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级教案

《爬天都峰》教学课例及反思(精选11篇)

本文已影响 1.58W人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爬天都峰》教学课例及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爬天都峰》教学课例及反思(精选11篇)

《爬天都峰》教学课例及反思 篇1

【教材分析】

《爬天都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精读课文,安排在“快乐的课余生活”这个单元,是想提示学生:生活是宽广的,我们不光是在学校和家里获得知识,在自然和社会中也能得到很多启发。课文讲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设计理念】

本文表达上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对话语言朴实但内涵丰富。学习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学会运用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内容。我把课文分成三大板块,由爬山的情形引出两次“我”和老爷爷的对话,并把朗读和体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以说促情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互相鼓励,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2、懂得在人与人相处中要互相学习、互相鼓励。

【教学过程】

〖片断一〗

由学生初读课文的整体印象导入:

我们首先来看看天都峰。学生自由读课文──“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师:现在你们来到了天都峰脚下,你们会用你们的眼睛,脑袋感受到什么呢?生自由边读,边想像画面。

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天都峰,交流汇报。

生1:天都峰真高啊!它穿过了云层。

生2:天都峰真奇啊!

生5:天都峰真陡啊!

师:同学们真棒,从作者的文字中读出了天都峰的这么多特点。那么你能用你的语言把它们读出来吗?

学生练读,指多名学生朗读。

师:天都峰如此的高,如此的险,想不想看看?(出示天都峰的图片)再次指导朗读。

〖教学反思〗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 中 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会让文字里的很多内容跳出来。“跳”出来的便是学生悟到了的,在片段一里我引导他们想象和感悟。从较为简单的文字里,学生却读出了天都峰众多的特点,令人欣慰。我想边读边悟,天都峰的一切也就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了。

〖片断二〗

分角色朗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两名学生对读,师生对读,男女对读,抓住两句话中都有的“也”字进行分析悟请。

师:此时的老爷爷会怎么想呢?(师故作深思状)

生1:这么小的小姑娘都敢爬,我的年岁比她大,该给她做个榜样。

生2:我怎么能输给一个孩子?

生3:这么高的山,这么小的姑娘都敢爬,我一定得试试。

师:那小朋友心里又会是怎么想的呢?

生5:老爷爷都敢爬,我可不能输给老爷爷,那太丢人了。

师:是啊他们都从对方身上受到了鼓舞。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让学生丰富语言,受到文中情感的激励,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合理,语言丰富,课文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 想象空间。我引导学生从读中去思考,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教学点评】

杜卫红自评:

语文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情可以感人,情可以育人。《爬天都峰》一文,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处中,能给人以很多的启迪。因此,我将“体验情感”作为自己此课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以说促情,努力使学生较自然地将课文主人翁和作者的积极情感化为己有,并将在学生人生之路上刻下深刻的印迹。但课前对于学生的学情了解得不够深入,在课堂结构中的时间把握上不太准确,致使在课堂的后一部分实际的教学与课前的教学预设有所变动,文中体现人物不怕困难的语句“我奋力向峰顶爬去”“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这两句的品词析句练习没做,所以在以说促情这一环节时显得老师讲得多,学生悟得不深。从老爷爷和我登上山顶的喜悦中受到感染,去联想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事情,从内心感受到战胜困难的喜悦,只是留做作业而没有在课堂完成。

陈娅丽评价:

在智慧课堂展示中,我认真听取和学习了三年级杜卫红老师的精读课《爬天都峰》。杜老师的讲课极富激情,整堂课环节紧凑,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热烈。

从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能看出杜老师比较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全新的设计理念。教师特别重视对学生朗读的科学指导。如对天都峰的高和笔陡的理解这一节。老师发现学生不理解,读不出感情。在他们缺乏具体认识的情况下,借助图片和课件增加感性认识,见识到天都峰的险,又通过比一比,画一画加深理解,变抽象为形象,再次进行练读,效果就好多了。而对这一节的重点突破,是对后面理解一老一小都能坚持爬上顶峰十分难能可贵的极重要的铺垫。

整个的设计体现在课堂中都比较成功,只有小的建议希望杜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注意:即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尽量不要过多重复学生的回答,耐心聆听孩子表达清楚表达完整即可,老师自己少说一些,使教学的语言尽量精炼、准确。

《爬天都峰》教学课例及反思 篇2

1、教材分析

《爬天都峰》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中的第17课,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在与人相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2、教学目标

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会写“哩、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能正确读写“假日、抬头、云彩”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3、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4、教学难点

1.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的道理。

5、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天都峰,导入新课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教师介绍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读书时圈出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他们的意思。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出示词语,生读生评。

