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鲁迅《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说课稿

本文已影响 10K人 

我说课的内容是鲁迅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下面我将本课的教材地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法的选择、教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鲁迅《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说课稿

 ( 一)、说教材

鲁迅的文章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侧重于对现实的批判,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讲,继续学习诗化语言的精炼性与生动性,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体会描写与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有机结合;进一步的培养语感的同时,养成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的能力与习惯;联系文章的背景与学生的生活与情感,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理解社会与人生。

本文是一篇散文诗,文章以对话为主,围绕奴才与聪明人、傻子诉苦的三个片段,鲜明而形象的刻画了三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嘲讽了世故,虚伪的聪明人维护旧社会的可憎面目;鞭挞了卑微、不满生活现状的奴才却甘心为主子作恶可恶行为;同时也赞颂了表面粗野,敢于反抗的傻子与旧社会坚决抗争的斗士行动。

此文在写人叙事方面很有特点。在写人方面,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语言与神态特征来刻画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叙事方面,以对话为主,主线(奴才为主线)鲜明,脉络清晰,含义深刻。对于这样一篇的文章通过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多角度的走近、认识这位名人,更有利于通过学习来感受先生剖析现实、敢于批斗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在体验式阅读中培养正确的为人观;同时这样一篇较典型刻画人物的文章,语言幽默、生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品评语言与人物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写作也提供了一个范例;况且有许多经典的语言值得学生品味。这样的文章可以说无论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培养、能力的提高,还是情感的提升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目标中规定:在通读课文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文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讨论疑难问题;同时对作品有思想感情倾向的,能联系背景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根据课标内容和单元学习要求,我确定本课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说出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并积累文中的字、词、句;

⑵ 阅读课文,并能自主的复述文章的内容;

⑶ 分析人物形象,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

⑷ 学习以对话的方式,多种描写方法并用揭示人物思想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⑴ 自主收集资料,预读文章,完成目标1;

⑵ 快速阅读,熟悉文本,复述故事内容;

⑶ 运用圈点勾画精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与性格;

⑷ 联系文章背景,深入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

⑸ 拓展延伸,感受优秀作品的现实意义。

在此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向作者和课文质疑,大胆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实践师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充分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到学生与方本,学生间及师生的多边互动。在此还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更好的实现对课文的多角度的解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文中三个形象上能反观自己及周围的人,提高辨别真与假、美与丑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磨练,语文能力不断增强,思想也日益变的成熟起来。他们思维活跃,却又内敛不爱张扬;他们接受能力强,却又懂得舍取有自已的主见。对于以刻画人物表现作者思想的文体知识有一定分析的基础,并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接受能力也很强,懂得取舍,并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分析文章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应不难,但本文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对于十五六岁的学生来讲,很难身同感受的,根据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及一些极有感***彩的句子,因此提供一定的背景资料和适当的示范解读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深入的理解文容。

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自主的分析文章,并运用有感情诵读的方式来揣摩人物心理和性格。

难点:

联系作者的生平及文章的背景,理解其深刻的内涵。

 (三)、说教学方法

1教学选择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应重视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从而使其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总结方法形成习惯。为此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复习导入法、情景朗读法(整体感知)、指导归纳法(品评人物)、问题引导法(探究文旨)、板书辅助法(小结)、随堂练笔法(扩展延伸)。

2学法选择

课标关于教学建议中曾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理解、欣赏能力。我觉得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与参与者,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法的指导。为此我采用以下的学法:

自主预习法、复述法、圈点批注法、小组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依托于文本,努力的为学生创设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的走进文本,读出兴趣,体味情趣,从而悟出道理,张扬个性,体现课标中“鼓励学生自主有创意阅读”的精神。为更好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了复习导入,言说作者、情景朗读,速读感知、品评形象,挖掘内涵、探究思考,当堂写作四大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言说作者

这节课我妈继续学习鲁迅先生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我找同学来介绍一下作者,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之前学过鲁迅的哪些作品?你能不能结合我们学过的鲁迅的作品以及你读过的他的文章简单的评价一下鲁迅先生?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我觉得鲁迅这个人是个“傻子”。为什么呢?我相信学完这篇文章,大家就明白了(板书题目)

<设计意图:走进文章的最好办法是先走进作者,在感受不同的评价中,尤其是伟人的评价中设计问题,引起对文章的期待心理。>

二、情景朗读,速读感知

看题目,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谁都希望自己做一个聪明的人,不会有人愿意去当傻子,更没有谁愿意去做一个奴才,是这样的吧?(等待学生回答),课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

