮,但是我的小主人豪豪天天把我放在嘴里吮吸,我好难受!慢慢地,我变得很难看,做事也不方便了,小朋友,你来帮帮我吧。

2、提问:大拇指怎么了?(不高兴)为什么?(他难看,做事不方便)

3、手指有什么作用?(拿筷子,拿笔,穿鞋子,穿衣服,做许多事情)

4、当自己想把手指放进嘴里或看小朋友吮吸手指时应该办?(立刻放下并劝小朋友不能吮吸手指头)

5、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帮助了这个痛苦的大拇指,告诉他的主人要讲卫生,爱护自己的手指,豪豪在你们的帮助下,他再也不吮吸手指了。

6、出示高兴的指偶:谢谢你们帮助了我,现在我的小主人再也没有吮吸我了,我变得又有劲又健康了。

7、师和幼儿表演洗手儿歌的游戏。

红衣袖,白衣袖,洗手前,快卷袖。

手心手心搓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搓。

换只小手再搓搓,一二三,搓好了。

8、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从这一活动中我觉得,对于小班的孩子,可在教育中使用一些拟人的手法,多利用一些教具,多采用一些游戏的形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及方式,让孩子们喜欢、接受,学起来也更加的轻松。体现一个在学中玩,玩中学的乐趣。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让感知花生的特征。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探索剥花生的方法。

3、体验亲自动手操作的乐趣并懂得好朋友分享东西。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花生若干、盘子若干,空桶若干。各种积木。

配班老师分发材料,以及辅助教学,保育员组织纪律以及安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嘘,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啊,

幼:包包里面那我请小朋友来试一下看是不是从这里发出来的呢?是不是?

师:那我们一起来摸摸看里面是什么吧!有没有勇敢的小朋友想来尝试一下呢?你可以告诉我们你摸到得是怎么样的吗?

幼:硬硬的,不光滑,摇起来还回响……

老师:猜猜他是什么?

幼:……花生

(1)认识花生

师:我们在请其他小朋友再来摸一下我们刚才是不是像我们说的那样。

幼:……是的,硬硬的,不光滑,摇一摇也会响。

师:看,这是什么?轻轻地打开花生,

幼:(花生米)(硬硬的花生壳)里面住着花生米宝宝,

师:在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看,里面住着几个花生宝宝?我们一起来数一下!(老师在拿几颗花生让小朋友猜猜里面有几颗花生米宝宝)

(2)总结:我们吃的花生里面的花生米宝宝有的多有的少。

(3)认识花生米。

师:那小朋友看看这个花生米宝宝它穿了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呀?

幼:(穿着一件红衣服)

师:我们帮它脱掉红衣服,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白白的肉)

(4)总结:一颗花生外面有硬硬的花生壳,里面有好多花生米,白白的花生米穿着一件红衣服。

(5)师:小朋友知道了这么多那老师来考考你们了,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是什么啊?

二、探索剥花生的方法。

(1)师:是的,这就是我们的花生,好了,小朋友认识花生这么久了,想不想尝一尝他的味道呢?那我们就一起去自己动手吧!我们可以剥给好朋友吃,剥给自己吃,还可以剥给客人老师吃。(老师巡回观察、指导,提醒幼儿可以用桌子上的工具。)

(2)师:你是怎么剥花生的?(引导小朋友自己说出方法,并做示范。)

(3)师:现在我们小朋友都只知道了怎样剥花生,那我们现在做一个游戏叫看谁剥得又快又好,待会老师会给每一桌的小朋友发花生,每一桌小朋友一起剥桌子的花生,看那一桌小朋友剥得又快又好,那老师现在要提要求了,我们只能剥自己桌上上的花生,剥开的花生米要放在我们自己面前的空盘子里面,花生壳要放在我们都垃圾桶里面。现在小手放好,老师说开始的时候就开始一起剥花生。(发放花生,材料)开始......

三、结束活动。

恩,小朋友今天都收获了很不错嘛,待会就和好朋友一起吃吧。今天我们认识了穿了红色宝宝衣服的宝宝,今天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一看还有没有穿其他颜色衣服的花生宝宝?