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攀着、辫子、笑呵呵、鼓舞、勇气、汲取

(4)出示生字。生读字、记字、写字、师生互动。

级、链、颤、攀、猴、念、辫、呵、相

(5)师生共同梳理难读的句子,生说师评价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2)想一想课文的叙述顺序,画出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句

教师投影出示:

在、、、、、、脚下(2-5)

爬上、、、、、、(6—7)

爬上、、、、、、之后(8—10)

(3)小结: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因为课文先写了爬天都峰之前,接着写了爬上天都峰的过程,最后写了爬上天都峰之后。

四、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5)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今天,我在教学《爬天都峰》一文时,有这样一个句子“我一会儿攀着铁链向上爬,一会儿手脚并用象小猴子一样”,我让学生照样子用“……一会儿……一会儿……象……一样”说一句话,有一个学生立刻就举起了手,我很高兴,就让他先说,他是这样说的:小明一会儿吃饭,一会儿睡觉,就像猪一样。我当时就让他坐下,生气的说:你怎么可以说出这样的句子呢?后来,原本想举手的学生都不敢举手了,课堂出现了僵局。下课后,我反复的想着这件事,我才发现自己在处理这个学生的句子时,方法不太恰当,以至于让更多的学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甚至以后的课堂中他们都不敢回答,因为他们害怕自己又说错了,老师会责怪他。或许,当时我这样说:“你的这个句子是正确的,但是你把人比成猪就不太恰当了,你能不能在想想别的句子了呢?同学们还有更好的句子吗?”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的。

这个问题不由的让我想到我们的课堂为什么死气沉沉,也许更多的原因是我们教师造成的。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顾及学生的感受,注意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适当的鼓励学生,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他们会在课堂中更积极、踊跃的发言,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

《爬天都峰》教学课例及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字,学会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及对于表达文间思想感情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力量、战胜困难的。

4、学习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读课文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相互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懂的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

[教学难点]

读懂文中爸爸的话;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理解重点句意的能力。

第二课时

内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过程: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孩子们都十分喜欢天都峰,那么怎样才能对同学的喜欢的

描写天都峰的这段留下深刻印呢?我教给大家一个方法,就是一边读一边想,把你的感受再用画表现出来。

2、先边读边想,然后画出天都峰

3、屏显————学生的画

a、绘画学生说出自己画这幅画的意图

b、评画————同学们,你们认为谁画的'好?为什么?

4、指导朗读: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你们能不能试着把它读出来呢?(生练习读)

抽读————评读————齐读

5、提问:这段里有个“似乎”是什么样意思?如果没有个这词,这句话的意思有变化吗?

生讨论后回答

6、请齐读第二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7、提问:(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圈点句画)从哪些词句可看出“我”的害怕畏惧?

(1)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8、问:是什么促使我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呢?请自由读3—7节,找出我心理的变化及产生变化的原因。

生自读勾画3—5节

屏显————“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1)为什么都带有“也”字?这话的意思是什么?

[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大)怎么也来爬呀?]

春面互相怀疑,实则表示敬慕,说明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9、我是怎么爬的?默读6、7节,用“。”标出写爬山动作的词

(1)“奋力”?(拼尽全身力气)

(2)“攀着铁链”“手脚并用”————爬山的艰难

10、引读第7节

(1)你从“终于”中体会到什么?(爬得辛苦,上后喜悦)

屏显————第二次对话

讨论(1)“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引导想象:

“我”和老爷爷看到对方来爬天都峰,分别会怎么想?

11、屏显————爸爸的话

(1)“汲取”?“我”和老爷爷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的话里懂得了什么道理?

(在人与人相处中,只要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学习,再加上自己的奋斗和努力,不管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三、总结延伸

1、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山峰退缩了,有的人望着笔陡的山道犹豫不前,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不知该如何前进……这时,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2、提炼: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当你们面对困难,挫折时,一定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气,战胜困难的。

教学反思

今天上课用两个课时讲了《爬天都峰》这一课。开课时以《黄山奇石》一课为导入,本计划让学生把这篇课文回忆着背一下,结果学生都忘得差不多了,于是我只得引学生背了其中的一段,学生回忆起当时的金鸡叫天都了。接着以爬山的前后为线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理解。在找自然段时,学生先讲学生们说前两段是爬山前,三到七是爬的过程,我当时觉得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很赞同,然后我们就这样进行了练习朗读及指导,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我抓住小女孩和老爷爷的对话和动作,说明他俩在比,这一点学生体会得较好,边想象了当时的情况边述说,不少学生都觉得这两个人很有意思大笑起来。学生在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时我让他们做动作并想象,学生读得有的都出了汗,接着让他们对比想象爷爷爬时的样子。有的学生就开玩笑似的说,爷爷也很奋力像老猴子一样……惹得我和其余学生忍不住哈哈大笑,本想忍住笑再找几个说一说,但却和学生一样笑得肚子疼,这时候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了,过了一会儿我忍住笑说:"看来同学们都认为老爷爷也很努力,所以他们爬呀爬,终于爬上了山顶。"然后进行读七八九段,学生就学会了对比。