请3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注意读出文中人物的特点。

富有情感的朗读时正确把握文章内容,准确认识人物形象最重要的一环,下面,我们就在刚才朗读的基础上,具体的分析一下文中的人物形象,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速读课文,用笔圈划出描写文中人物的具有代表性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文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分角色朗读,落实基础,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三、品评形象,挖掘内涵

言为心声,不同的话语正反映着人物的心理与性格。请根据我们以前对人物的分析方法,采用圈点批注的方式,找出对不同人物的描写方法,并抓关键的词语与语句来评析人物。(自主批注,可适当的进行小组交流)

1、说说你眼中的三个形象:

请根据批注以这样的句式我觉得(聪明人、傻子、奴才)是一个这样的人,从——————中看出来的。并要求对一些语句有感情的进行范读。

<设计意图:依托于文本,抓文中的关键的句,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语言,神态以及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2、你认为奴才诉苦经中的哪一段写得最好?为什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可是做工是昼夜不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

(1) 这段话生动地表现了奴才饱受压榨的悲惨境遇

(2) 经常找人诉苦,熟能成诵,带着一种职业性的熟练

(3) 作者用轻松诙谐的笔调讽刺奴才通过诉苦来获得安慰的做法

3、奴才这样频繁地向他人诉苦,他有得到好转么?首先向谁诉苦?聪明人真的聪明么?

虚伪 自私 冷漠 巧于安慰 惯于欺骗

4、傻子有怎样的性格?

无私忘我 诚实热情 敢作敢为 鲁莽

5、分析到这里,我们对这几个人物的形象特点做一下概括

傻子其实并不傻,他只不过是有些鲁莽,势单力薄,曲高和寡;聪明人也不见得聪明,他所谓的怜悯同情实际上是一种虚伪;而奴才,则是彻头彻尾的奴才,他不仅安于做奴才,而且害怕做不成奴才,可悲,可恨,可叹,可怜

6、鲁迅仅仅是在批判文中的奴才和聪明人么?

聪明人象征着封建痛着阶级的维护者,他表面上同情奴才的遭遇,其实是给他们以精神上的麻醉,傻子象征着封建通着的坚决反抗者,与黑暗的旧势力做坚决斗争的改革者。奴才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受害者,他象征着那些愚昧无知,不知反抗的病态社会中的人们。

而故事的结尾更是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的麻木不仁的国民的一种极大的讽刺与沉痛哀叹。

<设计意图: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探究作者对三种人的态度,进而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写作内涵。>

四、探究思考,当堂写作

我觉得鲁迅的这篇文章太过于消极悲观了,我想改一下,把题目改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和英雄》,英雄来拯救奴才,大家想一下,假如奴才又开始向英雄诉苦,英雄会怎样做呢?

<设计意图:在学生各抒已见中张扬个性的同时,引导学生上升到文章对生活暗示指导作用上来,在比较交流中更深入的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同时达到情感的渗透。>

(五)、说板书设计

受害者:奴才 语言 愚昧无知 卑劣无耻

维护者:聪明人 动作 虚伪 自私 冷漠

反抗者;傻子 神态 无私忘我 诚实热情 敢作敢为鲁莽

<设计意图:既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展示,同时也清析的展示了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性.性格根据学生的生成进行填写。>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案

乐胜中学 李佳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说出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并积累文中的字、词、句;

⑵ 阅读课文,并能自主的复述文章的内容;

⑶ 分析人物形象,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

⑷ 学习以对话的方式,多种描写方法并用揭示人物思想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⑴ 自主收集资料,预读文章,完成目标1;

⑵ 快速阅读,熟悉文本,复述故事内容;

⑶ 运用圈点勾画精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与性格;

⑷ 联系文章背景,深入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

⑸ 拓展延伸,感受优秀作品的现实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文中三个形象上能反观自己及周围的人,提高辨别真与假、美与丑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自主的分析文章,并运用有感情诵读的方式来揣摩人物心理和性格。

三、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的生平及文章的背景,理解其深刻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言说作者

这节课我妈继续学习鲁迅先生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我找同学来介绍一下作者,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之前学过鲁迅的哪些作品?你能不能结合我们学过的鲁迅的作品以及你读过的他的文章简单的评价一下鲁迅先生?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我觉得鲁迅这个人是个“傻子”。为什么呢?我相信学完这篇文章,大家就明白了(板书题目)

<设计意图:走进文章的最好办法是先走进作者,在感受不同的评价中,尤其是伟人的评价中设计问题,引起对文章的期待心理。>

(二)、情景朗读,速读感知

看题目,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谁都希望自己做一个聪明的人,不会有人愿意去当傻子,更没有谁愿意去做一个奴才,是这样的吧?(等待学生回答),课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

