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级教案

《孔乙己》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本文已影响 1.58W人 

  《孔乙己》教学实录

《孔乙己》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师:在大家仔细阅读了《孔乙己》一文后,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一个 的孔乙己。(教师板书)请大家用一个词评价孔乙己。

生1:一个好喝懒做的孔乙己,我用“好喝懒做”评价孔乙己。

师:何以见得?

生1:小说中第5小节中写道:“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

师:“好喝懒做”一词揭示了孔乙己性格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好喝”,另一方面是“懒做”。我们先说说孔乙己的“好喝”。刚才这位同学指出文中一个结论性的语句,我们能不能再从小说中找出具体的信息来表现孔乙己的“好喝”与“懒做”呢?

生2:文章第4、5、6小节就写了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的情形;第11小节又一次写到了孔乙己到酒店喝酒的情形。可见他是“好喝”。

师:说得有道理。他在小说中第一次出场时付账是怎样的情形,后来呢?

生2:第一次是“便排出九文大钱”,后来是“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师:“排”是一种怎样的动作?“摸”又是怎样的动作呢?哪个同学能够为大家模仿模仿?

一名学生模仿,许多学生笑。

师:大家是觉得诸老师让这位同学模仿孔乙己的动作这样的教学好笑呢,还是领略到鲁迅先生用词精妙而会心一笑呢?

生3:我觉得孔乙己的动作可笑,从中也可以看到他的性格很可笑。

师:性格怎样可笑?

生3:他略有几个钱,就在人们面前炫耀,“排”出九文大钱,显示出其傲慢神情,显示出“财大气粗”的神情,也表现他看不起短衣帮,其实也未必比他们有钱。而“摸”则显示出他的困窘,他没钱的时候就“摸”出四文大钱,说明他底气不足。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大家再探究一下,孔乙己最后一次来咸亨酒店时,用“摸”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生4:我认为“摸”字可以表现出孔乙己的钱不多了,如果钱多,一把就可以掏出来,用不着摸。

生5:我认为用“摸”可以和身着衣服有关,孔乙己钱不多,这四文钱,我想嗜酒如命的孔乙己一定是视若珍宝,一定要深藏,他一定会藏在破夹袄的最保险的口袋里,千万不要丢掉呀。(大家笑)

师:你这样说,倒让我想起了上个世纪80年代,诸老师去南京读书里,带了些钱,我母亲就将钱用针缝在裤子一个很深的口袋里。(学生笑)那个时代人们物质缺乏,因而格外珍惜。这可以作为你的理解的一种注释吧。

生6:我觉得可能还与他用手走来有关系,小说中写道“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你想,他用手走这么长时间,手会发麻,掏钱也不利索,只能慢慢地“摸”了。

师:你思考得很深入,分析得十分细致。鲁迅先生的作品往往一字传神,从这两个词中,我们体会到先生的语言表现力。

刚才我们这位同学说文中两处提到了孔乙己到店中喝酒,我觉得喝两次酒也不能说他“好喝”呀?我们能不能再找一找文中能够体现孔乙己的“好喝” 语句呢?

生7:我从“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中可以看出,孔乙己经常到店喝酒。

生8:我从“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中的“每每”一词,也可以看出孔乙己经常到店喝酒。

生9:第10节中掌柜的“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一句中也可以看出:掌柜发现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从反面突出了孔乙己经常来。

生10:第11节中,“听得一个声音”“却很耳熟”,“耳熟”一词也可以反映出孔乙己经常到店喝酒。

生11:我觉得第8节中的“有几回”也可以折射出孔乙己经常到店,这一段说明小孩子围着孔乙己要茴香豆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师:大家读得很细,我们常说“于细微处见精神”,我们的阅读,就应当提倡这样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入文本,才能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领会作品的情感。那么小说中何处体现了他的“懒做”呢?

生12:第4节中写道“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就体现了他的“懒做”。

生13:他不愿做事,“偶然做些偷窃的事”,后来偷丁举人家的书,也能说明这一点。

师:诸老师想问一句,他为什么会“好喝懒做”呢?或者说,什么原因使他变成一个“好喝懒做”的人呢?这其中折射出他怎样的性格?

生14:我觉得孔乙己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人,一个一心想向上爬的人。

师:何以见得?

