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之蒙学国学常识

杨炯的诗歌风格

本文已影响 1.97W人 

导语:杨炯是初唐四杰之一,那么他在诗歌创作上有什么造诣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杨炯的诗歌风格

初唐上官体所代表的宫廷诗风在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1)、龙朔年间(661-663)达到鼎盛。上官体之风气过分关注声律对偶,讲所谓“六对”、“八对”,忽视了诗歌本质。杨炯虽出身寒门,但才华横溢,性气豪纵,怀才不遇而轻视权贵。因此,他与上官仪为首的宫体诗派有着分明的界线,歌咏的是自我遭际与心声,抒发的是自己真情的自我流露,与之歌咏大唐气象大异其趣,形成鲜明对照,他冲破了上官体流风,开拓了新的诗风。杨炯在内的初唐四杰,他们以革除诗坛浮靡之习为己任,以对上官体批判的姿态,从狭窄的宫廷天地引到广大的市井,从狭小的台阁到山川边塞,开拓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新的生命,提高了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清新刚健的诗风。如《送梓州周司功》呈现出作者在送别友人后夜望西南,担心蜀路艰险,何时才能再相见的场景,感情真挚;如在渴慕功业的心态下写的《从军行》可谓杨炯诗作中的上乘佳作,此诗笔力雄劲,感情豪放率直;杨炯还有一组三峡诗,状景抒情也较真实自然,且托物明怀,借史抒志,含意比较深刻,亦是挣脱宫体诗束缚的佳作。杨炯的送别诗中,没有雍容华贵、闲适自足的情趣宫体式,而是总是渗杂着自己郁郁孤寂的身影及奋发向上的激情,大多写得质朴真切,颇有真情实感,如《夜送赵纵》,全诗语言洗炼、质朴,用典贴切。杨炯是四杰中以五律见长的诗人,他的《从军行》,无论从平仄声律、文字对偶以及起结作法等方而来说,都是成热的五言诗。其现存的14首五言律诗,完全符合近体的粘式律,是一种有意的追求,廓清了齐梁以来绮媚华靡之风,促成了五言律诗的定型。

名士张说对杨炯的文才评价说,杨盈川之文,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但是,客观来讲,杨炯的诗不如王、卢、骆,从赋和文来看,四人半斤八两。杨炯生性耿直,有些恃才傲物,不论是政治还是文学都有些激进。

杨炯最有名的一首诗叫《从军行》,虽然借用了古乐府曲调名为题目,但是实际上是一首五律,描述了从军的辛苦。全诗通过描写士兵守卫边疆,征战沙场的过程和心情,表达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首诗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大家可以从中体会下古人的情怀。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的诗和王勃、卢照邻一样,都是反对宫体诗风,提倡“骨气”“刚健”的文风。初唐四杰的诗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都是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杨炯留下的`诗篇并不多,很多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淹没了,但是从留下的诗篇中,尤其是在他的边塞诗中,我们不能发现,这位诗人的风格颇为雄壮,而且具备一定的气魄,这些或许跟他的经历息息相关。

元代辛文房所著的《唐才子传》中写道:杨炯,华阴人。显庆六年举神童,授校书郎。显庆六年,当时的杨炯还只有十一岁,便已经展现了不同于常人的非凡才华,很是难得。这跟他从小喜欢读书的关系不可谓不大。

其实我们认真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些在文学上有非凡成就的人,基本小时候都十分喜爱读书,初唐四杰更是个个如此。小时候的积累牢记于心,在感情到了的时候,就会宣泄而出,妙手偶得佳句。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