请3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注意读出文中人物的特点。

富有情感的朗读时正确把握文章内容,准确认识人物形象最重要的一环,下面,我们就在刚才朗读的基础上,具体的分析一下文中的人物形象,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速读课文,用笔圈划出描写文中人物的具有代表性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文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分角色朗读,落实基础,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三)、品评形象,挖掘内涵

言为心声,不同的话语正反映着人物的心理与性格。请根据我们以前对人物的分析方法,采用圈点批注的方式,找出对不同人物的描写方法,并抓关键的词语与语句来评析人物。(自主批注,可适当的进行小组交流)

1、说说你眼中的三个形象:

请根据批注以这样的句式我觉得(聪明人、傻子、奴才)是一个这样的人,从——————中看出来的。并要求对一些语句有感情的进行范读。

2、你认为奴才诉苦经中的哪一段写得最好?为什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可是做工是昼夜不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

(1) 这段话生动地表现了奴才饱受压榨的悲惨境遇

(2) 经常找人诉苦,熟能成诵,带着一种职业性的熟练

(3) 作者用轻松诙谐的笔调讽刺奴才通过诉苦来获得安慰的做法

3、奴才这样频繁地向他人诉苦,他有得到好转么?首先向谁诉苦?聪明人真的聪明么?

虚伪 自私 冷漠 巧于安慰 惯于欺骗

4、傻子有怎样的性格?

无私忘我 诚实热情 敢作敢为 鲁莽

5、分析到这里,我们对这几个人物的形象特点做一下概括

傻子其实并不傻,他只不过是有些鲁莽,势单力薄,曲高和寡;聪明人也不见得聪明,他所谓的怜悯同情实际上是一种虚伪;而奴才,则是彻头彻尾的奴才,他不仅安于做奴才,而且害怕做不成奴才,可悲,可恨,可叹,可怜

6、鲁迅仅仅是在批判文中的奴才和聪明人么?

聪明人象征着封建痛着阶级的维护者,他表面上同情奴才的遭遇,其实是给他们以精神上的麻醉,傻子象征着封建通着的坚决反抗者,与黑暗的旧势力做坚决斗争的改革者。奴才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受害者,他象征着那些愚昧无知,不知反抗的病态社会中的人们。

而故事的结尾更是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的麻木不仁的国民的一种极大的讽刺与沉痛哀叹。

(四)、探究思考,当堂写作

我觉得鲁迅的这篇文章太过于消极悲观了,我想改一下,把题目改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和英雄》,英雄来拯救奴才,大家想一下,假如奴才又开始向英雄诉苦,英雄会怎样做呢?

(当堂训练 ,教师点评)

(五)总结

听了同学们的对话,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战争时期,我们期盼着英雄的诞生,在和平年代,我们要做自己的英雄,希望大家都能像文中的“傻子”一样无私忘我,诚实勇敢,像你们笔下的英雄一样充满智慧地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

五、板书设计

受害者:奴才 语言 愚昧无知 卑劣无耻

维护者:聪明人 动作 虚伪 自私 冷漠

反抗者;傻子 神态 无私忘我 诚实热情 敢作敢为鲁莽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学反思

乐胜中学 李佳

本节课是我去长春参加“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观摩活动”回来后的一节汇报课。可以说,仅仅两天的听课学习让我收获颇丰,比较自己以前的课堂教学,发现了不少需要改正的地方,在备课时,我重新整理了自己的思路,并根据这次培训的学习体会,精心的设计了本课的教案。

课后我更是及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一节好课,不是教师讲得有多精彩,不是课堂气氛多活跃,不是课堂内容多丰富,而是学生听完这节课真正学到了多少!我这节课的最大亮点就是在深入阅读文本的同时使写作能力得到锻炼。但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总结为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交代不够明确,由于本课是第二课时,所以我采用了简短的语言直接导入,但是却忽略了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这样会导致学生没有一个学习的重点。

2,课堂活动上,应多找几名同学来回答,而不是只单纯的追求正确答案。因为学生思考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不管答案是否正确,每一个问题都要多给学生机会,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3,文章的主旨挖掘上还不够深刻,应结合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深化主旨,讨论分析其写作的社会意义。

4,拓展延伸环节的习作训练,应将单一的老师评价改为教师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在一位同学读完自己的作品后,在老师评价之前,应找其他同学对这位同学进行简单的点评,加强生生互动。

经过这次汇报课的锻炼与反思,我觉得自己成长了很多,我坚信,态度决定一切,只要我一直保持对语文教学的一份赤诚与热忱,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