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级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春酒》课堂实录

本文已影响 2.53W人 

师: 上课! 同学们好!

八年级语文下《春酒》课堂实录

生: 老师好!

师: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节日?

生1:我喜欢“六一儿童节”。

生2:我喜欢元宵节。

生3:我喜欢春节。

生4:我也喜欢春节。

师: 春节俗称过大年。同学们为什么喜欢春节呢?

生1:因为春节能给我带来最大的快乐。

生2:春节时我能收到许多压岁钱。

生3:春节时还可以尽情地放鞭炮,放礼花。

生4:春节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幸福快乐。

师: 请将你过年时印象最深的事情讲给大家听。

生: (学生自由谈,互相交流)略 。

(此时同学们渐进佳境)

师: 刚才同学们有的谈到过年的风俗;有的讲述的是过年时开心快乐的事情;那么这节课我们共同去感受琦君儿时过年的自由和快乐,品味那尘封多年的春酒。

(点评:联系生活式的课堂导入,宛如小河流水,清新自然;较好的创设了学习情境。)

生:(倾听)。

师: (点击大屏幕)

师: 请同学们介绍作者琦君。同学们一定查阅了许多有关琦君的资料,请将你认为最重要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给大家。

生1:琦君是台湾女作家,擅长写散文。

生2:她的家乡是浙江,后来去了台湾,她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和家乡的亲人,写了许多思乡作品。

生3:她的作品有《桂花雨》、《烟愁》、《细纱灯》等,都收在《琦君散文》里。

(点评:课前学生搜集资料,课上学生介绍作者。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中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要想真正的了解一位作者,就必须走进她的作品。(点击大屏幕)请同学们带着大屏幕上的问题,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整体感知课文。(限时5分钟)(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记叙了那些事情?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点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限定时间读书,高效!选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关注学生的学习个性。)

生:(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师:你在读课文时,有读不准的字音吗?

生:(学生说自己读不准的字)

师:(点击大屏幕)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煨炖 枸杞 薏仁米 橄榄 家醅 如法炮制 手指甲

生:(同学们接力式读字音)

师:请同学们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生:文章主要写的是喝春酒和喝会酒这两件事。

师:(板书)喝春酒 喝会酒

生: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师:(板书) 思乡

师: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尽情地陶醉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之中!(点击大屏幕)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用圈点批注法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或词语,看谁找的语句最吸引人!(限时5分钟)(问题:文中的人物是通过许多很有情趣的描写来体现的,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或词语,并谈谈理由。)

生:(学生用圈点批注法读课文,找语句或词语)

(点评: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在读书中运用学习方法。)

师:现在同学们一定找到了你喜欢的语句或词语,在你心中也一定有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下面小组交流2分钟,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你的讨论成果。

生:分小组讨论。

师:开始汇报讨论成果。可以小组成员互相补充汇报,也可以派代表汇报。

生:我喜欢的语句是149页“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我喜欢的理由是;这是文中对我的描写,写出我的天真幼稚和活泼可爱。

师:还有哪位同学喜欢这句话?理由和他不一样的。

生: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姑娘的天真幼稚,活泼可爱。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就更加全面了,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语句。还有哪些同学找到的是文中对我描写的句子?

生1;我找到的是149页“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这句话中“偷偷”写出了我的调皮和天真。

生2:我找到的是149页“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它写出了我对酒的珍惜,舍不得喝。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

生1:不是对酒珍惜。是因为她小,不敢喝酒。所以只能端着闻着。

生2:这个句子写出了她端着酒想喝又不敢喝的心理。

生3:我补充,这句话还从侧面写出母亲酿的酒香。

师:说得很好,我非常欣赏这种从不同角度来回答问题的方法。文中还有哪些语句写出母亲酿的酒香?

生1:“酒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的小花猫,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写出母亲酿的酒香,连小花猫都喜欢。

生2:我喜欢下面的句子“我呢,就在每个人的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既写出了我的天真可爱和母亲酿的酒香,又写出了邻里之间的和睦和对我的喜爱。尤其“靠”字用得非常好。

(此时同学们情绪高涨)

师;作者除了对文中的我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外,还对哪些人物进行了描写?

生1:还有对母亲和乡亲的描写。

生2:对母亲描写的语句有“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写出母亲的热情和以自己酿的酒香为荣的兴奋。

生3:还有“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的仔细地告诉别人。”这句话写出母亲的善良淳朴,热情爱帮助别人的性格。

生4:我认为母亲她很傻。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

生5:我不这样认为。母亲“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 很少吃”不等于一点都不吃。“总是分给别人吃”,说明母亲心里想着他人,这句话恰恰写出了母亲的淳朴善良,热情好客。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对生4说)你理解了吗?

