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范文观后感

《1942》观后感大纲

本文已影响 7.65K人 

一部《1942》,一场民族灾难,刻骨铭心。70年前,300万同胞罹难,惨绝人寰。翻开历史,翔实珍贵的资料刺痛着人们的神经。今天,小编为您带来的是《1942》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1942》观后感

  《1942》观后感(1)

电影《一九四二》说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战争、灾荒,席卷了中国河南。

影片中的老财主,市侩、狡诈,是典型的封建地主。但是在这一场天灾人祸面前,他亲眼见证了自己的儿子、妻子、孙子的死去,最后与自己的女儿分离。他的遭遇是三百万灾民的缩影,描述了那个特殊时期,人们面对灾荒,战争的各种挣扎。

在这场灾难中,老财主从见到自己的儿子迫害妇女袖手不管,到最后主动地收养一个孤女,其中的变化不得不让我深思。

作为一个典型的封建地主,老财主在这场灾难中不得不像普通农民一样逃荒,在逃荒开始,他还幻想着能够很快的回来,重新拥有一切,而他的女儿,星星,一个仍在读书的年轻少女,少不更事,还未能理解这场灾难所带来的后果,带着一只黑猫,把赖以生存的食物喂给黑猫。开始的富裕,与众不同,在逃荒的过程中化为乌有。老财主的老伴、儿媳饿死在了路上,女儿星星也因为饥饿将自己出卖。

大年三十,本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但是老财主家在这天彻底的家破人亡。在经历了一连串打击之后他却能够在最后收养一个孤女,我想可能是作为依靠,可能是作为星星的替代,弥补对女儿的愧疚,很多人会把这个行为判断为善良,会将老财主定位成一个善良的人,但是不要忘了,作为一个封建地主,即使处于近代社会,也是靠着剥削和压迫发家致富的,要说善良,还真算不上。从看他纵容自己孩子败坏的行为就可以看出,他算不上什么好人,更何况,在开始逃荒的时候,他带着充足的粮食,甚至还有武器。面对着众多走投无路的灾民仍然无动于衷,仅仅是分给自己的长工一点点粮食。他的自私、防备、狡猾可见一斑。但是是什么原因,让他在自己都顾不上的情况下仍然收养了一个孤女呢?我得出一个结论,源于生存的信仰。

老财主经历了一连串的打击之后仍然没有放弃生的希望,这是人的本性的复苏,也就是对生命的渴望,这是在生存层面上的,而在他丰衣足食,靠着压榨、剥削农民的时候,“欲”是支配他的时候,当遇到巨大的灾难,生命受到威胁,只能抛弃财富。这时候生存层面占了上风,能够保证他在任何时候都会尽全力来保证生命安全,正是因为这种对生的渴望,才使得希望得以延续。而在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在“欲”和生存之间挣扎,为了金钱、地位、名誉不顾生命,由外在的“欲”来支配自己的行为,成了一个受物质所支配的行尸走肉。这就是丧失了生存信仰的后果。

而在影片中另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也值得我深究,他就是栓柱。作为老财主家的长工,他是一个受压迫、受剥削的农民。但是却没有觉醒意识,心甘情愿被老财主所驱使。这是一种奴化的现象,不仅仅体现在栓柱身上,这种现象深深的烙在了一个民族的身上。这个暂时先不说。但是他又是非常质朴,忠厚老实的,他会在受了老财主的一点点好处之后说“我还做您的长工”。会在灾难来临之前对老财主一家不离不弃。也许他的忠心耿耿是奴性的体现,是对生存的渴望,但是在他答应了花枝要照顾花枝的孩子后就已经变了。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栓柱忘却了生存的渴望,在日本军人面前敢于反抗呢?我分析了一下,觉得原因有一下几点:

一、“欲”的满足。作为一个没有文化,有着深深奴性的被压迫者,他本身没有多大的思想觉悟,在他看来,跟着老财主逃荒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可以不用挨饿,二是为了心上人,也就是星星。在无法做到口腹之欲的情况下,星星也为了生存出卖了自己。这时候花枝将自己给了栓柱,使他“在饿死之前有一个老婆”。

二、愧疚感和责任感。由于无法保住自己的.老婆,他感到愧疚,因为答应了花枝的请求,他意识到自己有了责任。而当孩子不见的时候,道德层面上苏醒和良心的谴责使他暂时抛下了生的渴望,跳下火车。

