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范文发言稿

语文工作室评课活动的发言稿

本文已影响 2.53W人 

各位语文界的同仁,大家下午好!

语文工作室评课活动的发言稿

首先,我代表工作室全体成员,衷心感谢仙踪中学各位领导和语文组各位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同时,我还要感谢县教研室的张先富主任,对本次活动的积极推动;感谢各位兄弟学校的领导和专家,语文工作室评课活动发言稿。刚才大家的发言十分精彩,以诚恳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对两堂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尤其是计主任和赵书记的发言,切中肯綮,入木三分,让本工作室在座的各位成员受益匪浅,我对大家深表感谢。

今天既是学术活动,大家本应畅所欲言,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可能无法满足各位同仁的愿望。对此,我深表歉疚。下面,我先就两位老师的课作一简要分析。我觉得今天下午两位年青教师让我觉得眼睛一亮,我们认为仙踪中学语文组是一个有着强劲实力的、充满活力的教研组。两位老师阳光活泼,语言简洁流畅,课堂的节奏控制得十分得体,面对那么多专家和领导,整节课表现出十分娴熟的驾驭能力,让人刮目相看。先说一下王玮老师,总体觉得她对这节课的目标定位是十分准确的,李白的《蜀道难》是一篇古体诗歌,属必修内容。在设计的时候,教师注意到了基础知识的落实,正音正字的过程也是一项不少的。听录音诵读并且指出读错字音,培养了学生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指向三个方面:即自然美、意象美和情感美,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把诗歌的目标定位在美的体验,符合课标要求。因为《蜀道难》这首诗从主题来说,在学术界一直是个非常麻烦的争论对象,到目前为止,至少四种说法。即便如王老师在课堂上所说,是送友人入蜀,也还是个谜。此说依据为原文:“问君西游何时还”,“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但是,仅凭这两句就肯定是一首送别诗,未免武断。关于此诗,明代学者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卷二十一说:“《蜀道难》自是古曲,梁陈作者,止言其险,而不及其他。

(白)则兼采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趄趑,形胜之地,匪亲弗居’等语用之。为恃险割据与羁留在佐逆者著戒。”对李白此诗在古题之外翻出新意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孙绍振先生说:“《蜀道难》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其难能可贵,就在于突破了乐府古题的单纯空间的夸张性铺排,呈现出多给复合的意象系列和情致起伏。在时间上,纵观历史,驱遣神话传说;在空间上,横绝云岭,驱策回川;在意象上,天马行空,色彩班斓,纠结着怪与奇,交织着惊与叹,赞与颂。”①在艺术上的突破是两位学者的共识。因此,王老师选择的抓手无疑是正确的。第二理由是,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一下子读懂这首诗是一种奢望。我们可以通过指导诵读,引领着孩子们踮起脚,让大师们俯下身子来对话,通过诵读建立起一个纽带,让孩子们产生情感上的体验。哪怕是一点点的体验,我都觉得是成功的。可惜,这节课没有将诵读进行到底。

王玉辉老师是一个有六年工作经历的老师,但是看上去他应该比较成熟了。他有着语文教师应该有的学养和追求;他有着年轻教师的那种满满的自信;他还有着一般语文教师所没有的个性。对于他的课如果作一般意义上课来观察的话,我非常赞同赵书记的话:该强的地方没有让它强起来,该弱的地方没有让它弱下去,发言稿《语文工作室评课活动发言稿》。这是一则《孟子》寓言,对于寓言来说最为重要的当然是作者的寓意了。因为这里头不仅是文本的核心,多数还包含着作者的写作意图。至于对本文中故事情节的曲折性,人物形象的刻画的生动性,这是前人已经认可的东西,当然是孟子文的亮点,但是,却不应该成为本文主要教学目标。如果我们再细看一下,玉辉老师选择的课文是高二学生学习的选修文本《先秦诸子选读》,那么,对于目标的确定则应作另外的考虑。

我们的新课标中对必修和选修的培养目标方面都有比较明确论述。必修部分侧重于工具性,即语言基础的培养,兼顾人文性;选修方面则应侧重于人文性,即注重民族的、传统的、文化层面的探究。因此,本文作为选修课,则不应也不必上得如此细致,对于选修课的教学,大可以进行整合,要着重从文化的视角来探讨。我觉得本文可以从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来设置富有探究意义的目标。从而引导学生回归到对于现实生活的关注上面来。儒家构建的以“礼、义、廉、耻”为核心的价值观为何在今天受到如此重视,从孟子时代来看,对于人的追求与价值的评判就已经达到如此高度。如果这样来处理教材,就等于把教材用活了,而不至于死在教材之中。不管怎么说,玉辉老师对于先秦诸子思想观点的深入了解,那种随意驱遣,滔滔不绝的演讲(谓之玉辉大讲堂)的霸气,实在值得我学习且佩服。

下面想简单与各位同仁探讨一下,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去听评课。首先,我想跟大家介绍两本书:一本是《课堂观察》一本是《课堂观察II》都是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崔允漷先生主编的。这本书并非是纯理论性质的,它更加重要的是崔先生与他的研究生同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市高级中学的全体老师八年实践的结晶,凝聚着一个满怀话语霸权的大学教授对于中学课堂教学的深切关怀,当我读着那些老师的观察范例,听着那一个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的时候,常常为之动容。这本书还有个副标题:让听评课走向专业化。根据我的个人体会,我认为,当前多们中学的老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使我们的听评课变得有些学术的味道来的。

一、从关注课文(文本)教材到关注课程

1.要善于从宏观的角度来把握教材,比如,今天我们听王玉辉老师的这节课,我们除了关注文本以外,我们还应该看到这是一篇选修的文本,我们在处理的时候,要更多的去关注选修课的特点,这就是关注到了课程;

2.就语文课而言,我们应该去思考:除了课堂,我们还需要关注什么?语文是母语,我们老师们的教学能让我们学生感受到了什么了呢?一种日渐强大起来的霸气?还是一种油然而起的自豪?“汉字听写大会”只是央视的一档普通的节目,为何引起那么大的关注度?还有是生活影响了语文,还是语文影响了生活?

3.就语文课教学来说,我们应当做语文课程资源的建设者。这些事情现在有人在做,我们学校有的老师在研究“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也有的老师在研究“流行文化”的问题,当然这还远远不够。

二、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

1.我们在评课的时候有多少真正把目光放在学生身上,你统计这堂课有多少学生在活动吗?你统计过老师叫起的或者是自己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比例是多少吗?你注意到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影响了学生,还是学生影响了教师?

2.你注意到教师课堂的行进路线了吗?你注意过教师关注的学生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

3.你对课堂评价的时候关注过学生在课堂外的活动吗?

三、从关注外在的形式到关注内在的核心

1.多媒体的运用是否真的辅助了教学,增加了课堂的容量。

2.教师是否真正把课堂的话语权交还了学生?还是围起桌子,调转凳子,做做样子?

3.是不是越热闹的课堂就越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四、从关注预设到关注达成,到关注生成

1.在课堂上,我们的老师为什么拼命把学生往自己设定的答案上引?

2.学生的回答偏离了老师的航线,或者造成“失联”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五、从关注信息(知识)的释放到关注信息(知识)的接受。

我们的老师可能仅仅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正误,即与他设定的答案是否一致相符,但是,我多少人会更加关注学生回答问题时的错误信息,并且能够智慧地运用错误信息,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标呢?

六、要改变目前教师的这种状况,我呼吁我们的一线们更加紧密地结成教研共同体,发挥集体的智慧,发扬协作的精神,实现共赢的目标。

七、最后,我想提议让阅读成为我们师生共同的习惯。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