生:点头,表示同意。

师:很好,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母亲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性格特点。文中对人物的描写还很多,课下的时候可以继续交流。

师:作者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人物形象,把事情写得那么富有情趣,你知道作者采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吗?

生:细节描写。

师:(点击大屏幕:细节描写的内容)

生:(齐读细节描写的内容)

师: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种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师;琦君的语言是如此的美,春酒的味道是如此的香醇,只有多读才能真正体味到其中的甜美。下面我们就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部分来配乐朗读。

生1:我喜欢喝会酒那部分。

生2:我喜欢喝春酒那部分。

师:那么我们就分成两组来读,看哪一组读得好!(小组推荐的同学要分出层次来,有读课文最好的,也要有最近朗读水平提高较快的同学。)其他同学在听读时,思考还有哪些问题。

生:(师生合作分组配乐朗读)

(点评:分组朗读,创设竞赛氛围;配乐朗读,渲染气氛,创设情境。)

师:好的文章真的是越读越有韵味,百读不厌,爱不释手。听读后,你还有哪些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生1:文中的“巴结”一词和“他巴结别人。”中的“巴结”有什么区别?

生2:文中的“巴结”一词是方言,指人做事勤快。而“他巴结别人。”中的“巴结”是“讨好”的意思。

师: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很好,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就不同。

生1:为什么喝会酒非要邀请十二个人呢?

生2:因为一年当中有十二个月,所以要请十二个人。

生3:不对!可能他们村子很小,没有那么多的人,只能凑够十二个人。

生4:你们说的我都不赞成!十二个人代表十二个属相,必须是十二个不同属相的人。

生5:也许他们认为“十二”是个吉祥数字。

师:同学们都非常富有想象力。我认为“因为一年当中有十二个月,所以要请十二个人。”和“十二个人代表十二个属相,必须是十二个不同属相的人。”这两种说法比较切合实际。

生1: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文中前面写“母亲从不喝酒”,后面却写“母亲两颊红红的”呢?

生2:那时因为母亲高兴才“两颊红红的”。

生3:文中的母亲为什么让小孩子喝酒呢?允许小孩喝酒吗?

生4:因为母亲酿的酒甜,所以允许小孩子只喝一点点。

生5:文中的母亲只让她“舔一舔”,并没有真正的让小孩子喝酒。

生6:因为母亲酿的酒在当时是一种美味,所以我盼着喝春酒。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我认为刚才那位同学说的很好,“文中的母亲只让她‘舔一舔’,并没有真正的让小孩子喝酒”她紧紧地抓住了“舔”和“喝”这两个字……希望在课下时继续讨论。大家看书都非常认真,提出的问题也很有价值。我也有一个问题想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点击大屏幕)(问题:如何理解文末一段?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生1:这一段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生2:作者怀念家乡的春酒,是为了怀念家乡的人,是为了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师:同学们可能还有很多的问题,有兴趣我们课下再多多交流和探讨。

(点评: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是因为教师关注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共同提出研讨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为充分的体现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

师:琦君以温柔醇厚的情怀,细腻温婉的笔致,构造了一幅幅充满浓浓乡情的生活画卷,畅饮春酒的同时,又为自己斟满了香醇的酒酿,你一定也有许多的思乡作品要急于告诉大家。

生1:我给大家介绍一首余光中的《乡愁》。(背诵乡愁)

生2:我曾经读过司马中原的《乡愁》。

生3:费翔唱的《故乡的云》也是思乡作品。

师:有会唱的吗?请给大家唱上几句。

生:我会唱。(唱故乡的云)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思乡作品。老师也推荐两部作品给大家。(点击大屏幕)琦君的《桂花雨》和《烟愁》。如果在阅读中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交流和探讨。彼此成为书友。好吗?

生:好!

(点评:引导学生积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课内课外融合。)

师:读琦君的文章就好象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那魂牵梦绕的江南令她愁肠百转,难以忘怀。一杯春酒,醉了母亲,醉了我,醉了无数读者的心,撩惹起我们多少或感伤或甜美的心绪,飞向自己记忆中美好的快乐之乡。

师:这节课就学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点评:看了这节教学实录,我们会感受到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体现得比较充分。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平等对话,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品尝这杯浓浓的“春酒”。它醉了上课的师生,也醉了看课的人们。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