在指导读六七自然段时,有个学生提出来个问题"为什么要用"爬"字呢 山上不是有台阶还有扶的铁链吗 "当时我就鼓励说:"她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她真动脑子!"然后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了一下,通过看天都峰的高等,学生知道因为山太高太陡,所以直起身子走可能走不动,大都是像猴子一样爬的,所以用爬山。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了解到课堂必须有一个主要目标把这个目标记在心里,让学生每上一节课就有一些收获。

《爬天都峰》教学课例及反思 篇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年幼,好动。课堂上应注意诱导和引导。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情境教学和媒体资源播放

五、教具准备

教学媒体:多媒体、风光片、幻灯片。

六、教学流程

一)资料交流,导入新课

(检查课前搜集有关关于本课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讨论、交流、汇报有关黄山(或天都峰)的资料。

2、板书课题。(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二)自学课文,合作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组内同学合作,检查生字读音,相机指导个别生字的书写。

3、指名分节接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4、了解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质疑问难。

(1)读了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精读自悟,边读边想

(一 )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1)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画画天都峰(课件显示天都峰的高和陡。)

6、根据自己的感受,感情朗读第二段。

7、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天都峰的高与险,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体会:互相欣赏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读中感悟。)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板书:

爬天都峰

在云彩上面

天都峰 爬得上去吗

挂下来

发颤

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一课既是老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也是我们新课程中的一篇课文,其的教学教育好处可见一斑。在教学《爬天都峰》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解决了生字的认读这一关,其次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让学生充分去朗读,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让学生丰富语言,受到文中情感的激励。比如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险上,我让学生多次朗读第二段,并在范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

在朗读到“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体会到天都峰的陡和险。在学习我和老爷爷相互的激励话语上面,我重点抓住了老爷爷和小作者的对话进行体验。让学生把下面两句话中体验:“小姑娘,你也来爬天都峰?”和“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个性是那个“也”字的体悟,老爷爷心理变化过程其实也是小姑娘的心理变化过程,学生有了对老爷爷的心理感悟以后,对小姑娘的心理变化及其原因就有了清楚的认识,表述时便能做到合情合理,并从中受到了感染和教育。

以及在体会爸爸的话中明白我和老爷爷是从别人身上得到力量的。“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到那里学生就能够体会到课文的用途和课文所表达的意思了。在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十分出色,做到了走进课文,充分地感悟,自由地表达。这堂课,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合理,语言丰富。

遗憾的是学生能理解到小姑娘与老爷爷是在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而再进一步升华到人与人相处也就应是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一点时,好像有些迷惑不解,是不是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这样的阅历,还是前面的铺垫还不太够?

课堂上是不是还就应增提一个问题:作者与老爷爷是素不相识的,但他们能相互鼓励,都能从对方汲取力量,那么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呢?那样的话学生可能就会想到人与人的相处,而不会停在小姑娘与老爷爷俩人身上吧!唉,新课程的文本该挖到多深呢,还是没有很好的掌握。

《爬天都峰》教学课例及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高与陡,读懂爸爸的话语。

⑵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⑶ 进一步学习上网浏览、查询、筛选信息资料;能应用 word、powerpoint 制作读书卡片或者演示文稿。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⑵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

⑶ 通过上网、合作学习等活动方式方法,在读中体验和感受。

3、情感态度目标:

⑴ 通过广泛的阅读,引导学生明白只有互相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共同进步的道理。

⑵ 上网浏览资料,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⑶ 在学习中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导读懂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读懂天都峰的高与陡以及课文中“我”与老爷爷有两次对话和最后爸爸说话的话。

【教学难点】

1、字音:“并”“似”等。

2、字形:“颤”“勇”“攀”等字。

3、黄山天都峰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要黄山天都峰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要理解它的高与陡,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是个难点。所以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了解与相关的知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发人深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进行反复阅读与拓展阅读引导理解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是个难点。所以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了解与相关的知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发人深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进行反复阅读与拓展阅读引导理解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导读课文,引导实践:

⑴ 自读课文,体会感受。

⑵ 小组研读,交流感受。

⑶ 集体交流,指导点拨: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理解重点语句。

重点指导读懂讲天都峰的高和陡的句子 抓住“抬头望” “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在云彩上面”“我爬得上去吗?”体会 “我”天都峰的高。

抓住“石级上边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从天上挂下来的”体会天都峰的陡。从而理解爬天都峰的困难,爬天都峰要有勇气与力量。

最后爸爸说的话引导结合上下文理解。

⑷ 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第二课时

1、复习字词,学习书写。

2、指导朗读,直抒胸臆。

3、拓展阅读,加深理解:

⑴ 广泛阅读,明确意向:

分别从“游黄山”和“榜样的力量”两个专题展开。

⑵ 深入阅读,收集信息。

⑶ 协同作业,各展所长。

⑷ 展示作业,引导反思。

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一课教学,有两点我觉得很成功。

一、针对课题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学生很乐意提问,并且一般问题都能在当时解决,这不仅鼓励了爱提问题的同学,更激励其他同学课前认真预习。重点问题是“他们是怎么爬上天都峰的”,梳理出这个问题,作为重点进行学习讨论。以学生问题定教学重点,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二是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突出了本单元训练重点。如第二自然段教学,通过多种读书方式,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中体会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再用画一画,评一评,读一读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感悟。对“小妹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启发学生紧紧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从抽象的“奋力”,到具体的“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再到“终于”包含的艰辛与喜悦,有词句意思的理解与指导,有读的训练,有情境、形象的想象,有情感体验的表达。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老爷爷怎样受小妹妹勇气鼓舞,下决心爬上天都峰的,对他为什么也能爬上天都峰的理解难以具体。这一环节教学,我采用静心读书、独立想象、自由练说、表演读等方式,借助前面学习的方法和认识基础,启发学生联系天都峰的特点、老爷爷的年纪和话语来合理想象,既扩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具体理解了老爷爷的话的内涵,顺利解答了问题,又较好展现了启发想象这一“放”的教学环节,落实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发展了语言。

《爬天都峰》教学课例及反思 篇6

教学内容:教科版《语文》第5册第10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陡”、“攀”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两个生字。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天都峰险峻的句子。

情感目标:初步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会认“陡”、“攀”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两个生字。

2.初步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激趣解题

出示天都峰的图片:小朋友,还记得黄山奇石里的天都吗?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有名的天都峰!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爬天都峰。(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里都写了谁去爬天都峰呢?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课文,把生字和多音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学生读好后,让他们再次读一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

3.老师觉得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你们琅琅的读书声了,谁愿意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4.指名读,给生字和多音字正音,简介鲫鱼背。

5.课文写了谁去爬天都峰?指名说“我”是怎样的人?课文是怎么描写老爷爷的呢?(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

三、再读课文,体会“险峻”

1.这一老一小都来到了这座奇险无比、令人生畏的天都峰,准备迎接挑战,课文又是怎么描写这座天都峰的呢?请你们读读第2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2.谁来读你画出来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出示句子: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①自由读这两个句子,指出从哪些词能体会到天都峰险峻,圈出来。

②指名说,板书:笔陡和从天上挂下来,并进行解释。

笔陡:陡是生字,请看老师写这个字。这样笔直陡峭的山峰就叫笔陡。

从天上挂下来:正因为山峰如此的笔陡,石阶旁边的铁链才会像从天上挂下来一样。

③指导朗读:

第一句:天都峰直入云霄啊!(生齐读。)

第二句:这么高、这么陡的石级,你能读出来吗?

④背诵写天都峰的句子。

4.小朋友站在这么笔直陡峭的天都峰下,他会怎么想?

他的心里直——发颤。你能给发颤换个词吗?

四、三读课文,体会“艰难、互助”

1.此时小朋友的心里非常害怕,那最后有没有爬上去呢?课文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齐读第7自然段。那究竟是谁使他克服了害怕心理,爬上了天都峰呢?(老爷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朋友和老爷爷的对话吧。

2.自由读课文3~5自然段,当小朋友和老爷爷见面时,他们彼此都问了对方同样的一个问题,请你们找出来。

指名说,出示: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吗?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吗?

一组互读对话,简单的问题,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并不平静的内心,他们在问对方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师:他们在彼此的身上找到了信心,决定克服困难,爬上去,所以老爷爷也点点头。

3.师生合作读课文3~5自然段。

4.他们说爬就爬,瞧,作者爬得多用劲!出示第6自然段,自由读,哪些词可以看出“我”爬得很用劲呢?圈出来。

5.朗读:这么险峻的山峰,小小年纪的我却能克服困难,坚持爬上去。谁能读好这个句子呢?

6.引读:老爷爷也会和我一样,奋力 ,一会儿 ,一会儿 。

7.我和老爷爷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会互相说些什么鼓励的话?

8.听了彼此鼓励的话,他们坚持爬呀爬,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齐读第7自然段。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写下来。

五、总结课文

是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付出汗水,怎能爬到峰顶。相信爬到峰顶后的这一老一小会无比的喜悦,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分享吧!