三、无知者无畏。在被日本人抓到之前,栓柱不知道会面临死亡的威胁,甚至说他没有受过这样的威胁,没有危险意识。

当这些因素一齐作用的时候,等待他的只有崩溃或者是死亡。

在这其中我们可以发现,栓柱的信仰是发生极大的转变的,由生存的物质层面上升到道德的精神层面。但是同时我也发现,当道德和现实脱轨的时候,也就是社会现实无法满足他对道德的承诺,无法满足他精神上的自我满足的时候,那时候面临的只有毁灭。

所以说,一切的的一切,都只有在满足生存的前提下才能谈未来,那是一种对生的渴望,也就是生存信仰。而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感到的是满足,因为我们已经在追求更高的精神层面,想要得到更多。但是人性的特点决定了我们总是在恐惧和贪婪之间挣扎,害怕失去,但是却又为了得到而失去。

  《1942》观后感(2)

周六的下午,懒洋洋的阳光洒下来。随着我懒散的步伐,走进“奥斯卡”影院,来看我期待已久的大片《1942》。小安是一名传教士,笃信上帝。他看到一群饥饿的民众到财主老范家,想混口饭吃。不料东家欲报兵,一场打斗开始,死伤无数。老范的家被烧,儿子被杀,粮食财物在混乱中丢失不少。一边是被侵犯的无辜财主,一边是饥饿的可怜灾民。该同情谁?怜悯谁?

小安说财主没有信仰,没有听从上帝的旨意。在逃荒的路上,他一直劝说灾民信教,为死去的灾民做弥撒。在他心中,上帝是最崇高的。一路上,天天看到流离失所的灾民饥寒交迫,日本的飞机毫不留情的扔下炸弹,软弱无力的灾民被欺压。在这些灾难面前,上帝似乎没有帮上一点忙。见到神父梅甘时,他不禁说出他们的疑问,这里发生的一切上帝看得到吗?既然能看到为什么什么都没有做?上帝如果斗不过魔鬼,那信他有什么用?心中的信仰在现实面前崩溃。其实信仰只是内心的一个支柱,它并不能对事情发展变化做出直接的帮助,只能让内心平静,增加面对一切的勇气。在这条逃荒路上,我很少看到有温情的地方。

灾民的身体一天瘪似一天,身上的棉衣棉絮都漏了出来。灾难让大都数人变得麻木,感情变得淡薄,饥饿激发了人最原始的欲望,每个人心里想的都是自己亲人的安好,别人如何无所谓,所以就出现了像老马这样的人。老马原来是县衙的伙夫,在逃亡路上做了巡回法庭的庭长。在他眼里这场灾荒挺好的,他只期盼着在这场灾难中折腾些成绩,希望在灾后可以升官发财。没想到后来日本兵来了,他仍然是一介伙夫,还得夹着尾巴做人,将尊严踩在脚下。

看到这里,我的眼眶微微泛起了涟漪,这些场景深深触碰到我内心的柔软,让我陷入沉思中。我不知道到底是三百万同胞撕心裂肺的呼喊还是我们落后的国力和虚无的战斗力让我湿了眼眶。我以为只有高声呐喊“还我河山”就是爱国,这部影片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终于认识到爱国不是高声呼喊就可以,它是要刻入灵魂、深入内心、付诸行动才可以的。终于明白,我的爱国情怀是如此的淡薄。

作为中学生的我,在内心深深的埋下用行动爱国的种子。每当我看到那抹艳红置于杆顶,它飘扬,它鲜艳,它是中国革命战士用鲜血染红的,曾经被欺凌的祖国在先驱们的斗争中获得重生,那五颗异常闪耀的黄星映入眼帘,他不只是国旗,更是亿万先驱热爱祖国而跳动的心脏。内心不禁生发对他们的崇敬,对祖国的热爱。

身为一名中学生,我做不到像文学家一样歌颂祖国,我也做不到像科学家一样为国研究,我更做不到像革命烈士一样驰骋沙场、然而,我依旧爱我的祖国,我在心里呐喊,在心底祝福,用我自己的方式爱我的祖国。

俗话说:“少年兴,则国兴”。未来的时间里,我一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以后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听取老师的教诲,做一个高素质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定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为自己积累经验,为国家的富强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是的,我就是这样爱我的国家。

  《1942》观后感(3)