教案二:

【活动目标】

1、探索剥花生的方法,感知花生的特征。

2、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3、体验亲自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花生若干盘、人手空桶一只、各种积木、剪刀、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情景,介绍故事的内容,了解故事捕捉信息。

师:小松鼠给小朋友带来一份礼物。

二、认识花生。

(1)直观形象了解了花生的外部特征

师: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呀?(一颗花生)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花生的果实长在哪里吗?(地里)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花生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花生是白色的,有长的,有短的;摸一摸,表面是不光滑的很粗糙;捏一捏,硬硬的。(观察花生的颜色、形状,体会摸上去的感受。)

(2)探索剥花生的方法,及进行剥花生比赛,激发幼儿兴趣。

(3)直观形象了解花生米的外部特征。

师:硬硬的花生壳里面住着花生宝宝,是什么?(花生米)看看,里面住着几个花生宝宝?我们一起来数一下!(宝宝有的多有的少)

师:那小朋友看看这个花生宝宝它长的什么样子呀?(穿着一件红衣服)

我们帮它脱掉红衣服,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白白的肉)

总结:一颗花生外面有硬硬的花生壳,里面的多花生米有的多有的少,白白的花生米穿着一件红衣服。

三、了解花生的吃法。

启发幼儿说出花生可以怎么吃:炒、煮、炸,做成各种花生制品,如:花生酥、花生饼干、花生酱等,边说边一一展示。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花生,知道了花生的营养丰富,要多吃花生,现在把我们剥的花生,可以送给好朋友吃,也可以送给客人老师吃。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科学教育目标,是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我设计这么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摸一摸,看一看,摇一摇花生,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能运用感观去感知操作,运用和体会。在第二个环节中,探索剥花生的方法,充分调动幼儿动手动脑的积极性,让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打开花生,为了养成幼儿探究问题的好习惯。设计第三个环节,认识花生米, 观赏花生食品,抛出一些问题,让幼儿探索。最后环节吃花生,花生壳作品制作,包含了《纲要》中教育幼儿的目标,乐意与人交往,合作分享,突出了与人交往和分享,让孩子相互团结,分享成果。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瓶子在宝宝的生活中多处可见,我们常见到宝宝抱瓶子、滚瓶子、推瓶子、踢瓶子、等,他们对用各式各样的瓶子玩游戏青睐有加。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我挖掘了瓶子对宝宝的教育价值和潜能,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经验,感受玩瓶子所带来的乐趣。

2让幼儿乐于参与操作游戏等活动,能大方地与同和老师交往,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活动准备:

1音乐:歌曲《照镜子》《大猫和小猫》《小老鼠和小花猫》。

2各种透明瓶子人手1个,瓶盖上贴2~4个五角星,玉米、蚕豆、花生等自然物若干。

3粘贴"老鼠"用的眼睛、胡子、尾巴。

4小猫胸饰每人1个。

 活动过程:

(一)瓶子操。

1宝宝扮小猫随《照镜子》音乐抱着瓶子(没有瓶盖)做操:变高、变矮、变胖、变瘦。2宝宝们互相比较瓶子的大小、高矮、胖瘦、长短。(二)盖瓶盖1世无双请宝宝仔细看看瓶子上缺了什么?并进一步引导宝宝认识瓶盖的各种颜色(红黄绿蓝白黑)。

2要求宝宝给自己的瓶子找个合适的瓶盖。

3数数瓶盖上点子的多少,并互相比较多与少。

4喂瓶娃娃吃东西,引导能力强的宝宝注意将五角星与食物数量相匹配。

(三)瓶乐会

1餐让瓶子来唱歌:宝宝摇晃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初步感受用力大小与声音大小的关系。

2演唱歌曲《大猫和小猫》,并用瓶子乐器演奏,提醒宝宝用力的大小要与歌词相匹配。

(四)瓶老鼠

1提问:小猫喜欢吃什么?