反思:

中年级是过渡阶段,课文中有些生字学生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还应该注重字词的教学。在揭题环节,我就让学生拿起笔来写写题目中的生字“爬”、“峰”,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写字时间。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我结合课文的讲读进行教学。这样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提高了效率。比如抓住“笔陡”这个词语进行理解,“发颤”结合语境通过换词进行理解。

扎扎实实背句子。背诵是积累语言的方法,学习语言需要适当的记忆。学生积累

《爬天都峰》教学课例及反思 篇7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暑假、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4.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准确掌握“居然”、“终于”、“汲取”等较抽象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1.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2.教育学生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爬过山吗?能谈一谈你爬山时的感受吗?

2.有一位小朋友,她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峰——天都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她都有哪些感受。

(板书:爬天都峰)齐读课题

3、提出学习目标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2)通过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给课文的自然段标明序号,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你不能理解,在书上画出来

二、展示学习成果

1.我会读生字新词。

2、我能流利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这篇课文,讲的是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

起爬上了天都峰。

4、请同学们把自己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对于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如果学生之间能相互帮助理解的,尽量鼓励他们相互帮助理解。)

……

三、激发知识冲突

四、知识拓展延伸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自己查找资料或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试着理解下列问题: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2)我和老爷爷、爸爸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对于“奋力”“终于”“居然”这些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

(3)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爬天都峰》。

2、提出学习目标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3)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4)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1、针对学习目标,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

2、展示朗读。

小组内共同来练读,个人读。

3、学文展示

(1)“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句话中的“云彩上面”就是说天都峰非常高。“啊、哩”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的惊叹,烘托了天都峰的高。

(2)“我爬得上去吗?”这句话也突出了天都峰的高,这句话写的是对自己能不能爬上天都峰的怀疑,也衬托了天都峰的高。

(3)“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这句话中的“笔陡”“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能突出天都峰的陡,因为“笔陡”就是笔直笔直的;“从天上挂下来的”是说天都峰特别陡,所以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陡;“真叫人发颤”表达了“我”当时害怕的心态,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4)“我”看到的老爷爷“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通过对老爷爷的描写,可见他年岁已经非常大了,“我”看到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于是勇气倍增,不再犹豫,并和老爷爷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5)“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我向峰顶爬去”一句加上“奋力”能使我们感受到爬山不容易。

(6)“终于”指“我”和“爸爸”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用上“终于”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爬山很费力,很不容易。

小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这两个词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7)“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用上“居然”一词能使我们感到爬天都峰很不容易,但只要有勇气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8)小妹妹爬山的勇气使老爷爷增添了勇气,老爷爷爬山的勇气又使小妹妹增强了爬山的信心。

4、创作性展示

(1)我想对小妹妹说……

(2)我想对老爷爷说……

三、激发知识冲突

从这件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四、知识拓展延伸

感受人物对话,结合身边的事,写一段对话。

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一课既是前面大纲中的教材中有的一篇课文,也是我们新课程中有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在这一课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有课前进行了预习,也可以称作简单的自学。要求是:

1、自己读一遍课文,把生字、词语和自然段。

2、再读课文,把生字和词语多读几遍,把生字和词语记住。并且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再读课文,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以下形式说一下。(什么时间,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

4、再读课文,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并试着自己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自己有课前进行了自学,如果学生能够自己把课文预习好的话。上课就事半功倍了。课堂上,老师对生字和词语进行听写,检查过关(过不了关的让组长下课后再听写过关,直到全部过关为止),这就节省了不少时间。然后就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这一课中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比如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险上,我让学生多次朗读第二段,并在范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在朗读到“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体会到天都峰的陡和险。在学习我和老爷爷相互的激励话语上面,我重点抓住了老爷爷和小作者的对话进行体验。让学生把下面两句话中体验:“小姑娘,你也来爬天都峰?”和“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以及在体会爸爸的话中知道我和老爷爷是从别人身上得到力量的。“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到这里学生就能够全部的体会到课文的用途和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了。

《爬天都峰》教学课例及反思 篇8

教学难点:理解课后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 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第3课,这节课来深入理解课文。

(师将课题误写成“登天都峰”)生质疑。或从读题中发现错误。

2、释疑:“爬”和“登”不一样吗?(生答)就用“登”不行吗?带着这个问题小声地读一遍课文。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师改课题“爬”,齐读课题。

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来描写天都峰的呢?

二、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

1、听读:其他同学请你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把文中的语言变成自己脑中的“图画”。出示图片。在你脑海中出现了吗?

2、自由读:那我们再加深一下印象。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拿出笔,边读边圈点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词句,在读中仔细体会。

(1)师:天都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板书。高到什么程度?你能读出来吗?评。——创设情境,指导再读——生练读。

“陡”——板书。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生读)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词更能体现它的陡呢?——演示法或举例体会“挂”——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生读,评。

“我”的心理感受怎样?(板书:犹豫)

(2)齐读。谁能把这段完整地读一读?想读的都站起来,我们一起来读吧。板画天都峰。

3、引导质疑:面对着又高又陡,看上去就让人发颤的天都峰。文中的小朋友最后爬上峰顶了吗?快速扫读课文,找出描写爬山结果的句子。!(板书:终于)

师:从开始的犹豫到最终爬上峰顶,你想知道什么?生答,师板书:?