昨天我们观看了电影《1942》,电影讲述了1942年遭受天灾、人祸而民不聊生的河南人逃荒的故事。财主老范家贮存了足够的粮食,灾民们闻讯前来“打劫”,灾民人多势众,范财主只好先用缓兵之计让他们进来,又派人去搬兵,计划败露后灾民一气之下烧了范家,杀了财主的儿子,老范只能带着家眷踏上躲灾之路。

逃灾路上,他的老母亲在一次日本飞机残忍的轰炸中炸死,他的儿媳妇在五天没吃饭的情况下产下孩子,结果在极度虚弱中死去,老范后来不得不把宝贝女儿都卖了,换来五升小米。天地间最大的悲痛莫过于此了吧!老范带着栓柱,抱着刚出生的婴儿,登上了去陕西的火车。火车上人挤人,栓柱的两个孩子夜里被挤下了火车,悲痛不已的栓柱跳下了车去寻找孩子。火车到陕西关口却被不顾救灾没有良心的军队拦下,赶了回去。老范这才发现婴儿已被自己悟在怀里捂死了......漫漫逃荒路上,老范的亲人走得一个不剩,伤心欲绝、万念俱灰的他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往回走,说是死也要死得离家近点,路上他认一个小女孩作孙女,在荒凉的雪山中,二人摇摇晃晃地走着,在这样一幅悲凉的画面中,电影落下了帷幕......

电影是以逃荒为大背景的,老范一家人落得最后只剩他孤身一人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河南人毫无活路的社会事实,将军蒋鼎文不管灾民死活,大言不惭地说:“死一个灾民总比死一个士兵好”,草菅人命竟止于此!而总统蒋介石也对灾民死活不管不问,这些都说明了国民政府的腐朽。一名记者不顾生命危险,去灾区实地报道灾

情才让政府迫于压力向河南发放救济粮。腐朽,只为自己谋利不为国家着想的官员比比皆是,中华民族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国家而战。李培基主席则是一名好官员,切切实实为民着想,可终究改变不了死气沉沉的政府。

日本人的残暴行径令人瞠目结舌,他们纯粹是把中国人当牲口看待,对着手无寸铁的灾民投下一颗颗致命的炸弹,接着又用机枪扫射,实在是毫无怜悯之心,连灾民都不放过。后来栓柱被日本大佐一剑刺穿喉咙之画面实在残忍至极,试问日本人心中到底还有良知吗?这不禁让我想起历史课上学到的一刚故事,日本占领南京后,两名军官比赛杀人,不分胜负,又继续比赛,可见他们已经是毫无人性的杀人机器。

我想引用蒋鼎文的一句台词:“国家贫弱才会挨打。”如今我们这一代更应该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了中国的富强,为了中华民族能雄立于世界而读书,我们国家已经取得了飞跃性发展,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环境、资源等问题,我们的责任就是为祖国出力,让祖国腾飞!

  《1942》观后感(4)

今天,我和妈妈观看了《一九四二》这部影片。看后我的心里特别的难受。脑海里不断闪现着电影里的场景。

一九四二年,河南发生旱灾,三百万老百姓饿死。在这时小日本又跟我们作对,每天炮火连天,蒋介石只顾处理战争的事情,河南的灾情来不及处理。蒋介石根本不愿相信河南真正遇到了灾情。他拒绝听到关于河南任何坏消息,直到看到记者拍到狗吃死人的照片,他才不得不承认灾难的存在,才开始展开救援。

而几百万灾民,早已在逃荒路上走了好多日子。老东家辛辛苦苦储存的粮食被土匪抢走,只能眼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死去,儿子被土匪戳死、儿媳生完孩子饿死、老婆悄无声息地饿死、小孙子最后被自己闷死,弄得家破人亡。老百姓病死饿死打死炸死,看得我胆战心惊。几百万人为了活命,往西边不停走,为了活着他们无论如何都要走下去,似乎前面就有活着的希望。

在那个年代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吃饱,把自己卖了换了 四升小米,为的是让孩子活着。他们没有别的奢望,只是能求活着。看到这我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老百姓真是太苦了。我问妈妈:“这是真的吗?”妈妈说在过去她的爷爷奶奶那个年代就是这个样子。不像现在我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没有感受到挨饿挨冻的日子。

如今生活幸福的我们,看到这一幕幕真实、血腥、恐怖的画面时,简直无法可想那时有多少和我们同龄的孩子,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死去,我感到非常的难受。这一切,不禁会引起我们的深思。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的年代的我们,和那时的孩子比起来是不是幸运很多。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和家长对我们的期望!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