2观察瓶老鼠:引导宝宝用好听的语言描述老鼠的眼睛胡子和尾巴,如尖尖的圆溜溜的等。

3制作瓶老鼠:在瓶子上粘贴眼睛胡子和尾巴。

4音乐游戏"猫捉老鼠":把瓶子口的线拉开,宝宝牵着线走听到猫来了,快速逃跑。

  活动延伸:

1户外活动是可继续玩这个游戏。

2鼓励幼儿玩出更多有关瓶子的游戏,如"绕瓶子""赶瓶子"等。活动反思:

瓶子是宝宝喜欢的东西,宝宝对瓶子可以说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在宝宝眼里,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我针对儿童这个特点展开了活动。我为宝宝准备了充足的学具,让宝宝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表达,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从本次活动中可以看出,宝宝是不断地在动中学,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蛋是幼儿常常能够接触到的事物,尤其是农村幼儿,他们经常会看到母鸡孵蛋,鸡妈妈小心看蛋、护蛋的动人场景。蛋的脆弱、鸡妈妈的小心看护,这无非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题材,既能激发幼儿去探索保护蛋宝宝的各种方法,从中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而且还能感受鸡妈妈对蛋宝宝的爱,联想到妈妈对自己的爱,激发他们爱自己的妈妈。

活动目标:

1、探索蛋宝宝摔不破的方法,体验探索带来的乐趣。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熟蛋若干(并画出五官)、米、沙、海绵、棉花、泡沫套、铅丝、报纸、布头、袋子、橡皮泥、实物记录表1个、母鸡头饰1个、情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去鸡妈妈家做客,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引导语:我是鸡妈妈,我生了好多的蛋,太高兴了,想请小朋友们一起去我家做客。

2、幼儿随鸡妈妈,到家里。途中幼儿需经过一个门槛,师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从门槛的高处往低处跳。

二、引发思考并尝试保护蛋宝宝的办法

1、以游戏口吻:“我的蛋宝宝真淘气,也想从高的地方跳下去,可是我又害怕我的小宝贝会受伤,怎么办呢?”“小朋友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的蛋宝宝跳下去,且不会受到伤害呢?”师启发幼儿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

2、自由探索:在不让蛋宝宝受到伤害的情况下,让蛋宝宝从高处跳下去。

(1)第一次探索:激发幼儿小心翼翼地保护蛋宝宝,探索各种能让蛋宝宝跳下去又不会摔破的方法。

引导语:“请材料王国的朋友们来帮助蛋宝宝,让蛋宝宝也能跳起来。”介绍材料名称:米、沙、海绵、棉花、泡沫套、铅丝、报纸、布头、袋子、橡皮泥。

交待规则:①拿材料时要声音轻,动作轻;②注意安全,不将沙子弄到衣服上及眼睛里。③听到老师拍手的声音,就要赶快做回来。

(2)幼儿操作,师观察并及时鼓励。在观察中,重点让幼儿用各种辅助材料让蛋宝宝跳下去且不会受伤。鼓励能力差的幼儿多试、多想、多观察,用多种方法去尝试,帮助其树立信心,体验成功乐趣。

(3)集体分享第一次探索的经验。

请幼儿讲述并演示刚才自己尝试的几种能使蛋宝宝跳起来且不会受伤的方法,并针对刚才发生的蛋宝宝不小心摔破了,以及同样的材料可以用什么方法让蛋宝宝更安全,让鸡妈妈更放心等问题,激发幼儿进行第二次探索。

(4)幼儿第二次探索:什么样的方法更安全?

幼儿再次利用各种材料,深入探索。师重点引导幼儿用增加材料的量或结合2-3种材料为蛋宝宝提供更安全的跳的条件。

(5)集体分享第二次探索的经验。

师出示实物记录表,请个别幼儿讲述和演示自己想到的办法,并做记录。

共同讨论、对比哪种方法让蛋宝宝跳得更安全、更开心。

三、以“蛋宝宝送礼物”分小礼物,活动自然结束。

四、延伸活动:

拓展思维: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蛋宝宝的好朋友能帮蛋宝宝跳起来,让我们再去找找看吧。

活动目标: 1、探索蛋宝宝摔不破的方法,体验探索带来的乐趣。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熟蛋若干并画出五官、米、沙、海绵、棉花、...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