---小结:“我”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呢? (出示)

三、再读课文,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1、现在就请你再默读一遍课文,围绕这个问题(1)把你感悟最深的句段,画一画,仔细读一读。(巡回指导时提示:养成动笔读书的习惯。)

(2)小组交流。屏幕出示:先概括“我”能爬上天都峰的原因,再具体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汇报。

2、师:谁能代表小组来说说你们的体会?(以下随学生回答的顺序出现-跟着学生的思路走)

(一)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生答,师:其它小组同意他们的意见吗?——板书:鼓舞。

谁能具体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这样认为?这一老一小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爬山前(第一次)对话:(生具体答)追问:怎样的一位老爷爷?你能读出来吗?这一老一小互相说了什么?指一桌来读。

屏幕出示:“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对,咱们一起爬吧!”

自由读:从一老一小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也”(屏:变色)——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评读。同桌合作读。

还有不同的感受吗?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对”(屏:变色)——下定决心。怎么读?(坚定些)——指名读,评—齐读。

这一组从爬天都峰前他们的对话看出是老爷爷鼓舞了我,哪个小组还有补充?

生读“我”爬上峰顶后说的话(屏幕出示)同意吗!

(二)启发想象:体会老爷爷也是受鼓舞爬上峰顶的。

1.通过刚才的对话,我们知道,“我”是受老爷爷的鼓舞才有勇气爬天都峰的,那么老爷爷呢?他是不是一开始就敢爬天都峰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生读老爷爷的话。(屏幕出示) 换词法理解“居然”

(2)自己读一读,从老爷爷的话中,你想到了什么?

师:在小朋友的爬山鼓励下,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敢爬天都峰了。

2. 屏幕出示:第二次对话。现在老师把这一老一小爬上峰顶后的对话放在一起,你再读一读,看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师提示)

回答:(1) 都有“勇气”。(变色)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2)他们的第二次对话其实是在?-互相道谢。追问:他们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现在你知道了吗?板书:互相(鼓舞)

3.师指导读第二次对话:这一老一小在互相鼓舞下,都能鼓起勇气爬天都峰了,那么爬上峰顶后,他们的心情如何呢?你能试着把他们激动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吗?指一桌读,评(导读)—同桌练读--全班师生共同分角色朗读

看到“我”和老爷爷互相道谢,爸爸说了什么呢?

(1)指名读爸爸的话(屏幕出示)

(2)自己默读一遍,体会一下。“汲取”是什么意思?“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有什么意思?现在你知道爸爸为什么这么说了吗?

(三)个人的奋斗和努力。(爬山的艰难)

过渡:有了互相鼓舞,有了决心,这一老一小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么?谁能具体说说?

(1)“我”是怎么努力的?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6.7段——你有什么感受?(爬山艰难)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用笔画一画。

(2)“奋力”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读出拼尽了全身的力气呢?指名读齐读。

想象一下“攀着铁链”“手脚并用”是什么样的?(可以做做动作)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师:多危险,多艰难啊!该怎么读?

指名读,评。

句末的省略号让你想到了什么?

(3)体会用词:下面老师接着读,请同学们仔细听:“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问:发现了什么?少念了个“终于”。——没有它不行吗?请你自己对比着读一读(屏幕出示两句话),体会一下。——指生答。——这个终于用得多好啊!这句话该怎么读?(前面艰难,重而慢;后面高兴,轻而快)谁来试试?——评读——谁能用“终于”说一句话?

(4)齐读这两段。

师:文中的小朋友就是这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板书:奋力攀登。

四.总结全文,再读中心句,升华主题,明白道理。

1、开始你们提出的问题:这一老一小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现在大家明白了吗?那么,看着老师的板书,谁能总结一下?

2、师:课文最后爸爸笑着说的话也是对这一老一小能够克服重重困难爬上险峰的赞扬,让我们也学着爸爸,笑着赞扬一下这一老一小吧!(屏幕出示,齐读)

3、从爸爸所说的话中,你还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拓展活动。课文结束了,可故事还没有完、

教师引导:(屏幕出示)“我”和老爷爷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他们会怎样向游人介绍爬天都峰的感受?