生15:他“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终于”一词说明他一直想“进学”,说明他想搏一个功名。

生16:他一直穿着长衫,尽管“又脏又破”,“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师: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生16:长衫是读书人的标志,是有身份的标志,他不愿脱下那件长衫,是说明他不想承认自己贫穷窘迫的生活状态,不愿意与短衣帮为伍。可见他想进入上层社会,在这一个点与范进是相似的。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孔乙己与范进接受了相同的教育,他们有着相同追求——获取功名。所不同的是,范进在这场搏杀中成功了,社会少了一个腐儒,多了一个贪官污吏。而孔乙己则沦落下去。诸老师每每读《孔乙己》,常常这样想:孔乙己终其一生,他也不愿意脱下他的长衫,可是最后他不得不脱下,因为残废的他,怎么也不用穿长衫了;他一生都想踱进咸亨酒店,坐下来喝酒,他终于坐下来喝酒了,只是他永远站不起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呀。

还有谁补充?

生17:我觉得他与小说中的“我”的一段对话,也折射出他一心向上爬的性格。

师:请作一点分析。

生17:小说第17节中说“记着!这些字应当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他好为人师,教小伙计一个字,本也无可厚非,但偏偏要他“记着”,目的是为了做掌柜时用,这就不妥了。

师:经过大家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了孔乙己那热衷功名的性格,但为什么说这一性格是其“好喝懒做”的原因呢?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18:我是这样理解的:正是因为他热衷功名,所以他一直想考一个秀才,甚至想考一个举人什么的,就如同范进一样,所以他考了许多年,“终于没有进学”,长期的赶考生涯让他丧失了营生的能力,所以他就只能“好喝懒做”了。

师:我同意你所说的客观上他渐渐地丧失了谋生能力,那他如果主观上想去营生,慢慢也可以“营生”呀。你们看看,孔乙己具不具有“营生”的能力或者先决条件?

生19:应该有的,他字写得好,可以帮人家抄书;再者,反映那个时代生活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中,像孔乙己这样会写字的人,还可以帮别人代写书信。我想他应当能够独立谋生。

生20:他身材高大,做苦力也行,身材高大的人,不应该养不活自己。

师:你说的有道理。这么说长期的备考生活使得他“营生”能力下降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他本身就不想去参加体力劳动,或者做代写书信一类的事,这就说明——

生18:他好面子,好虚荣,以参加劳动为耻。

师:你这样说,加上你前面所说,这样的分析就全面了。他“好喝懒做”的根本原因就是他所受的教育是以体力劳动为耻,他的思想就是“万般皆下品,唯为读书高”,他根本就看不起体力劳动者。正是因为如此,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就不可避免。

大家讨论讨论:孔乙己的悲剧结局究竟是怎样的?

生21:他死了。

生22:应该说是“可能死了”。

师:你们俩人的意见不是差不少吗?

生22:他是说孔乙己肯定死了,我是说可能死了,一种可能性,俩人意见还是有区别的。

师:哦。(生笑)诸老师想知道孔乙己到底死没有死?

生22:我坚持我的观点:可能死了。小说第13节说“大约的确死了”,“大约”一词就是我发言的依据。

生21:那“的确”一词,又作何解释?(其他学生起哄,笑)

师:是不是搞个投票决胜负?(生笑)

生22:支持我的举手。(极少部分学生举手)

生21:支持我的观点的举手。(大部分学生举手)

师:猜猜诸老师现在会说什么?

生21:少数服从多数。(其他学生起哄,笑)

生22: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其他学生起哄,笑)

师:你们都错了。我们无论发表什么看法,均当言之有据。

生(齐):哦——(笑)

师:据从何处来?

生(齐):从文章中来——

学生再读文章,筛选信息。

生23:孔乙己肯定会冻死。书上说“将近初冬;我整天靠着火电厂,也须穿上棉袄了”,而孔乙己却“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这该多冷呀!“我”管温酒,与热水打交道,而且要靠着火,穿棉袄,而孔乙己只能瘫坐地上,他会被冻死。

师:说得好。

生24:他会病死。还是这一小节中,他“黑且瘦,已经不成样子”,原来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那时已经落魄之至了,现在“黑且瘦”可能就是被打伤了,大病一场,还会继续得病而死。

师:有道理。


1.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我爱这土地》教学反思

2.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那树》教学反思

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热爱生命》教学反思

4.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反思

5.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文翻译全集

6.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文归纳练习

7.九年级语文下册《14.变脸》课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