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是一篇哲理意味较强的文章。要体会老爷爷与“我”对话的深刻含义,体会到成功需互相鼓励。对于还未经历多少人生的三年级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的。这是此课的一大难点。也将是我下面反思的重点。

总的来说,课堂上呈现出的总体情况是:发言的较少,课堂气氛略显生硬,安静,学生对问题主旨的领悟较慢。特别是在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上,有的学生理解得不透彻,读不出站在天都峰脚下那种惊讶之情,通过教师的指导稍好一点。

另外,本文的主旨是如何战胜困难,我忽略了学生实际生活,没有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来谈,因此主题的揭示就显得单薄、苍白。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个人认为有几个环节处理得不错:生字的小组自学、攀峰情景的再现及朗读指导。我以自己的朗读带动起全班的气氛。在理解的基础上赛读、巩固得还不错。

所以我想,如果我前面的铺垫能深入下去的话,在此基础上的理解及朗读会更好。

《爬天都峰》教学课例及反思 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语气和心情。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

3、学习“边读边想,自读发现”的学习方法。

【设计理念】

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教学中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实现完全自主的学习方式。对课文的理解、对词句的训练,教师不作一次讲解,不提一个问题,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品味,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略。

二、讲读课文

1、初读课文:

⑴轮读(学生评)

⑵开火车读(学生再评)

2、再读理解课文:

⑴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用“~~”划出;对你最有启发的句子用“——”标出,标完后练习读,多读几遍,看谁读得好。

(学生读自己划的句子)

⑵读后交流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再向全班交流,教师适时作点拨)其要点:

①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感受词语:“云彩”“笔陡”“天上”“挂”理解天都峰的险、高;朗读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时读出畏惧心理。

②“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中的两个“也”表明了“老爷爷”年龄太大,“我”年龄太小,让人不敢相信会爬上天都峰,但又可以从对方汲取力量,因此,“一起”“也”要读出彼此称赞的语气。

第二次对话:抓住词语:“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体会爬天都峰的艰难。朗读时要体会“我”和老爷爷的激动心情,突出“勇气”“居然”。

⑶交流对你最有启发的句子:

指导要点:“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应该联系前面的“也”“一起”来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自由组合,可以找自己最要好的朋友)

4、表演读。(读后评)

三、词句练习

1、读下面词语:

云彩似乎发颤白发苍苍犹豫奋力终于笑呵呵居然汲取

2、读、背上面词语所在的句子。

3、用上面的词语说一句、几句、到一段连贯的话。

四、总结谈话

略。

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一课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课堂上,我首先对生字和词语检查过关,然后就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这一课中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读6、7自然段时,有个学生提出个问题“为什么要用‘爬’字呢?山上不是有台阶还有扶的铁链吗?”当时我就鼓励他说:“他提出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真是肯动脑筋的孩子!”然后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了一下,通过看天都峰的高,(图片和课件)学生知道因为山太高太陡,所以直起身子走可能走不动,大家是像猴子一样爬的,所以用爬山。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了解到课堂必须有一个主要目标把这个目标记在心里,重点解决这个问题,你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让每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一些收获。

《爬天都峰》教学课例及反思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战胜困难。

3、抄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资料。

2、想办法学会课后生字,会读,会组词会记。

3、会读课文,会思考课文后问题。

【教学过程】

一、步骤过程教学预设设计意图

介绍黄山 请说说你了解的黄山美景。创设平台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课外所得。

二、检查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2、考一考字形:

鱼+即 口+可 爪+巴 尸+古

大+田 口+自

3、猜一猜:

大手抓住双木树杈(攀)

一点一回头,一日一日一页树(颤)

4、比较组词

陡──徒 莲──链 峰──锋 辫──瓣

钓──钩 耍──要 装──妆 冒──昌

拢──扰

6、注意区别多音字:似形式多样对字词进行检测。

三、检查初读 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课文大意: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板书:爬天都峰

2、课文叙述顺序:

爬天都峰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

了解大意

理清顺序

四、理解最后一句话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说说:“你们”指的是谁?一“老”一“小”各指谁?“汲取”什么意思?从别人身上,从谁的身上?学着爸爸笑着说说这句话。

引发思考:

1、天都峰是怎么样的?他们一老一小为什么要爬上去?

2、他们一老一小怎么样从对方的身上汲取力量的?

先领悟结果,再回头再探原因。

五、学习第一段至最后一段

1、探究为什么爬?

⑴ 假日游览黄山。

⑵ 无限风光在险峰,为了能看到大自然更奇妙的美景,领略无限风光。

2、探究天都峰的“高”“陡”。

⑴ 高: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⑵ 陡:笔陡的石级,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

读一读想一想天都峰的“险”。

3、探究“我”与老爷爷的心理。(分角色朗读体会描写的句子)

4、 想像老爷爷怎么样攀登的,用“一会儿……一会儿……”“使劲”“竭尽全力”“像……似的……”说话。

5、想像一老一小怎么样用语言互相鼓励。 读出险峻、峭拔,难以攀登,难以上青天的感觉。

为什么互相询问?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理解“居然”,爬天都峰对老人和小朋友是难以掌握的事情,但是他们做到了。

六、引导思考 对话朗读。说说爬天都峰对在这一老一小是很难的事。他们为什么能做到呢?讨论后明白:一是他们个人努力奋斗;二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读一读他们相互道谢的话) 让学生明白他们能做到的原因和互相道谢的原因。

七、总结收获

1、对话描写精彩;从对话中可以看出“我”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过程。

2、描写天都峰险峻写得好。写出了天都峰的高,高得如上青天。陡得直上直下。“挂”字用得妙,形象地把天都峰的陡体现出来了。为下文爬天都峰准备,突出作者表达的思想:在困难面前,善于与人合作,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学习学好对话,让学生明白描写的作用。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我 老爷爷

爬?发颤! 下不了决心

“您也来爬?” “你也来爬?”

“我看您……才” “要不是你,我还”

谢谢您 谢谢你

汲取

终于 居然

力量

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一课既是老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也是我们新课程中的一篇课文,其的教学教育意义可见一斑。在教学《爬天都峰》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解决了生字的认读这一关,其次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让学生充分去朗读,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让学生丰富语言,受到文中情感的激励。比如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险上,我让学生多次朗读第二段,并在范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

在朗读到“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体会到天都峰的陡和险。在学习我和老爷爷相互的激励话语上面,我重点抓住了老爷爷和小作者的对话进行体验。让学生把下面两句话中体验:“小姑娘,你也来爬天都峰?” 和“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特别是那个“也”字的体悟,老爷爷心理变化过程其实也是小姑娘的心理变化过程,学生有了对老爷爷的心理感悟以后,对小姑娘的心理变化及其原因就有了清楚的认识,表述时便能做到合情合理,并从中受到了感染和教育。

以及在体会爸爸的话中知道我和老爷爷是从别人身上得到力量的。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到这里学生就能够体会到课文的用途和课文所表达的意思了。在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十分出色,做到了走进课文,充分地感悟,自由地表达。这堂课,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合理,语言丰富。

遗憾的是学生能理解到小姑娘与老爷爷是在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而再进一步升华到人与人相处也应该是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一点时,好像有些迷惑不解,是不是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这样的阅历,还是前面的铺垫还不太够?

课堂上是不是还应该增提一个问题:作者与老爷爷是素不相识的,但他们能相互鼓励,都能从对方汲取力量,那么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呢?那样的话学生可能就会想到人与人的相处,而不会停在小姑娘与老爷爷俩人身上吧!唉,新课程的文本该挖到多深呢,还是没有很好的掌握。

《爬天都峰》教学课例及反思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文中出现的四个字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感受钱塘江大潮来时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你一定去过许多旅游胜地、大山名川,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下自古以来被誉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板书:

观潮

(齐读课题)

二、预习入手,了解学情

1、昨天回家都预习了吗?读课文了吗?老师把检查的权力交给大家:

⑴ 同桌互读互查:

同桌互相读课文,每人读一段,合作将这篇文章读完,看是否读正确、流利了;如果你的同桌读得好,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扬他,如果你的同桌在朗读时遇到了困难,也请你帮帮他,好吗?

(反馈情况:获得表扬的同学请举手。)

⑵ 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课文读过了,生字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

课件依次出示词语:

据说 笼罩 薄雾 犹如 霎时 余波 恢复 涨高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踮着脚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风号浪吼

(开火车读,齐读。)

⑶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吗?

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是习作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学习写作方法是重点。今天的课虽然是奔着这个重点去的,但是上得很枯燥,我还不能完全从文章跳出来,把它当做一个例子来看。

上课的条理仍然不够清晰,我觉得还是对文本把握的不到位。孩子们听得半睡半醒,这节课的效果好坏,一目了然。

教参上指出,本篇课文需要孩子掌握的,是要体会作者是用“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来把爬山过程写清楚的。

因为文中出现了大量的对话,联想到学生们平时作文中最擅长的“机器人对话”描写,我不禁把重点改成了,学习文中的对话描写,可以在“说”字前,对人物的动作,神态加以描写。比如:他点点头,笑着说:“……”。她头也不抬的说:“……”同时对标点符号的运用,适当渗透。

然而还不敢把教参的重点抛在一边,所以这堂课上的有点乱,没有主次。其实,写到这里,我心里已经清楚,关键原因还是在于,备课不到位,不够细致。想起于永正先生的“备课”,课文中涉及到的字或者将要板书的字,他一定会在课前练很多遍,直到写好为止。我为自己的“轻描淡写”式的备课而脸红。

以后还是要加强自己的备课。同时还要加强自己的表达能力,语无伦次,缺乏组织能力是我的常态,我必须要改掉它。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